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军的头像

沈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0
分享

川藏自驾十三记

川藏自驾十三记

沈 军(重庆·忠县)

蓝天白云、神山圣水,还有神奇的布达拉……想看一看这个星球上仅剩的一块净土的想法很久很久了。

进藏首日

2021年7月18日,我们三车六人分别从忠县、万州、重庆向西藏进发。晚上7:30左右,终于在康定新城后面的自贡饭店实现了“三军会师”。一杯桑椹酒下肚,疲惫感顿时倍增。因不在此住宿,老板不让我们在他坝子停车,但给我们指了一个前面5里左右的停车场。这也是一个露营地,很多驴友早已在此支起了帐篷、茶桌,在欣赏那一轮孤悬半空的冷月了。我们找好空地,支起帐篷、铺好卧具,早早睡下了。望着车窗外那半轮皎洁的康定夜月,哼着多情的《康定情歌》,悠然入眠。

进藏次日

昨晚宿营地旁边是忙碌的318国道,一夜车流影响了睡眠质量。6点刚过,隆隆的马达声唤醒了一坝子的男男女女。仰头望去,康定新城后面的高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火城的短袖短裤装束已非常不合时宜,我们露营的地方海拔2879米的气温冷得人直打颤,赶紧从码成山一样的行李中拨拉出毛衣、外套、长裤套上才勉强合适。女人们一阵忙碌后,万州牛肉面在我们的谈笑声中已经盛到了面前。吃过早餐,烧好开水,充一杯葡萄糖水喝下,顿觉全身温暖,浑身有劲。放下“包袱”后便继续往前路进发。

翻越折多山的路上来往车辆排成了长龙,两边逶迤的群山风光来不及欣赏,稍一停顿后面的喇叭声就催个不停。偶尔朝山脚一瞥,看见折多山隧道正在紧张地施工中,估计过不了多久进藏的人们便不用翻越这崎岖蜿蜒的老路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了折多山山口,这里的海拔是4298米。山口风很大,不过太阳直射在人身上也不觉得冷。山口右边有一座高耸的铁塔,上面挂满了藏民祈福的经幡,一条石板小径直达山顶,道路上满是朝圣和观景的人潮。放眼远眺,蓝天高迥,白云悠悠,重峦叠嶂,山柱云天。几处崩塌的地方形成山崖,不过从断面处看不到巨石,全是一些黑褐色的小石子。四个白色大字“康定情歌”嵌在远处跑马溜溜的山上格外醒目。一行六人都还没有什么明显的高反,只是稍觉有点心慌,偶尔蹲起感觉些许头昏。

在山口留连一个多小时后便朝新都桥进发了。一路下来,到处都是限速60的标志和抓拍镜头。由于我们同行的有一辆车在山口路边违停被扣了3分的前车之鉴,我们都不敢松开油门跑。此时的日光已非常毒辣,估计阳光下的温度应该会有50多度,难怪藏民们个个都皮肤黝黑。早上才加上的衣服又迫不及待地换回了短袖凉鞋。真有点晚穿棉袄午穿纱的感觉。

一路寻觅路边的阴凉之处都不合适做饭休息,不是灰尘较大,就是阳光灼人。过了新都桥镇,我们找到了一个熏衣草园。这里可以停车做饭,还可以骑马赏花。30分钟不到,能干的女人们已将干咸菜炒香肠腊肉、炝炒白菜和西红柿蛋汤端上了餐桌。

午饭后,爱美的女人们不顾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硬是要到薰衣草园赏花拍照。三个男人将车挪到树荫下,在车内小憩。离开阳光顿时又觉凉意袭人。休息片刻,拍照的女人们终究敌不过高原烈日,便返回了。车队继续向前。

在高山峡谷中穿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城。县城很小,一条清浅而湍急沁凉的雅江穿城而过,将本就袖珍的县城一分为二,靠两座跨江大桥和一个隧道串连起几处建筑群。峡江两岸山峰陡峭,只在江边给县城留下了很小的几块台地。县城建筑便依山而建,布局拘谨而窘迫。县委大楼前所谓的中心广场充其量有一千个平方米见方。县城内几乎所有道路仅容两车擦耳通过。广场里几张椅子上坐着三两个手捻佛珠的藏民,用一种淡然的眼光注视着我们这些外来客。差不多找遍了整个县城,才好不容易在滨江路找到了停车位。

这里海拔2544米,是一个安全的扎营场所。加上三辆车都需要补给,我们便在雅江县滨江路雅江中学对面驻扎下来。采购了羊肉串、带鱼、牛排等食材,我们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烧烤夜啤。烤肉的香气和我们豪放的气势成了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同时也让家里那几位想来而未来成的老表们眼馋不已。吃完丰盛的烧烤,天还未黑尽。踏着雅江昏黄的路灯漫步在潺潺江水边,一边闲聊,一边消食儿,倒也惬意。

