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玉莲阿莲的头像

李玉莲阿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05
分享

系列散文《在北京的天空下》之三连载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很小的时候,街道上的大喇叭里每天都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儿歌,根本不用学,听着听着就会唱了。那时候的小孩子上学晚,又没有如今的各种媒介来传播知识,混沌未开中,却知道北京,知道北京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的地方。小小的心里总是认为,那一轮普照大地带来万物生长的太阳,一定是每天早晨先在天安门上升起来,然后再甩开脚丫子赶到安阳,把我们这一方土地每一个犄角旮旯都照亮的!

上学读书后方明白,歌曲里的“天安门上太阳升”只是一个象征,一个文学上的比喻手法而已。

烙印就这么打下了,有天安门就有红太阳,感情上它们是一体的。去北京看天安门沐浴红太阳的光辉,成了生命中必需到达的里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迟迟没有来到北京,专职写作之后,经常被杂志社邀请,天南海北去开笔会,到过好些城市,却独独没有机会来北京。尽管心里对北京充满了敬仰、向往、甚至虔诚到进入梦中激动而醒。

2004年春天,为了把发表过的一批纪实文学稿件结集成册出版,平生第一次进京。但由于陪同的文友大姐只有一天假,办完事只能匆匆而归。

2006年7月,为庆贺女儿考上重点初中,母女二人连夜买了站票来到北京,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第一次站在天安门城楼下。奇怪的是,心里却没有了向往时的激动,只有被那种磅礴气势所震撼的庄严,只有反观自己是村妇野老的自卑和暗潮汹涌的奋斗之情。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

建成后的承天门,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因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明天顺元年(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

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只是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承天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这一次重修,奠定了现在天安门的形制。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再次被毁。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市中心地带,中国政治活动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活动举办地和集会场所,也是是京城百姓和全世界游客的游览场所。

天安门“亲历”了诸多历史时刻,每天的升降国旗仪式,风雨无阻;国庆阅兵和游行,举国欢腾。

而在一百年多前,天安门广场是皇家专属,王公大臣都不得随便出入。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多次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修缮。1970年,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整修天安门城楼规模最大、较彻底的一次。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所有的木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虫、防火处理,铁质构件均镀锌防锈。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此后,天安门城楼又几经小规模修缮,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来到北京这些年,路过天安门广场,也不知道多少次了。每次经过,或步行或乘车,尤其是步行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放慢脚步,总是以朝觐的心情看一眼那高大的城楼和宽阔的广场。城楼雄伟壮观的气势和所在的时空,那一种扑面而来的王者之气;磅礴宏大的广场和庄重典雅的周边建筑,营造出作为首都特有的厚重威严氛围。自元大都建都八百多年以来,这里淀积起来的厚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实之中继续源远流长。

尽管每次路过看到的都是如海的人群,但我依然能够在人潮中与历史对话。隐隐的,碰撞的,澎湃而有些痛的-----在种种感受里,觉知、学习、成长、改变。

有一天傍晚,我去前门大街,经过广场最南端的正阳门,站在正阳门的东南方向,仰视这座雄伟的城楼,蓦然惊异万分:正值夕阳落山,天安门城楼在火红的天幕下背光而立,显得格外巍峨高大,赫赫煌煌,还有几分肃穆和冷峻,心里又一次产生一种巨大的震撼。

而傍晚在天安门广场上徜徉,华灯齐放的璀璨里,看长安街这条北京最宽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总是觉得有一种声音在舒缓有力地跳动,那应该就是祖国心脏跳动的声音吧?这种声音牵动着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一想到这些,自豪感油然而生,再次体会到“这里就是北京”的庄严高上。

N年前,还是刚刚给杂志供稿的时候。有一次去武汉开笔会,到了指定的宾馆登记住宿,等待责编来接的当儿,与大堂服务员闲聊。服务员问我从哪里过来的,我随口说从北京来。服务员上下打量我,没吭声。等我转身到大堂沙发上休息时,隐约听见这个服务员对另一个服务员说:“她说她从北京来,不像啊!”

这句话让我嘀咕了好几年。

总是自己问自己:到底是哪里不像呢?相貌?衣着?口音?好像都不是。

后来,住在了北京,我知道为什么服务员说我不像了。

是气势。气势不像!

天子脚下,皇城根儿前,祖国的心脏,政治文化中心,就是这样一天天映衬着你,激励着你,熏陶着你,引导着你,让你不由自主、不知不觉在改变,让你做人做事有了相当的高度,让你心中有了大格局、大气象、大胸怀!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伟大领袖毛主席,

指引我们向前进!”

儿时的歌谣,至今依然在传唱;昔日的梦想,至今还是半圆。

但我相信,时运一定会照顾努力不懈的人。

你不知道会遇上谁,但注定会遇上该遇上的。就像我不知道下一篇写什么,但一定会不停地写,写着写着,它就出现了。

只要你愿意继续坚持,只要你傻傻的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