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学历并不高 , 但亲朋好友也没人议论她 。接触过我母亲的文友说她确实是一个大家闺秀 。是她体内书香名门的血缘之故么?我并不信血统论 。知道钱伟长是亲戚 , 是我外婆告诉我的 , 来自我高中毕业数年后的一天上午和她的一次闲聊 。外婆亦姓钱 , 这让我很惊讶 。近年寻根热 , 我亦好奇我源自哪儿, 缠着母亲问这问那 。 母亲告诉我 , 她没去过她外婆家 , 外婆的爹娘并不是亲生的 。外婆为一只红包曾兴奋过几年 , 那事我在《童年往事》一文提起过 。原来 , 在中国大陆未开放或刚开放时钱伟长之姓名是如雷贯耳的 , 钱伟长回故乡, 给讲 “ 小苏州话 ”的 七房桥这个小村落健在的长者一人一个红包 。当时 , 我并不关心钱伟长其经历与事迹 , 脑中尽是红包具体数额的猜测 。我曾是七房桥人 。出生不是我可选择的,按贯例小孩户籍随母亲的。尽管我出生在苏州,大概六十年代末,我才成为真正的苏州人。
外公是七六年一月去世的, 我还小, 再加上岁月流逝, 不看照片几无印象了。后来母亲告诉我,外公是脑溢血而悄悄地走的。因为读高中了,所以对外婆印象深刻:个子娇小, 人却极勤快;依我记忆她应该没读什么书;读过书知识丰富且涵养深厚者总能让人过目不忘,譬如我内人的母亲 。
母亲携我入了苏州户籍后,他在街道小厂上班干些简单的活,以图生计。去年我受邀参加钱穆120岁诞辰纪念活动,钱穆钱伟长故居负责人钱煜老师告诉我母亲所属钱氏家族七房之遗恩堂 。遗恩堂比较著名的有钱椿等三代将军 (因功世袭云骑尉)。百度上解释为:清朝时云骑尉是世袭爵位,不是官职;是正五品,军功世爵。现在没有对应的世袭爵位。但正五品官,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师、地级别军、政职位)其中正五品又分文职、武职;还分别分有京官、外官 。云骑尉,又称拖沙喇哈番,正五品,祖上累积军功受爵,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次数,—般是每—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文武双全,值得后人自豪与学习 。 母亲的境遇与其辉煌的家世相距甚远 。历史再往前推至远祖吴越王钱镠,那么真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母亲的学识来自学 。母亲继承了其父的财会以谋生之道 。在街办工厂员工里因待人接物实诚而得体获领导赏识,从事财会或仓库保管员之职 。
七房桥小学旧日里叫又新小学,钱氏家族自办的小学族人入学全免,我小时候常去校门口 , 里面书声朗朗。外面是晒场,晒场上是一个又一个草垛,只是下雪天,没有人像鲁迅描述的那样捉麻雀,草垛上的雪,随着风儿落地上,周围一片冷寂。我母亲年轻时伤寒初愈因为祖屋潮湿早就借住另一个自然村落,这个村落仍属七房桥 。钱穆钱伟长钱令希等六中国院士也在这里得到启蒙,母亲也在此入学。母亲小时候多病而体弱,不得不中断中学的学习。像钱穆母亲悉心照顾伤寒的钱穆一般,外婆于少女的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老屋地势低,潮湿 。我大舅在老屋坚守 , 在啸傲泾北岸成家 , 我母亲跟着自己的父母去了啸傲泾这条小河南岸生活。应该就是钱穆故居河对面 。体弱多病的身体影响了母亲学习和职位升迁。
母亲是缺书本知识却不缺教养的一个人 。或与生俱来 , 或社会大学中而来 。母亲刚退休时, 很不适应 , 经友人推荐在居委会做了个副主任 , 现在社区副主任的前身 。以前的居委会副主任就是做些婆婆妈妈的事 , 社区卫生什么 。据我母亲回忆当初的居委会深入居民每家每户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 。没有工资 , 只发放一些少量生活补贴及奖励 。尽管这样 , 母亲还是很乐此不疲 。顾了家 , 又参与了社会活动 。每每提起往日 , 她告诉我:就是在那会在工作中学会和使用一些方式方法去正确认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 。母亲持家一遵外婆常说的勤俭节约;“人来客气 ”绝不失了礼数,该花费的地方绝不落后,束手束脚 。一句话 , 文明用语, 尊重自己 , 尊重他人 。这就是厚德载道 。近年母亲老迈 , 腿脚不便 , 我们便照顾她 , 做些事 , 她总是谢谢儿子 , 谢谢对门阿姨 , 谢谢妹妹来看望 ,来帮着做事 。
我母亲是无锡七房桥钱氏家族的“姑娘”。江南地区就这么称呼的。当然是嫂子这么叫自己男人妹妹的称呼。她们之间关系融洽,或许称不上知书,但一定达理。我们交谈,最后一定是聊聊钱氏家族的过去 、现在、未来。
钱穆家东面王家湾是原来钱家佃户聚居区,西面桥边生活着乐户的后代。《乐记》说:“惟乐不可以伪”,肯定了乐是情感的真实而自然的一种流露。歌唱弹琴,不仅是念歌词打拍子弄乐器,或模仿发出乐音 。在这个操练过程中,美好的旋律可以呼唤出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感 、道义 。孔子日:“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意谓感人易人有诗,卓然自立靠礼,完善人生则在于乐。正如钱穆所欣赏那中国儒家最浅显的阐释:礼是一种节制心,乐是一种和顺心。节制心,让我们敬畏一切应该敬畏的人事,包括尊长、贤士、达人;和顺心,让我们亲近所有的温良 、亲者 、善意 、美乐 。母亲没钱穆那么有学问, 从理论上把中国最优秀传统文化与习俗阐述得如此清明 。可以这么说母亲缺书本知识却不缺文化,这文化代代相传,已深入到人的骨子里 、精神里了。网络上流传中国人普遍图物质缺信仰一说, 是么?我以为这是个值得探讨与商榷的一件事 。常言道:仓禀实而后知荣辱。儒学自汉代以来主导传统文化 与思想,它是农耕文明的菁华,社会发展的产物。忘记历史,意谓着背叛。一定程度地回归传统,调整好自己的思想意识,以适应时代的步伐。
江南多雨, 烟雨江南, 雨让苏州更添诗意。夏天全国各地大多炎热, 苏州人自有办法避暑 , 市民夜晚路灯下三 、五成群的一手茶儿, 一手蒲扇; 不少人露天纳凉 , 甚至睡竹塌过夜, 成了市井民俗 、一道夏日风景 。苏州的大户 、小康之家住着石库门 , 庭院深深 , 地上铺大青砖 , 穿堂风 、荷香远袭 , 主人们凉爽而遐意。住在低矮而老旧的黛瓦下粉墙之内的房子, 太阳炎炎似火把小巷石子路烤得发烫, 母亲面对夏日酷暑有独到的法子;我们滞夏, 她就煮一大锅绿豆粥,弄点酱菜亦能打发一天,没多少花费也是一日,且遐意之至。有时弄些白木耳 、莲心 、红枣 、薏米熬成营养餐,这正好应了健康养身之道。
母亲是平凡的,平凡中闪烁着母性的光芒;母亲作为一个江南女人,温婉,智慧而勤劳。母亲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冀 , 柔和地告诫我们:不急 ,不躁,一切都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