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汴州月明
三月桃花开,又是一年芳草绿。
许久以来,我一直向往江南的塔市驿古镇,去那里赏花,踏青,登山,品尝南国春天的芬芳。
说起塔市驿,既非旅游胜地,名亦不见经传,倒是一直传闻那里有座桃花山,千百年来散发着《诗经》里的灼灼妖娆,令人神往。其位于湖南华容县境内,与湖北监利隔江相望。虽近在咫尺,却一直无缘前往。
这个契机在3月21日不期而至,是日乃双休。8点多钟,我才懒洋洋起床。"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极目远眺,但见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春色旖旎,好一个艳阳天!开机没多久,就接到了W先生的电话,他说大家这久加班都辛苦了,想利用双休日一起过江到塔市驿去踏踏青,放松放松。问我意下如何? 我当然乐意。于是对他说,那请你联系一下,看能否成行?俄顷告之,万事俱备。
我们租了一辆小型客车,10来个人(包括家眷)刚好坐下,大约10时许,向南,朝着湖南华容县方向进发。
说起华容县,有古今两个,古之华容在今天的监利,就是三国时曹操兵败走华容道的地方。今之华容在湖南,与三国故事无关,塔市驿就在今天的华容县。塔市驿光看其名,似乎有点象西域某地名,其实不然,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小镇,位于湘北,与监利隔江遥遥相望。如今,保留某某驿的城市名称己寥寥无几了。
每当说起这个地名时,我总是浮想联翩,仿佛听见了历史的脚步声从天边传来,滚滚红尘中,金戈铁马,烽火连天,边关加急文书传递到了这个驿站,将士们神色凝重,一站接着一站,不辱使命。近日翻阅资料得知,这个“驿”,实际上就是兵站,主要是传递公府文书以及军事情报的人或往来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场所。追根溯源,据说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驱车来到临江鄢铺轮渡码头,这里早已停放了许多车辆,因为在等轮渡,所以见得许多人三三两两悠闲的站在码头旁或大堤旁,窃窃私语。阳光灿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春天的江水无力拍打堤岸,已经看不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种雄浑激越的场景了。我们停车下来,自由活动,不时遇见一些熟人,彼此点点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颜。
等待,总觉得一分一秒都是那样的漫长。大约一个小时后,终于轮到我们上轮渡了。轮船缓缓启动了,我伫立船舷边,观江天一色,看江水滔滔,忽觉逝者如斯,人生如寄,不过沧海一粟……在遐思中,不知不觉抵达了彼岸。
踏上异省的土地,心情莫名的激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南国乡村春早图,放眼望去,远处是连绵起伏的丘陵,春风吹绿了丘陵山岗,花红柳绿。田野平旷,屋舍俨然,男女衣着,悉如故人。这里民风淳朴,每当我们问路时,无不热心指点。
汽车在乡村山路上欢快奔驰,大家兴高采烈,谈笑风生。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到达了塔市驿古镇,这里的民居建筑、街道、楼宇和监利乡镇都如出一辙,特别是语言简直一模一样,令人诧异。我们试图去追寻一下当年的驿站遗迹,但是很遗憾,昔日的驿站荡然无存,只有到历史教科书里去找了,我的心里不免泛起一阵阵落寞感。
本来,我们此行初衷是来桃花山观赏桃花的,经寻访,得知桃花山离此较远,一日行程不够,只得舍远求近登小墨山。
说起小墨山倒有点来历,据史载: 墨山古刹,始建于隋朝。明万历县志记载墨山名大云山。唐贞观年间宣鉴禅师扩建墨山古刹更名为墨山禅寺,现留传有高僧的木鱼石、乌龟石、船头石、荷花石、玄石门、玄石洞,以及屈原和唐朝宰相张锐留下的碑文等千年古迹。墨山寺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全长3华里,宽1华里,北倚长江,南临洞庭,谷深涧幽,如一条巨龙跃水腾空在云梦大泽之上,是僧人修持和骚客游览的胜地,禅寺香火终年不绝。小墨山因禅寺而出名,禅寺也因小墨山香火旺盛,每年都有不少的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
小墨山地处塔市驿南部,我们来到山下,抬头望去,重峦叠嶂,但隐约可见山顶的庙宇轮廓。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太阳照得人身上微微出汗,大家饥肠辘辘,遂前往一农家打听餐馆。门前站着一个略显憔悴的村妇在张望什么,显然不是崔护笔下那个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女子。我们对他讲,说出点钱,你随便做点农家饭菜如何?哪知这个女子很实在,连连摆手,说我们家不开餐馆,大家相视一笑。好在不远处有一小卖部,我们买了点饼干,面包,矿泉水等零食权作午餐,然后开始登山。
对登山,我是心有余悸。犹记上年赴张家界登天子山,浑身骨头都似乎散了架,算是领略了登山的滋味了,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虽然此山非彼山,亦不可同日而语,但却有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