明天还要翻山越岭,爬传说中的天路十八弯,今晚便早早睡下。

进藏第三日

今天预计征程400公里左右,目的地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吃过简单的早餐,8点刚过,我们就告别了雅江县城,三转两拐就到了318国道,开始了天路十八弯的爬行。成串的车辆在崎岖的山道上盘旋。车辆似乎比人的高反强烈,一脚老油踩下去,转速迅速飙升至四五千转,但车速却迟迟起不来。紧追慢赶,终于从2544米的雅江县城逐渐爬升到4718米的卡拉子山口。途中有几个观景台早已人满为患。站在卡拉子山口回望来时的路途,让人不免产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登上山顶,视野变得极为开阔。环顾四周,群峰簇拥,天空蓝得比宝石还纯净,大朵大朵的白云装点着万里晴空。近处的山峦饱满圆润。站在山巅,天上的白云似乎伸手可及,真有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忧虑。绿色的草地上有红男绿女在忙着拍照骑马。还有些驴友在测试挑战高原越野,将他们的爱车朝着没有道路的山顶冲刺。此时,蓝天、白云、绿草、棕马,配上各色人等、车辆,堪称一幅艳丽高远的绝美画卷。

从卡拉子山口到甘孜州理塘县,沿途都是高山草甸,景色尤以刚登上山口时为佳。其间有一个部队的雷达站座落在路边。由于是军事禁区,只瞥了一眼便疾驶而过。路上不时遇到牦牛横穿公路。它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车水马龙,所以丝毫不惧车辆,自顾自地在拥挤的公路嬉戏徜徉,根本没把这些钢铁巨兽放在眼里。它们是藏民最重要的资产,所以也没人敢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只能耐心等待它们安全横渡。

海拔4014米的理塘县城座落在一片高山草原之上,有“天空之城”的美誉,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县城所有房宇都是藏式风格,没有高楼大厦。由于地势平坦,所以铺排得开阔,有小河流经县城。为了赶路,我们没作片刻停留。

从理塘一路过去,都是高山草原,海拔起伏不大,车行驶在柏油路上有一种开高速的感觉,要不是限速60,很多人会在这里飙车。这片草原十分宽广,有一条清澈的无量河流淌其间。这里一马平川,大片大片红红绿绿的叫不出名的野花点缀在绿毯一样的草地上,成群成队的牦牛在小河两岸啃食着青草,不时有鸣禽飞鸟栖止翔落,白莲花般的毡房炊烟袅袅。一派祥和的世外桃源景象。大约两个小时才走完了这片高原江南。车行其间,真让人怀疑这到底是青藏高原还是内蒙古大草原。

理塘大草原前面就是闻名遐迩的姊妹湖。海子山姊妹湖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遗迹。据说湖水会随着天气变化发生时而黑、时而蓝、时而金的色彩幻化。此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姊妹湖是两颗碧莹莹的蓝宝石。它后面的山峰似雪又似冰,那应该就是千年不化的冰川,由于匆忙,未加考证。在湖里掬了几捧水,沾沾神山的灵气后我们便忙着赶路了。

姊妹湖往前一路长下坡,两边是危壁巉岩,松木苍翠。路过几个乡镇,院落不多,清一色都插着国旗。房前屋后的坡地上,青稞和玉米长势良好,葱葱郁郁。车子飞驰在峡谷山涧,海拔下降很快。刚才一直叫着头痛的内人随着海拔的不断下降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晚7点左右,我们终于杀到了目的地——巴塘。这是四川省甘孜州的一个边陲小县,座落在金沙江畔,海拔2560米。本打算在此投宿,考虑到这段318线路改道施工,交通管治,为了不影响明天的行程,我们趁天黑放行赶到了竹巴龙乡前面的一个客栈投宿。吃了晚饭已是十点过。

今天是劳累的一天,明天计划400多公里的行程,还得继续劳累,但累并快乐着。

进藏第四天

圣天温泉酒店紧邻318,公路边是餐厅,河对岸是住宿,条件设施环境尚可,还可免费泡温泉、吃早餐。老板自己说是重庆人,为我们几个重庆老乡打了点折。但晚上窗外的小河哗哗的流水声还是多少影响了休息。睡了4个多小时便静等天亮了。

吃过早餐已是8点过,原以为昨晚迈过了交通管制地段今天应该一路畅通。殊不知在前往芒康的路上车辆堵成了长蛇阵。一步一挪花了3个多小时才到了西藏的第一个县城——芒康。原来在峡谷中间设置了一个公安检查站,进出车辆要逐车逐人检查,自然耗时。自驾最烦心的事就是堵在路上,所幸途中景色宜人。公路顺着潺潺溪流蜿蜒向前,两边岩石侧立峭拔,苍松翠柏顽强地在石缝中倔强生长,半山之上云雾缭绕,有如瑶池仙境,整个眼前宛如名家笔下皴、擦、点、染出的一幅巨大的中国山水画。公路随山弯曲,视线为前面山峰所挡,眼看前方已是穷途,但转过一座小桥亦或是一个山棱,豁然发现前途依旧。真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芒康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海拔3856米。我们在此采购了点东西便再次出发了。

翻过芒康山,来到了如美镇。镇子座落在澜沧江畔。沿途所见甚是荒凉。黄褚色的山峰看不到几丝绿色,山坡上也不见几棵树,连杂草都屈指可数,真不知路边出没的几头牦牛和山羊是吃什么来维持生命的。几栋破败的泥石混合结构的民居前,三两个黝黑的藏民正在劳作,他们的房前屋后也不见什么经济作物。我想这应该是中国最贪穷落后的村庄了吧。

