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知名散文家、小说家谭金土以老照片追寻姑苏逝去的美好,以文字来发乎于情,止乎于理,吴文化贯穿始终。多年交往,我们成了忘年交,他的爱好与写作习惯,影响到了我。某天顾公硕一张老照片,那是关于桃花坞母亲河的老照片,引起了我的关注。
桃花坞的母亲湖——三角湖,一干多年前就有这一美名。 雅称干尺潭。
照片整个画面梦幻、空灵、唯美,“很苏州”。当下老照片原地左边是平四路,正对苏州火车站南广场,范仲淹雕塑。右边湖面是桃坞才苑别墅,也就是林机厂区,再右是唐百虎故居了。“三家村”座落在桃花坞、也是苏州城内最西北部。内城河从阊门水城门进来,沿城墙脚东北走向,经尚义桥,过西四亩田、东四亩田、城北里北侧,到达“三家村”此处,又一分为二。一条继续沿城墙脚东北走向,直去平门,仍称内城河;另一条岔开直向东去,穿过西蔡家桥、东蔡家桥,进入原“五亩园”内,称蔡家河。东西向的蔡家河与继续东北走向的内城河之间的大块地盘(呈三角形,面积在百亩以上)。从老照片看景,除了三家村正东面及东南面大块菜田,1968年后被林业机械厂、机床电器厂最后全部“圈入”厂内外,其他原有的景致一直保持到上世纪80年代初。
近日,怡园入口处庭院内,一棵百年石榴树吸引了众多游子目光。这棵石榴树干遒劲有力,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枝条都向外延伸,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生命张力,一串串石榴挂在树梢,宛如一个个小红灯笼,给观者带来了喜庆的氛围。
今日星期二,怡园旅人不多。
怡园由复廊把园子东西一分为二。清澈碧绿的范泉之水一路潺潺北来,更为怡园增添了滋润与生机。
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画家任阜长、顾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园中一石一亭均先拟出稿本,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园成之后,江南名士多来雅集,名盛一时。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创怡园画集于园中。
怡园不大,八亩,面积六干多平方米。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园分东、西两部分,园西旧为祠堂,园南可通住宅。因建园较晚,吸收了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正如,郑板桥所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进入怡园,是一片庭院。庭院的正面白墙下,堆几块奇石,植两株黄杨松树,寥寥几笔,便构成了一幅天然图画。而这大片的“留白”,又恰恰是中国画的特点。白墙上石刻的“怡园”两字,也似一方印章,点出了图画的题目。雨中的苏州怡园,回归到原生态。空灵,城市山林,尽显文人意趣。
九曲桥铁艺的,唯清代、民国才有。
据了解,早晨老苏州人居多,午后则是拍摄婚莎实景的苏州年青男女,是文化传承,深入骨髓里了吗?
圆洞门,别有洞天,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入。
怡园的桔猫比较出名、不多却有些,是桔黄的。假山上的桔猫,才是怡园真正的主人。假山也是山,是他一生所爱吧?
棋盘洞里确洞宾与铁拐李还在对奕吗?反映佛道相融又互补。佛也深受道之壶中天地。
午后的阳光,从西面而来。日光穿过古建,洒到地面上,余辉很美,园子更静谧了。
怡园听松涛、感竹林风,可免入苏州大阳山了!石头寓意稳固,那么,有三块石屏风,屏风三迭则是诗意了。这是怡园在众多苏州私家园林中的独到之处。
石听琴室,园主操琴,窗外石头俯首倾听状,颇俱禅意。
面壁亭镶嵌一面镜子,镜中饱含园中山水景色,达摩面壁,很有禅意。
元代狮子林的禅意在哪里?假山群,空灵!禅师诵经仿佛狮子吼!敲醒沉睡的善男信女。乾隆感到“真有趣″。苏州黄姓状元要了“有″字,成今天的“真趣″。
而怡园虽晚于清而建却又不失禅意。怡园的假山,遍及整个园子。个头虽不及留园的,却也有特色。有两两成对的,三五成群的。更有全园最高处螺髻亭下,沿荷池的假山,高低起伏洞幽展转,相距两步却不能近身。
西园北部,是一片湖石堆成的假山区域。这三片立石,称为“屏风三叠”,很有特色,乃是怡园的镇园之宝。屏风上字书写者为,名字与苏州园林、书画、评弹、彩绘、道教音乐等等“最苏州”的元素紧密相连的当代百岁国画艺术家谢孝思。怡园主人顾文彬曾有一首“小沧浪”诗云:
“濯足沧浪水,空亭发浩歌。
屏风三叠翠,纤月挂藤罗。“
这拜石轩令我想到了拙政园,朋友多有敲击的一馨石。东园的最南端,是拜石轩。米芾爱石成癖,见怪石即拜,被人称为“米颠拜石”。怡园这假山,山重水覆1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感。怡园禅意在游人心田了,实在也是“真趣″也 。
这么美好的花园引来了不少新婚燕迩者拍摄户外摄影,撷取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间。
还有,就是怡园正门对过,原有“京沪驰名”的金字招牌的朱鸿兴面馆。为大江南北不少名士、贵人、甚至高官钟情。所谓苏州一碗面!
著名作家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里的主人公平时吃面,非朱鸿兴的面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