上山的路很狭窄,也非常的陡峭,总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不禁想起宋人高辅尧的慨叹:"由径寻山路,登临步步疑。纵高终带险,任达亦须危"。看来,登山的感觉古今皆同。刚开始,还勉强可以,走着走着,不觉己是日头过午,太阳照的人浑身躁热,汗流夹背。许久以来,由于长时间的缺乏运动,加之没吃午餐,大家的身体素质明显不适,感到体力不济。
可这里的山民却彪悍,我们刚上山时,就见一个年轻小伙子竟然骑着摩托车一溜烟轰下山,如履平地。也不时见一些山民,负重登山若无其事,令我们自愧弗如。再看看我们,一个个没精打彩,象霜打的茄子。W先生,虽生得高大壮实,但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那件名贵的T恤衫,直喘粗气,脸色苍白。我的双腿也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上气不接下气。许多年来,终日对书案,体质早己日非一日。W先生就提议大家坐下歇息会儿,抽支烟,解解困。我开玩笑说,这哪里是踏青,分明是一次长途拉练,大家哈哈大笑,这一笑似乎减轻了一丝丝疲劳。
坐在山间石头上,有一种清凉的感觉沁入心田,我们边抽烟边闲聊,有的不忘拔弄手机,阵阵山风拂来,令人格外爽快。林间不时有鸟儿来回穿梭,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仿佛在嘲笑我们这群观光客。回望山下,依稀可见村落星罗棋布,雾气弥漫,恍若人间仙境。约莫休息了10分钟左右,果然轻松了不少,我们打起精神继续登山。就这样登登停停之间,不知不觉又走了不少的山路,原以为还有很长的路,突然之间竟到了山顶,那种喜悦之情自然是溢于言表。
到了山顶,几乎每一个人都喘着粗气,但都很兴奋。见得一庙宇,香烟缭绕,云蒸霞蔚,果然是传说中的小墨山禅寺。走近寺庙,门前有两幅唤醒世人的对联,右联为:暮鼓晨钟警觉红尘名利客;左联为: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据介绍,小墨山寺前后三殿,前方又有两殿,左面是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右面是大雄宝殿。中央为小墨山寺,供奉父王圣帝。后面是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游览一番后,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敬拜菩萨,燃上一支香,在袅袅烟雾里,双手合十,祈求菩萨保佑安康风调雨顺。然后一字排开,跪在蒲团上,作揖磕头。尔后,各各捐了一点香钱,聊表诚心。
寺庙前,不时可见到一些香客进进出出,还有一些游客在附近游玩拍照。我们在寺庙附近又转悠一番后,就在寺前外的小长凳上歇息,大家饶有兴致的神侃。有一种登斯山也,此乐何极的感觉。阵阵山风吹来,身上的汗渍干了许多,不觉有点冷。
放眼望去,寺前的下坡处有棵古树,两人合围还抱不拢,看来有点历史了。树身很粗,但很光滑,想必那是经年累月来此膜拜的香客们留下的迹印。枝丫纷杂,呈不规则状伸向天空。听说树身是空心的,可以从底部爬到树顶上。有几个少年郎在树上爬来爬去,有的还钻到树底试图爬上去。我故意大喝一声,树洞里有蛇!他们就吓得退缩了回来,游人一阵哄笑。
虽然我们此行没有看到梦中的桃花山,不免有些遗憾,但小墨山一览足以游目骋怀。远处山坡下缀满金灿灿的油菜花,阵阵山风拂来,卷起层层金色的波浪,香气氤氲。树木吐青,郁郁葱葱,如诗如画,感觉人在画中行。此情此景,亦令人爽心悦目。有人提议拍照,于是我们以古树为背景,将快乐定格在小墨山。
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当大家准备打道回府时才得知,原来我们来时是下山的路,也就是说,回去的路是入山处,有点远。返程路上,但见山路较平,不时可见稀落的行人,其间有几个小姑娘每人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竹竿,边走边用竹竿敲打地面。问其故,皆笑语答曰,怕蛇啊。看见蛇,可以用竹棍驱赶嘛。哈哈,原来如此。光天化日之下,蛇有什么可怕的?我小时候就亲自抓过蛇,还把蛇的尾巴倒提起来抖动,同仁们无不感到惊讶。
途中,到处可见绿荫如盖的树林,以及青翠欲滴的竹林,还有一些流落在路边的桃树,它们年复一年寂寞的绽放着嫣红,不卑不亢,将芬芳留给人间。我们边走边拍,潇潇洒洒,恣意而行,约二个多小时后,左转右转,终于转到了山下。车子停在路旁,大家急不可耐钻进车里,寻找酒家。
转悠到镇上,已日近黄昏,终于找到一家饭店。这是一栋三间三层的小楼,门前是一块开阔地,周围三三两两的桃花竟相开放,姹紫嫣红,与附近的小树林,油菜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花卉,还有游客停放的各种车辆,构成了一幅绚丽的乡村写意画。进得门来,老板笑容满面,热情向我们打招呼,递烟点火,如久别的朋友。我们点了几个菜后,叮嘱快快端上。
一番狼吞虎咽之后,已是暮色苍茫。天气开始变得阴沉沉的,风刮起来了,愈来愈大,竟有一丝寒意,看样子要下雨了,三月孩儿脸,说变就变,我们赶紧收拾行装返程。
归家时分,己是华灯初上。抖落一身风尘,美美洗个热水澡,感觉浮生难得偷闲,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