跨过浑浊的澜沧江,车流开始翻越觉巴山。澜沧江两岸高达千仞,陡壁如削,山体由黄土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基本没有什么植被覆盖,让人觉得随时都有滑坡或落石的危险。窄窄的公路从江边蛇形而上,十米九弯。外面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上面有随时滚落的飞石,对面有连绵不断的车流。车行此路,胆战心惊。这大概是318线上最危险的一段了吧。好不容易转上觉巴山顶,仍然手心出汗,心有余悸,连站在观景台上回望的勇气都没了。

从觉巴山头下一坡再上一坡,大约数十公里车程,便来到了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山口。原以为会有强烈的高反,但居然什么反应也没有,真是神奇。山口周围所有的山头都呈碎石崩塌状。大概是因为海拔太高夏冬季节温差太大而风化的缘故。虽然没有明显的高反,但此地不宜久留,拍了“到此一游”的照片便赶紧下山了。

由于今天堵车时间太长,想赶到预定的目的地——八宿县城已无可能。我们决定在左贡县城住下。

昌都市左贡县海拔3750米,座落在一个山坳里,地势开阔,涓涓玉曲河破城而过。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高原小城。城内有家腾辉超市很是温馨,不但免费让游客停车,还免费提供冷热水和充电。很多驴友都在此扎营,我们也在此停歇下来。早早地做饭吃后,小逛了一会县城便安然地睡下了。

进藏第五日

昨晚露营的腾辉超市广场的路灯光太亮,晃得人睡不着觉。6点未到,我们都起床了。8点左右,我们作别左贡,继续西进。

车队逆玉曲河而上,大约2小时车程,我们到了邦达镇。这段行程仿佛行驶在江南。玉曲河两岸土肥草美,屋舍俨然,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河青稞牛羊之属,沿河的白色帐篷里有背着小孩的藏族少妇往返于河、家打水浣衣,几只或白或黄或灰的藏犬在青草地上追逐打闹。好一派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面。

车子穿过邦达开始爬山,不一会便来到了业拉山口,这里海拔4658米,虽不很高,但却成了富庶与蛮荒的分界线。从这往下,便是318线上闻名天下的七十二拐。长度12公里的七十二拐就像一条随意弯曲的绸带,盘亘在高大的业拉山上。一端连着饶美的左贡,一端连着雄浑的怒江大峡谷。海拔也一下子降低到2730米。

怒江大峡谷是典型的冲刷深切型大峡谷。两岸雄峰对峙,山崖陡峭,除了黄色崖体没有一丝绿色。崖体上到处是雨水冲刷而留下的沟壑。公路在黄色的怒江边穿行,路边不时有滚落下来的山石,其中不少是大大小小的卵石,这便是青藏高原原本属于海洋因被地壳运动挤压抬升的明证。有几段公路完全是从坚硬的巨石间硬凿出来的,巨石就像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车行其间,真担心它们不知何时便会合上巨口。忽然想起新闻中报道过的那个靠溜索过怒江的小村庄。江边那两个胆小不敢上溜索而从没出过村子的小朋友,他们现在的生活还好吗?

从七十二拐下来约莫半个时辰,我们抵达怒江大桥。这座桥长度仅几十米,虽算不上雄伟壮观,但横跨怒江,飞架两岸,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它因一位修桥战士的牺牲而闻名。当年西南军区18军官兵修建这座桥时,一位小战士因过度劳累,不小心掉进了速凝水泥中。由于施工条件简陋、设备落后,没有办法和太多时间把小战士的遗体弄上来,大家只好含泪继续施工。而这位战士的身体,便永远地留在了桥墩里,日日夜夜守护着大桥。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我为这名战士惋惜而充满敬意。车队跨过怒江大桥时,所有车辆都不约而同地鸣笛致敬。

在没有一只飞鸟的怒江峡谷穿行,走了很长时间就只听见奔腾的江水声,看见一辆辆如逃命般疾驶而过的汽车。不知开了多久,终于看见了村舍和零星的植物,终于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逐渐有成排成片的建筑出现,这便是昌都市八宿县城。

八宿县城建在318线上,公路穿城而过,县城小得好比南方的一个乡镇。有提示牌提示本县经常有地质灾害发生,提醒县民和过往的旅客注意安全。这里的的确确是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这种荒凉原始一直持续到将近然乌镇才稍有改变。行进在然乌境内,又再次见到了成片成块的青稞地。这里的青稞已到了收割时节,呈现出一片喜人的丰收金色。此时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了雨来。雨中飘飞着大片大片像柳絮一样的东西,以为下了雨加雪,因为先前看到前方有露头的雪山。直到后来看到然乌湖畔有一种高大的乔木,在大风摇曳中不断释放出这种东西,才知它非雪。

然乌湖是318线上又一个游客打卡地。这是一个和重庆黔江小南海一样因山体滑坡而形成的堰塞湖。它是雅鲁藏布江的一个源头。湖面较姊妹湖宽广,风拂雨打下掀起层层浪波。站在然乌湖观景台上远望,前方的山峦半边日出半边雨,明丽与阴沉融汇在同一个画面,煞是好看。观景台上有客栈旅舍,墙壁用铁网扎笼装满卵石做成,真是匠心独运。有单独的露台延伸出去。我想,要是住在这里,晨昏午后,一方矮桌,一杯清茗,边品边呼吸湖边的清新空气,那是一件多么奢侈而惬意的美事!

