攀沿的白木香、黄木香清新淡雅,在平江河岸,在平江路上,在平江路的小巷内,随风飘来她淡淡的香气。木香是花团锦簇,挤挤挨挨,次第开放,星星点点,白色的似雪,黄色的也不逊色,艳丽,吸人眼球。老房子内书香氤氲了数千年,精制苏邦菜香蚀骨诱人,苏州船点糕团点心飘着江南的米粉稻香。
闻香入府即忘返,半世难求苏滋味。指的不仅仅是苏邦菜,及船点。等到乾隆六下江南后,才奠定苏帮菜的神奇与经典。苏帮菜才真正飘香于世,又香又甜人人夸。香甜滋味与慵懒生活,奢华之气混合,天堂渐达鼎盛状。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全长1606米,古名又做“十泉里”。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貌。因此平江路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是苏州的缩影。
文人骚客乃至普通人途经南方,大都会到苏州园林转转。苏州园林除了皇家园林,是艺术与奢华融合。生活与理想的完美统一。苏州园林甲天下名不虚传,谓之文人山水私家花园。
被历代标榜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苏州缩影的平江路,是令人瞩目的。
唯有融入平江路和周边的街巷,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才能领略吴文化的独特底蕴和文人墨客的精彩世界!
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商业气息,透过急功近利的表象,感慨民以食为先,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的无奈之说。
平江路及其周边巷子又是如何发散其迷人的香气的,如何把韵味展现的呢?
逛了拙政园、狮子林,又是博物馆、耦园。来到平江路。
苏州平江路及其小巷的河岸的一边是小路,另一边依然是依水而建的居民住宅,粉墙黛瓦,步移景换,依然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春天里,平江路一如既往的清幽,香气氤氲。白木香、黄木香,香味淡淡的,很好闻,久闻亦不醉人,似茉莉花香那般清新文雅。拌着吱咔吱咔橹声,摇橹人口唱 :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爱,人人夸!生动再现茉莉花的芳影。旅人渴望茉莉私语吗? 茉莉姑娘身上发散着馨人心肺的花香。若要茉莉来,还得努力。外部条件已然许可,茉莉们是大气的,并不一味留恋故土。
誉为东方奥黛丽赫本的夏梦,据说老家就在平江路混堂弄。
金庸说:“西施怎样美丽,无人见过,应该是像夏梦一样名不虚传……”
清晨,人工洒水冲刷之后,平江路中间的金山石板上,两边的弹石上纯净。漫步平江路,内心是清宁的。平江路上丁香巷也算是苏州典型的小巷子,牵着许多人一生魂魄的地方,例如戴望舒。这样的慢生活,这样天堂般的境地,竟让癌症患者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身上的阴影渐渐消去。他是忘我,陶醉在自然美、人文美之中。他是天人合一,心神合一,人我合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获益者吧?
踩着石板路,悠然自得地去见证一下江南地区特有的双桥结构:众安桥与小新桥、通利桥与朱马交桥、胡厢使桥与唐家桥。走过众安桥,便入了悬桥巷。那巷里藏着的不仅仅有状元洪钧的家,还有中西名医钱伯煊等人。漫步顾家桥,曾经的顾家花园及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顾颉刚,一代学术大师钱穆的伯乐故居在此。
“走进苏州,你就是苏州人了。这里是苏州千年平江路 。一眼 , 已数千年,明清粮仓满巷。再看一眼 , 千年以后粮仓只留下小巷的名字,粮田已没了踪影。
邀三两朋友 , 在平江河边 , 品苏州碧螺春。从小桥一头的浮燥到另一首的详和 , 安享苏州慢生活 。自在、闲适。
搖橹輕輕一划 , 吴越之间。
一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 瞬间种到了你的心田 。″
说到茉莉,老苏州不由自主地注目她的出生地一一 山塘街茶花村与她扬名之地一一留园路的茶厂。近年喝茶听评弹与昆曲,喝茉莉花茶 、碧螺春除了七里山塘就是平江路了。
四月至六月,是平江路最美的时节,平江路的香来自于现实与历史,自然与人文两个方向。也曾源于粮食储存加种植之缘故。归纳起来就是花香与德馨。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
在旧学中扬弃,开办新学。
