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青岛,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胶州湾的海滨。作为江西人,我自小就对大海心向往之,早年读海子的诗,“我有一栋房子,面朝大海,春暧花开”,让我对大海有一种魂牵梦萦的情怀。所以,我每到沿海城市,必去看大海,我曾在厦门看海,石狮看海,舟山看海,蓬莱看海,大连看海,印象都不深刻。唯有在青岛看海,让我心醉沉迷。
我曾四次来到青岛,巧合的是,每次都是在秋天。第一次是在1999年,那一次,就被青岛风光旖旎的景色所吸引,多年过去了,一直忘不了青岛的海景,今年秋,我第四次来青岛,工作之余,自然忘不了观海。
漫步在栈桥一带,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海洋公园里,弯弯的海岸,错落有致的高楼。高楼之间,总穿插着有一些绿化带,鲜花在那阳光下迎风招展,绿树和草坪郁郁葱葱,把那些刻板的房子和街道,装点得分外灵动。
我想起晚清学者康有为说过,青岛的美,在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那是一百年前。现代化时代的青岛更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是海景美与岸景美的相映成趣,海岸那边是温和的斜阳,无际的碧海,高远的蓝天,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海岸这边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四通八达的街道,飞驰而过的车流,它们是人类工程的伟力,二者结合得实在天衣无缝。
我站在海边,极目远望,碧海和蓝天一望无际,它们尽情地舒展自己辽阔的身姿,直到在无限远的尽头亲密相拥,蓝绿相触,形成了一条水平状的海平线,它呈一条直线,在我的视野两旁无限延伸,十分壮丽。海平线上面几尺高的天边,孤寂的夕阳,正向大海、地面和人间发出柔和的光芒,让人倍觉温暖。大海波涛汹涌,阳光之下的海涛,发出鳞鳞光波,似手在向我频频问好。
海岸边,有一处乱石堆成的浅滩,这里成了海鸥们的乐园。成群的海鸥在这里休憩或觅食,另一些海鸥则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海岸另一处是沙滩游泳场,不怕冷的游泳爱好者们,正在海中劈波斩浪。这情景,让我想起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洞庭湖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我没去过洞庭湖,但我想,湖景肯定不如海景美,海景,那是怎样的一种壮美!
站在海边向另一处望去,可见一条百米长的海上走廊,从海岸向海中沿伸而去,那是栈桥。游人们在上面来来回回,络绎不绝。据说,它起初是为港口装缷货物方便而建,后来港口废弃不用了,就改成了观光桥,极大地方便了游人近距离观海,在这里,可以和大海零距离接触,可以触及海水,观测海浪,听凭海风。
我信步踏上栈桥,一上桥,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海水味,海水是咸的,空气中弥漫着咸味,呼啸而来的海风把咸咸的海味直接送到我的鼻里,在海边,不仅可以听海风,还可以“看”海风,你可以睁大眼睛看风,海风是纯净的,没有沙子,不用担心风沙扑入眼睛。我漫步在桥面上,一再举目望海,碧绿的海洋辽阔而又深远,永远向我显示着“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伟大气势。
在栈桥的尽头,有一座二层的阁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塔楼风格,为双层飞檐八角亭阁,门楣上有一竖匾,蓝底黄字,为“廻澜阁”三字,一看便知是“舒体”,即红军书法家舒同的字体,这三字可能是舒同所亲书,舒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风行全国,但我不太欣赏这种字体,它圆润有余而力度不足。“廻澜阁”,顾名思义,是回望海天,波澜不惊之意。
我尽情地观赏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间,天就慢慢暗了下来, 幽静的太阳在接近大海时,下落得特别快,好像要尽快去大海里沐浴一样,刚才离海面还有三、四尺高,一眨眼的功夫,它就淹没在海雾里了,这一瞬间,天就暗了,几乎同时,栈桥上华灯齐亮,炽亮的灯光把栈桥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与此同时,岸边的路灯也亮了,高楼里的灯也亮了,远方的灯不停地闪烁着红光,让夜色下的高楼,隐约而迷离。最美妙的是西天的晚霞,它在太阳刚刚落海的天边,映红了一片,那是一种淡淡的红,再高一些的天边,又是一种幽蓝色,红蓝的天色交织,十分迷人,而地面上的建物又隐约迷离,大海好像失去了碧蓝,变成了幽暗色,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而又多姿多彩的夜景图,如同梦幻般美仑美奂,令人拍案叫绝。我赶紧连连拍照,把这海天夜景拍进了我的手机里,以便回去仔细欣赏。
下次有空,还会再来青岛海边,让纯净的海风和迅猛的海浪冲刷我浮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