然乌湖开源流出的河名叫帕隆藏布江。我们顺江疾驶,过了玉普安检站,下午4点多,来到了林芝市波密县境内的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世界级冰川奇观”的米堆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形如座椅的冰川冰洁如玉,景色秀美。有冰瀑悬挂在半山,恣态醉人。冰川下有湖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湖边有针阔叶混交林地,郁郁森林四季常青。乘马观景的游客发出的欢笑声与清脆的马铃声在林间回荡。

沿着帕隆藏布江一路疾驰,晚上8点左右,我们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波密县城。沿途风光旖旎,有雪山一直相伴而行。

波密县城海拔2720米,街道整洁繁华,滚滚帕隆藏布江把县城一分为二。两岸江堤上布有灯带,江心有一座极小的江渚,饰以彩灯,与城市灯火互相辉映,在江水中如彩绸般摇曳多姿。

找好宿营地,吃完石锅鸡,已是午夜11点过,规划好明天的行程,倒头便酣然入睡。

进藏第六日

从波密县城前行三五里,帕隆藏布江流速平缓,江面水汽蒸腾。江水把陆地在江中切分成若干支流,形成大大小小的江中小渚,上面林木蔚然。江岸原始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半山飘雾若带然。山顶白雪斑驳。整幅画面宛如仙境。

前行不远,路边有藏王洞。据说每位藏王巡行至此都会为万民祈福。洞子内外挂满了红绸带,上面写满了各地游客五花八门的心愿。

藏王洞前大约两三公里就是318线4000公里路标,游客纷纷在此以雪山江水为背景留影纪念。此前路段多处塌方,有施工队伍正抢修道路,过往车辆单向放行,上午的时光就在排队等待中度过了。

在路边树荫处做了简单的午饭吃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朝林芝进发。帕隆藏布江如一位好客的主人,一直陪送我们到通麦大桥附近才渐行渐运。途经国家4A级景区——鲁朗风景区。它由田园风光区、鲁朗林海和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构成,被誉为“天然氧吧”“叫人不想家的地方”,许多游客不远万里前来洗肺。我们为赶行程,只向它投了深情的几瞥后便来到了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这里可观日出、看林海,还可远眺海拔7782米被称为“羞女峰”的南迦巴瓦峰的雄姿。但此时有黑云遮挡,未能一睹它的芳容,实属一憾。

下午5点过,我们抵达有“塞外小江南”之称的林芝市。我们选择在林芝市区尼洋河边扎营。林芝市内市井纵横,商贾云集。华灯初上,尼洋河两岸霓虹闪烁。漫步河滨,凉风习习,柳枝拂肩,听着城内飘来的锅庄舞曲和应节而来的踢踏声,一切人世纷扰仿佛与我无缘。进而又想起芒康如美村的荒凉贪瘠、怒江大峡谷的蛮荒原始,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啊。

回到车上,铺好床铺,边翻看这几天的照片边等待瞌睡的到来。

进藏第七日

早晨8:30,我们离开了林茂草美、人烟繁盛的林芝,顺着尼洋河继续西进。车行在免费的林拉高速上,受这几天走318国道压抑已久的右脚一下子得到了释放,限速110的禁示似乎限制不了油门的兴奋,除在抓拍镜头下不得已外,大都跑出了一百二三十迈。一晃而过的是两边的秃山和秀美的河谷。河谷里水量充沛,滩涂开阔;湿地上草长莺飞,林木苍翠;开阔地带村落棋布,牛羊成群。但由于已连续行车6天,身体早已疲惫不堪,窗外的美景已没有兴致欣赏。行至半途我又突然闹起了肚子,也许是昨晚着了凉,人感觉特困特软。让同行的老表开了一程,我趁机打了几个盹才勉强能睁开眼继续开车。走走歇歇,一直到下午4:30左右才走完这漫长的400多公里抵达拉萨。

为了满足对神圣的布达拉宫的向往之情,我们马不停蹄地径直开到了布达拉宫门口,绕着它转了一圈才寻找住宿的地方。由于正处旅游旺季,酒店很不好找。不是客满就是没有停车位。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丽枫酒店把人和车安顿下来。他们五人约了藏餐,我躺在酒店房间休息。天黑以后,去诊所看完医生回来倒头便睡,一夜无话。

进藏第八日

昨晚打针、吃药、贴肚皮还是起了作用。今早一觉醒来,身体已好了许多。虽然鼻腔乃至整个呼吸道特别干燥,午夜还起来贴着加湿器猛吸湿空气,但这种高原特有现象并不影响我们的行程安排。

布达拉宫的门票这几天是一票难求,原本200元一张被炒到了1600元一张仍然供不应求。网上订票系统开闸不到一分钟就宣布售罄。我们通过跟旅行社的方式加入了一个西藏一日游的团才以650元每张的价格搞到了3张绿色通道的门票。据说这种门票是布达拉宫分配给当地机构的观光票。老表两人只弄到了一张,后在购物店买了近2000元茶叶后才补齐了那一张。我们都认为这是强制购物的一种套路,但为了能达成所愿,老表已在所不惜。