长元县学创立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学址在旧学前西口,由广化寺改建,元明几经重修,即所谓“旧”学。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迁现址,以福宁万寿寺改建,即所谓“新学”。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长洲县分设出元和县,但县学不另分建,附于长洲县学。名曰“长洲元和县学”,俗称“长元县学”。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著名女教育家王季常在长元县学原址创办了私立安定中学。
1970年,更校名为苏州市第十一中学。1999年,十一中学与隔壁的平江实验小学合并为平江实验学校。
长元县学大成殿为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重檐歇山顶,原殿内有大清历代皇帝书额“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三年颁)、“生民未有”(雍正三年颁)、“与天地参”(乾隆三年颁)、“圣集大成”(嘉庆三年颁)、“圣神天纵”(同治三年颁)、“斯文在此”(光绪三年颁)、“德配天地”等数块。县学旧址现存十数棵百年以上的老银杏树,这在苏州古城内古树名木保有最集中的一处。
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创建于一九三九年春,系高德峰老校长创办的一所义务小学。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校,前身为白塔东路义务小学,创办于1939年,专收手工业者子女。校园内有太原王氏义庄,建于清代中期,三进完好。国内罕见的全楠木后厅,为国家保护文物。
苏州大儒菉葭中心小学,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原名为长元和高等小学堂。其中由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办学、由名誉董事长宋庆龄、董事长冯玉祥、周至柔、校长施剑翘创办的从云小学于1952年秋季并入了大儒中心小学,由董事长李根源、校长顾玉振创办的私立明德小学于1956年秋并入大儒中心小学。
走进这所学校,古老的银杏树、香樟树、桂花树,小巧精致的纵横长廊,古朴典雅的行知园、树德园、大树廊无不孕育着浓浓的文化底蕴。
这所学校也出了很多名人:教育家叶圣陶,历史学家顾颉刚,画家陶冷月,地理学家高咏源,总后勤部亢拱北将军,中央芭蕾舞团首席明星张伟强...... 唯吾德馨!
惠荫书院位于平江河西岸,临顿路南显子巷的惠荫园内,始建于明。 园址初为明代嘉靖年间归湛初宅园,后属胡汝淳,名“洽隐山房”。 园中有“小林屋”水假山,为叠山名家、画家周时臣仿太湖洞庭西山林屋洞设计,是全园的精华。
“这些学校,历经百年,底蕴丰厚,社会声誉高,在许多老苏州眼里,至今温暖,值得信赖;而对于现在的小苏州、新苏州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和教育资源。”姑苏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陆丽瑾动情地说,“三区合并后,百年老校作为活的教育史,愈发凸显姑苏教育。
关于丁香巷戴望舒描写道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
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最近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苏州名门望族》,为大家揭开了这个迷。原来,上世纪被唤做“娃娃"的不老女神潘迎紫还是清朝状元宰相潘世恩的族亲。
1947年出生的港台影星潘迎紫,水汪汪的眼睛摄人心魄。更让人赞叹的是,她不论身型或体态、皮肤,都几乎看不出岁月的痕迹,被誉为影视界的“不老冠军”,圈内外都亲切地叫她“娃娃”。
潘姓为苏州清朝时期“彭、宋、潘、韩”四大家族之一,又分“贵潘”和“富潘”两支。潘迎紫出生在“贵潘”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 是安徽歙县大阜潘多拉氏的。27世有兄弟7人,其中老四的曾孙、30世孙潘世恩考中状元并做了宰相。潘迎紫是潘世恩曾祖父的哥哥的后代。潘家在苏州已经繁衍了10多代,因此,潘迎紫完全算得上是“的的刮刮”的苏州人。
潘迎紫虽是潘世恩的旁系子孙,但出身同样不凡。她的高祖父潘霨(1816—1894)学过医,曾经为咸丰皇帝的母亲看过病,苏州俗话“三钱萝卜籽,换顶红顶子”,据说说的就是他。后来他一直做到了江西、贵州巡抚。
潘迎紫的曾祖父潘志恂,也担任过山东兖州知府……
如果拙政园与狮子林及平江路衔区内的耦园算是桃花源,咫尺山林,再造的乾坤,那么平江路就是园林的流彩,苏州城内的水乡小镇了。
海桐似有七里香之名,气味比较清淡,清甜而清爽。品味海桐花香,如同品尝一壶碧螺春茶。不只是花有香味,途经平江路上,对着海桐叶鼻尖深吸一口气,觉得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七里香,香飘平江路。七里香,香遇平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