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古城小庾岭的梅 文 / 钱小穆 苏州小庾岭上的梅花正开得势盛,且美艳。大部分老苏州也大多迷惑了,在哪里啊?在苏州古城区中轴线上,那么他们更迷茫了。是吗?
取小庾岭之名是很美,很大气的。
游开元精舍 (唐代 )韦应物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
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
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初夏时节,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里到过去经常来的开元精舍游玩,看到果园、香台格外清新。浓郁的树荫显得这里的白天非常宁静,孤零零的花朵表明春天已经过去。由于寺院周围长起了很多竹子挡住了视线,使诗人觉得这个过去经常来的地方有些陌生。
读过这首韦应物的诗,有人应该猜到在哪里了。
小庾岭在开元寺附近吧?!
苏州古城内哪有山啊,只有一些很出名的假山,假山群,譬如说狮子林,耦园,沧浪亭,还有某某山庄。
安史之乱后,经过了玄宗之后肃宗的平乱、代宗的养民、德宗的改税,李唐王朝如同一个喘着粗气的巨人,逐渐恢复到平静。大量躲避战乱的人口因运河交通之便南迁并定居下来,运河之畔的苏州便成为了江南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778年,苏州便升格为雄州,通过经济地位提升了政治地位,跻身唐代“六雄十望”中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
据《吴郡志》引《大唐国要图》中的记录,苏州每年向朝廷缴纳的赋税为105万贯钱。当时,两浙地区13州,平均每州缴纳51万贯,而苏州的税额高达各州平均数量的2倍。
唐代初年,苏州的人口仅1.1万余户,但安史之乱后却突破了10万户,到唐末更是超过了14万户。
在开元年间,唐玄宗曾下诏令天下州郡置开元寺,苏州古城的制高点——报恩寺遂改名为开元寺。据称,当时寺中有玄宗金书的榜额和金铜所铸玄宗像。只不过北塔建于开元寺开成三百年后。
苏州梅圃就建在开元寺小庾岭,这一说法更玄,更妙了。
苏州的园林,被美曰为城市山林,咫尺天涯奥妙就在于此了。难怪钱穆临逝前说,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一点没错。只不过,钱穆留恋的是苏州耦园之美。
耦园有载酒堂,主人载酒肯定不会为了买醉,实写酒事,虚指酒外之兴。正如欧阳修先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载酒”原来为了流连山水间,难怪耦园东花园主要观景点取名“山水间”、实至名归,把载酒的谜底揭了。
这里偏偏另辟蹊径,材质不同,堆叠的方式也不同。整个黄石假山东高西低,在西部形成一个山谷叫做“邃谷”,山谷两侧的峭壁就像悬崖一样,很有气势。山上有石台石櫈,有绿植,高低错落,可赏四时之景,别是一番滋味。池水沿假山由北蜿蜒南伸,南端有阁,跨水而建,名曰“山水间”,隐约与苏州钱穆故居一一城曲草堂以及双照楼隔山而望。 这假山分东西两部分东山叫留云岫,西山叫桃屿。这表现出了黄石不同于太湖玲珑剔透的审美特质,表现出黄石拙朴坚厚的气质。假山分两部分就不显得粗拙。更有内涵了。园林用黄石叠山更显大自然山石之美。假山南面有绝壁临水,有的地方有风化的苍劲感。这可以和太湖石叠山的溶岩地貌相媲美。 新华社主任记者,老苏州稽元写道 : 这黄石假山是明代正德年间叠山大师张南阳的作品。
所谓苏州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人说苏州园林 “风景如画”,胜于风景。
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样分这些类型,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从题有“梅圃”匾额的正门入园,迎面是5米高的黄石假山一座,将园内景色掩藏于身后,园林爱好者对这一造园手法定不陌生,谓之障景。如沧浪亭、拙政园之类名园。
“梅圃” ,为凸字形,东池西山。假山为黄石所叠,东侧小庾岭高达8米,山基直入水中,危崖峭壁,下临广池,山顶有六角攒尖亭。山南山北清溪合抱,山坡遍植梅树,颇具天然野趣。
引来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古装人像摄影。展现她们青春、活泼、美丽,自在的天性,和苏州女人温婉的一面。
梅隐,隐逸。梅圃,小庾岭上白梅先盛放,粉红的梅一簇簇向水池垂下,掩影了小桥,很有韵致。山坡上则不见,多的是白色的,红色的梅数天来星星点点渐渐多起來。香气,已然暗香浮动起来。
花溪、芹涧、蒲湾,相对应是拱桥、石板桥在梅的掩映下美丽如画。廊桥水中倒影如虹。
《山园小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小庾岭上亭子匾额有曰疏影横斜是指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是指梅枝的形态。这是小庾岭上亭子匾额,相对雨花池水榭处题匾: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山上山下飘动。
在水榭处观北塔,水光、山色、塔影在雨花池水面上倒影相映成趣。
北宋年间,杭州西湖孤山上住着一个隐士,名叫林逋。天性淡泊,自己造了个小园,在门前种了梅花,又养了一对白鹤。平日里就泛舟西湖、锄园砍樵、赏梅咏诗,日子过得舒适自在了。忙着钓鱼、锄园、赏花、饮酒、寻山寺和写诗,其诗歌中洋溢着一般人享受不到的乐趣。林逋的诗歌创作中,最出彩的当属咏梅诗,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着意咏梅的文人。林逋赋予了梅花一种清而高的格调。
被范仲淹称为“山中宰相”,连苏轼都对他推崇备至。林逋的咏梅诗数量其实不多,只有八首,被人称为“孤山八梅”。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将梅花比成是剪碎的丝绸,难以被描绘出风姿。
“孤山八梅”中,尤其以《山园小梅》最为人所熟知,宋代张端义把这首诗视为“孤山八梅”之“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句是全篇最妙,历代以来不断有人模仿。
每每去小庾山,天色不佳,阳光无力穿透茂密的梅树、高大的香樟树,只有微风中笔直竹林,摇曳生风,呼呼哗哗响。鸟儿在咕咕地叫着,倒也生动。池中鱼儿都隐藏起来了吧?我是缘溪行吗?这倒也是活泼泼之地。与梅花渐渐绽开,生机盎然。朋友发来祝福,二月二,龙抬头。春耕节了,阳气上升,雨水多起来。万物盎然。青虫即将淋着雨而來,这小庾岭,是禅意的。苏州园林文化往往是儒释道精神的体现。
如果说大悲寺的出家人是一朵莲花,濯清涟而不妖,亭亭玉立的盛开在苦行的路上,而那么苏州古城开元寺,如今叫报恩寺的出家人则更像梅圃一朵寒梅,一边香远益清,一边用自己的香气慰籍春天来临前寒冬。
苏州赏梅, 是为了感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追求,文化情趣。到苏州小庾岭赏梅,雅的是一步一景,诗情画意,赏心悦目。
小庾岭的梅与景,是典型的城市山林。梅圃题字是当代国学大师、上海华师大著名教授苏渊雷书写。苏州园林局著名设计师石秀明设计,一九七八年始建,到一九八七年完成的当代苏州园林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