8点过后,我们团在大巴上听了导游的一番简单介绍后,被带进了哲蚌寺旁边的一个新农村建设模范村——乃琼村。村长尼玛次仁在家接待了我们。他是解放后共产党培养的大学生,在成都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担任村主任。听他介绍,乃琼村有一千多户一万多村民,他们先辈是修建和维护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等寺庙的工匠,除了会各种手艺,基本不放牧、不种庄稼,完全靠手艺换取一家人的生活所需。

尼玛次仁告诉我们,藏族有三大分支,每支的风俗习惯大同小异。藏族人民都很团结善良。一家有事,全村帮忙;不管谁家的孩子无论走到哪家都会受到接纳,获得饭食;他们会把财产的五分之三捐给寺院,自己只留能维持生活所需的很少一部分。

藏族同胞祟尚佛教。藏传佛教是一个全民信仰的宗教,也是维系和约束全体藏民的精神纽带。他们对佛和喇嘛都很虔诚。次仁村长的奶奶已百岁高龄,但仍保留着每天晨起到哲蚌寺诵经念佛的习惯。

藏民没有对物质的贪欲,他们注重内心的纯净和身体的健康,不会为了钱财而拼命。他们都相信藏医而不信西医,虽然政府给他们建了西医院,但藏民基本都不去,冷冷清清的医院里只有外地游客偶尔光顾。

他们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天地万物之间都应维持一个良性循环。所以以前他们家里都没有厕所(当然现在也没有,他们认为家里供奉着神灵,这些污秽的东西会玷污神灵。在政府的反复做工作下,现在他们村修建了公厕);人死后不土葬而是让天葬师把人体分作108块喂秃鹫,把这当作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布施。

藏民特别注重亲情,他们认为人生这辈子是亲人,下辈子不一定是,所以他们不分家,一家无论多少口人都生活在一起,大家同吃同做,个人经济归全家统一支配。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男尊女卑的习俗,男子在家地位很高,女子只能干一些脏活、累活、粗活;以前他们实行一妻多夫制,现在逐步朝一妻一夫制进步。女子没有坐月子的习俗,生完孩子后最多休息10天便要下地干活……

我们喝着酥油茶,吃着奶渣,饶有兴趣地听尼玛次仁滔滔不绝地讲述藏民族文化习俗,不知不觉已过去将近两个小时。

从尼玛次仁家出来,我们分别被带进了银器加工厂、藏医博物馆、牦牛肉加工厂,美其名曰参访,其实就是一种购物推销,但比起以前那次云南香格里拉参团,强制的成分轻了很多。这也许是政府加大了旅游市场整顿的缘故。不过我们虽然明白这是一种变相的强制购物,但考虑到反正要买一些伴手礼送客,于是纷纷都买了一些觉得必须要买的东西。

这一番折腾下来,已是下午2点多,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了面包和酸奶吃后才拿到了布达拉宫的预约门票,凭它再到布达拉宫里面换取正式门票。

下午4点左右,排了长队,过了安检,我们终于登上了布达拉宫这座神圣的殿堂。

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宫建在拉萨市郊的一个小山上,是1300多年前吐蕃王期赞普松赞干布专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而修建的一座宫堡式建筑,后来几经增建,逐渐有了今天的规模。宫殿属石木结构,主体由石块和黄泥堆砌而成,下大上小,非常稳固。外墙涂以红白两色,有燕雀在布宫外墙筑巢。整个建筑共有十三层共上千个房间,分为红区和白区两部分,目前向游客开放的只是其中的大约三分之一。

红区部分是作为宗教用途的。里面供奉有除六世外历代达赖喇嘛的真身法体和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等佛像。佛龛上有许许多多的佛像珍品和不可胜数的用狼毒草作纸朱砂作墨写成的佛经,还有无数的黄金、珍珠、玛瑙、翡翠等珍宝。这些不可计数的文物,每一件都是精品,每一件都是珍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有尤为珍贵的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的金印和三块具有特殊意义的牌匾,它们都代表西藏隶属于中国。一块是精雕细刻着藏、汉、满、蒙四种文字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纯金牌位,这是第七世达赖为谢主隆恩而专为乾隆皇帝供奉的长生牌,牌位上方还供奉着乾隆皇帝身着佛装的画像。另两块分别是同治皇帝手书的“福田妙果”和乾隆皇帝手书的“涌莲初地”匾额。

从布达拉宫走出,在世界上最高的公共WC里体验了一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受,我们离开了这座雪域高原的神圣殿堂。也许是这里有众多佛主的加持,走在上山途中还感觉恍恍惚惚的,但进到里面却丝毫没有高反感受,这真是神奇。回望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庄严圣洁。

和布达拉宫遥相呼应的是文成公主剧场。这是一个露天剧场,背景是两座山头,布景有布达拉宫、白塔等,非常宏大。

晚上9:40开始,一场大型史诗级文艺演出徐徐拉开了序幕。故事围绕文成公主西嫁,分别表现了求婚、出嫁、远行、思亲、成婚、教民耕种、万民仰戴等情节。演员队伍十分庞大,估计有千人左右。服饰华丽,道具繁复,场景逼真。再配以声、光、电的组合,场面非常振撼人心。演出期间,观众纷纷摄影拍照留念;演出结束,现场掌声雷动。这是一场很值得一看的演出。

11:10演出结束,站在剧场门口放眼望去,拉萨市区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对面的布达拉宫在灯光的映衬下晶莹剔透,熠熠生辉;散场归家的观众人头攒动,川流不息: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

进藏第九日

在拉萨市丽枫宾馆用过早膳,我们冒雨前往习总前几天刚去走访过的八廓街。

这是一个专卖各种土特产和手工制品的历史悠久的步行街。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金银玉石珠宝制品,虫草、雪莲、藏红花等名贵藏药材,土香猪、牦牛肉干等肉制品,松茸、香菇、银耳等高原山珍,貂皮、纯手工地毯等服装家居产品,各大旅游景点的文创产品等商品琳琅满目;去去来来的游客在各种摊铺前询价、鉴赏、交易。真有一种财源滚滚通四海的气象。

八廓街中心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昭寺。它是吐蕃政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建来专为安置文成公主随嫁而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用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佛的民族,大昭寺就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藏民们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贫穷富有,拼其全部精力,一生都要亲自前往大昭寺朝拜一次。他们三步一叩,五步一磕,全靠步行,有人为此甚至走上三五年才能到达大昭寺。此时虽然下着雨,但大昭寺外面依然是排成长蛇阵的人潮。他们一部分是前来朝拜的信众,另一部分是游客。当然有些旅客也是为了前来朝圣的。大街上还有很多人摇着转经筒朝大昭式涌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啊!它将世界各地一千多万藏族同胞紧紧地凝成一个整体。

我们在大昭寺外膜拜后便开启了返程之旅。

从拉萨到那曲的高速公路只通到了当雄县。在羊八井服务区小憇了片刻,此时天空已彤云密布,时不时地有小颗冷雨降下。今晚目的地是那曲市,还有300多公里路程要赶,没敢多停留便再次出发了。

到了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我们在海拔4300多的高原上做了第一顿面条。由于没用高压锅,面条有点面、有点糊,但总算是充了一顿饥。看到我们在高原上用敞锅下面,不少驴友觉得稀罕,都围上来一探究竟。从羊八井开始,我们的左边都能看见连绵的雪峰冰川在黑云里时隐时现,与我们最近距离不过一公里。

车到当雄县安检站时,天上的黑云越来越厚,距离头顶越来越近,似乎用手指一捅就会引发浓云大崩塌。不一会便下起了黄豆大的冰珠子,砸在前挡玻璃和引擎盖上直蹦跶。两边的雪山也隐匿了踪迹。

当雄县路边停了好几辆大卡,拉着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不知风力发电场在何处,但在风大日烈的青藏高原建风力发电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当雄县至那曲市路段,109国道、青藏铁路、拉那高速就像三个形影不离的兄弟,时而并行,时而交又、时而交换彼此位置,一路相伴前行。

下午6点左右,我们抵达了那曲市。由于那曲海拔4600多米,风大氧少,我们不想露营和做饭,便选了109国道边一个小旅馆住下了。

进藏第十日

昨晚的小旅馆条件差,加上4600多米的高海拔,还可能有点小感冒,我的鼻子阻塞厉害,一晚上艰于呼吸。老表高反强烈,头痛欲裂。倒是被我们戏称为“海拔高度仪”的贱内倒下便呼呼大睡。眼看如此状况,我们放弃了走格尔木挑战800公里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原计划,改走317国道打道回府。

7:30分,我们向317国道进发。从昨天上了拉那高速至今,我们一直驰骋在辽阔的高山草原之上。大片大片的草原如同娇子似的,被两边秃顶的山峰大叔拢在怀里宠着。有些海拔不太高的山峦从顶到下都被浅黄浅绿的小草覆盖,山峰与山峰相连,山峰与平原相交,浑圆柔和的线条有如唐人画笔下丰腴的仕女。路边不时有卖蘑菇的藏族大嫂或小伙向我们兜售他们亲自摘采的新鲜蘑菇,小小一袋,要价百元。我们嫌贵径直走了。

翻过4900米的江古拉山口,通过了比如县安检站,来到了一个海拔3800多的峡谷小河边,在我们支起锅灶做午饭的时候,一个磕长头的藏民恰好由远及近向我们营地走来。他身材高长,古铜面色,穿着破旧;双手垫着透明塑料做的垫板,胸前系着一条黑色的皮质围裙,双膝套着胶皮;每走七步便双手合十,举过额头,滑下嘴唇,停于心口,然后全身趴在地上五体投地磕长头后再站起重复,如此循环地来到了我们面前。我们给了他一些水和食物,趁机和他攀谈起来。

他是青海藏族人,从去年七月就开始出发前往拉萨大昭寺参佛,边走边拜,至今已走了一年多时间,估计还需三月才能到达大昭寺。谈完又回到他刚才因回答我们而离开的地方,重新开始了走七步就叩拜的程序。我们为他的执着而赞叹。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而顶烈日,冒霜雪,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呢?我们的精神家园呢?

我们翻过了4823米的岗拉山、4474米的卡拉山口,顺着索曲河,依次跨过了索县、巴青县地界,在一个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的地方生火做饭。对着马致远给我们描绘的这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吃过虽然简单但很有情趣的晚餐后继续赶路。

晚8:30左右,疲惫不堪的我们在距离丁青县大约5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附近歇息下来。今天行程436公里。

进藏第十一日

也许是太疲劳,也许是海拔低于4000米,也许是宿营地太清静,也许三方面因素都有,昨晚睡得很香甜。7:30我们就开拔了。

清晨的高原小河边,天空泛白,清风微凉,河水静淌,草戴珠链,牛羊安睡,炊烟未醒: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只有早起赶路的汽车偶尔发出几声不和谐的响动打破这份宁静和恬美。

我们以不高于30的速度边走边欣赏这难得的晨光。一会儿工夫,翻过了海拔4460的琼涅拉山垭口走进了丁青县城。一位藏族父亲用摩托车载着两个儿子从我们车旁经过,两个黑瘦但很机灵的小家伙用藏语和我们打招呼,还一个劲地朝我们挥手,很是可爱。

出丁青县城没多久,有一段路被塌方所毁,既颠且多尘。跑完这段烂路,车几乎被尘土穿了个衣。这里的土壤全是红壤,连石头都是红色。在觉贡寺对面有一座山呈斜插走势,其奇特之处在于每隔二三米厚的红壤便嵌一条宽约50厘米的石灰石带,很规则,像是人工所为。就像一本每隔多少页就插入几页彩图的大书。真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车子穿过一个红色峡谷便进入了类乌齐县境内。仿佛天然的界限,山岩立即由红岩变成了石灰岩。我们路过一个不知名但有4600多米的垭口时,看见一座寸草未生的石灰石山顶崩塌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白色石块从山顶“流”下来,在绿色的草地上形成了几条白色的“河流”。走上山顶,车队被成千过马路的牦牛逼停,我们等它们过完后才又开始行进,淳朴的牧民连连向我们摇手致歉。类乌齐县有长毛岭马鹿国家级保护区,我们未及前往。

过类乌齐县城大约十多公里处,有一个两河交汇的三叉路口,一边走昌都,一边走八宿。我们选择在此做饭休息。在等饭熟的时间里,我在附近转了转,发现一大堆刻满藏文和图案的黑卵石堆在一起。正当我不知这为何物而茫然四顾时,一对藏族小姐妹刚好从集市上买菜回来。经介绍才知这叫玛尼堆,是藏民将经文或动物或神灵图像刻在石头上码在一起而成的祭坛,它上面的文字或图案代表着他们的心愿。这些石块是不能随便乱动的。

在类乌齐县看到一些整齐漂亮的建筑,还有几块写有“重庆援建”字样的石碑。联想到布达拉宫旁边乃琼村尼玛次仁主任介绍过,西藏每一个县乡都由内地县乡对口支援。这体现了国家对西藏的关照,也正是“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正是依靠内地一对一帮扶、援助,贫穷的西藏同胞才摆脱了贫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因此,我们所到之处到处看到“祖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嵌在山上的巨幅标语以及每户藏民家都插着国旗的奇观。这应该是千千万万摆脱贫困的藏族同胞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吧。

类乌齐县距离昌都市106公里。昌都市是西藏重镇,是西藏的东大门,是由滇入藏、由川入藏的必经之地,交通位置十分险要。它坐落在群山环抱的扎曲河、昂曲河交汇处,两河在此汇合后形成澜沧江。由于江水中保含红壤,所以滔滔江水呈现出红色浑浊状。市区由两个隧道打通的几个山坳联接而成。这里由于运输不便,物价均高于内地与西藏其它地区。我们未在此逗留一直前行。

出昌都市不远,317国道转入了卡若区的一条峡谷。这是一段风光绮丽、景色迷人的旅程。一条清澈的小溪穿谷而出,叮咚潺潺、淙淙哗哗,低调而富有韵味;两岸峭壁逼人,仅留“一线天”供人惊叹;小河两岸林木蓊郁,时有三五人合抱的古柏或站或伏地枯死在路人眼中;半空中偶有猛禽掠过,矫健而迅疾,让人想起藏族民俗中天葬师用尸体喂养的秃鹫,令人惊悚。

我们在峡谷稍见开阔处觅到一处可与溪水近距离接触的地方,将车开到溪水里替它洗去了满身征尘,吃了第二碗高原煮挂面后又向232公里外的江达县挺进。晚上8:30,我们在距江达县城约50公里外的一个河边扎营休整。今天行程490公里。

进藏第十二日

7:40我们从昌都市江达县青泥洞乡宿营地开拔,翻越海拔4240米的雪集拉山垭口,一个小时后到达江达县城,吃过早餐,买好蔬菜继续上路。不一会便穿过海拔3970米被称为“藏东第一隧”的矮拉山隧道抵达金沙江边,结束了平均海拔4000米的317国道西藏段行程。

江达县是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区)的结合部位,是藏东的门户,也是解放西藏的第一站。金沙江边岗托镇岗托村是“西藏解放第一村”。金沙江边十八军渡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革命故地。站在滚滚金沙江边,眺望两岸巍巍大山,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在刘邓指挥下张国华军长率3万大军浩浩荡荡由此入藏,开天辟地,势如破竹的景象。那该是一幅多么波澜壮阔的画卷!

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天然分界。过了安检,车队缓缓开过金沙江大桥,我们就离开了神圣圣洁的西藏。一进入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马上就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沿色曲河溯流而上,两岸青山处处掩映着金壁辉煌的寺庙,山中一些个儿稍大的岩石上都刻画着佛像和经文,路上也随时能碰到身着暗红僧袍的喇嘛和摇着转经筒的信众。可见这里的佛事活动是十分兴盛的。真应了金沙江边那条“西藏有拉萨,四川有德格”的标语。四川境内的藏族民居与西藏那边略有差异。砖石砌成房屋底层,上层用木排搭成,并一律都漆成了暗红色,与寺庙里的喇嘛的服装颜色极类似。屋顶是汉族屋顶常见的三角形,而西藏民居则多为平顶。这恰是由于此地处于藏汉结合部,其建筑文化也互相学习借鉴的结果。

在翻越雀儿山途中,有多座雪山耸立,其雪水融化形成的小河注入了色曲河和雅砻江。在雀儿山隧道口有未修建完毕的川藏公路十八军英雄纪念碑和烈士纪念陵园。出隧道不久便踏上了甘孜平原。

海拔3000多米的甘孜平原上道路宽阔平直,行道树粗壮蔽日,农田里青稞油油绿绿。牛羊倒是不多见,也许是圈养起来了。雅砻江随317流淌,江水更清澈。两边山峦更青更绿,稍远处雪山醒目。

车行数小时后,我们离开了甘孜县城,翻过一个3965米的山口,这里的景色十分类似于318线上卡拉子山口景致。蓝天、白云、草甸,壮阔大气。下山后顺达曲河到炉霍县,又逆泥曲河而上不久便到了色达县地界。晚10点左右,在一个加油站歇息下来。计划明天到马尔康,下午或晚上回重庆。

进藏第十三日

藏区与内地有一定时差。晚上9:00过天黑,早上6:30左右天亮。7:00我们从加油站逆绰斯甲河向马尔康进发。

317远不如318热闹,车很少,背包客和骑行队亦不多见。从那曲开始就这样。在路上走了许久都没碰到一辆同向或相向的车,令人怀疑是否走错了道,但路边的方向指示牌明明白白在纠正着你的怀疑。路上有三两个藏民摇着转经筒赶着几头牦牛悠闲地走着。大多藏民还未起床,门户紧闭,炊烟寥寥。绰斯甲河缓缓东流,两岸青山快速闪退。

没过多久,我们到了一个检查站。一位在防疫卡点值勤的警察睡眼惺松地查验了我们的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后,我们便踏上了“熊猫家园,大美壤塘”“藏羌文化走廊”的壤塘县界。一路驰过,未见熊猫,亦不见“大美”。但见绰斯甲河愈流愈急,有工程队正作修水电站的前期工作;道路损毁十分严重,几近断道,好几处都单向放行;两边山峰连绵,逼仄陡峭。不知何时,我们忽然发现原来顺流的河水成了逆流,才恍然发觉陪行的河流变成了足木足河,车已到马尔康市附近。临河有几根高耸巨大的桥礅正在生长,昭示着这里更接近现代文明。

马尔康是一个县级市,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市区建在梭磨河两边。街道狭窄,高楼密集。有阿坝州政府机构在此,为它增加了城市面积。在马尔康市吃过午饭,洗好车,买好牦牛肉干寄出,我们便驶上了成昌高速。

从马尔康市至理县、汶川段高速,几乎全是桥隧,每个隧道动辙三五公里。长期行进在昏暗的隧道内,人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在服务区小睡了30分钟,精神稍有好转。在难得一见的洞外道路上,抬头望见两边是硕大无比、高耸入云、草木不生、呈60°-85°倾斜的巍峨群山,山脚岷江边星星点点的有几户人家,偶见有数栋房屋的集镇。人与集镇之于雄峰伟嶂,就好比微小的芝麻粒儿之于被滚油炸泡的麻丸。两山夹峙之间宽不过百米,几乎被房屋、高速、317国道和岷江全部占满。光秃秃的山上真不知出产什么能养活这些山民百姓。车行峡谷,有一种孙行者被压在如来佛祖五指山下的感觉,让人担心一旦发生个地震、塌方、泥石流什么的地质灾害,随便下来点山石泥土便会阻断岷江,掩埋村寨、路桥和微不足道的人类。有著名的桃坪羌寨就在高速旁边。几栋石头垒成的碉楼是羌寨的标志性建筑。车过汶川、映秀,使人想起了那场惊动全球、永载史册的“5·12”大地震。本想前往地震遗址凭吊,但迫于疫情严重,不敢在四川境内停留,便在心中遥祝逝者安息、生者永不遭难后继续朝家的方向飞驰。

下午5点后,我们穿过几个隧道便进入了都江堰,成都平原一下子跃入眼帘,越往前走,地势越平,境界越宽。此时似乎一下子忘记了这十多天来我们翻越过的一座又一座高山,经历过的一次又一次高反,因为乡近情更“切”。一路狂奔,未作停顿。晚上9:20左右,终于回到了江北家中。圆满地结束了这次耗时十三天,行程6000多公里,劳累、惊恐、感叹、痛苦而又愉悦、惊喜的西藏之旅。

西藏,一个人生中不可不去又不可多去的圣洁之地!一个涤荡尘心寄养魂灵的精神之所!

2021年7月于旅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