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军的头像

沈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07
分享

找寻“我的阿勒泰”

沈 军(重庆 忠县)

如果说2024年影视界有什么扛鼎之作的话,愚以为,改编自李娟散文《我的阿勒泰》的电视剧当属绝无仅有的存在。

影片从一个市井百姓的角度,撷取日常琐碎,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不易,发掘身边习以为常的真善美,展现新疆阿勒泰地区如画的风景、淳美的人性。在这个浮躁喧嚣的尘世,它犹如一股清泉,于潺潺淌泄中自然勾起了许多国人的欣羡。据说还大火到了欧美,以致不少反华政客和媒体攻击说这又是中共策划的宣传片。

对于年过半百而又心有所逐,饱受生活之虐而又顽强不甘的我,《我的阿勒泰》就是那干柴堆下的火星,噌噌几下就把我那寻梦之情撩拨得如燎原之势。

一、急驰兰州

7月18日,一个美好的逐梦之日。早早地起床,一番忙碌后,8时18分,带着满腔憧憬,携家带口地从忠县出发了。

由于今天的行程规划是夜宿兰州或西宁,于是便一路狂奔,不在路途盘桓。小汽车在川渝地界疾驰,两边是飞快后跑的熟悉山色和村镇民居。邻水、南充、阆中、广元等川城一闪而过。我的心早己飞到了前面的甘肃地界,想像着那西北高原的劲风烈日和那些脸庞酱紫的西北汉子。

下午3点左右,汽车在跨越了多次嘉陵江后,沿着一条叫白龙江的河谷驶入了甘肃地界,眼前不再是满眼葱绿的山头、鳞次栉比的村镇。放眼望去,陡峭光秃的山峦层出不穷,没有茂密的植被,没有成群的牛羊,也未见田畴,甚至见不到一个头缠白巾、挥舞羊鞭的牧羊人。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我们沿着河谷不断往甘肃腹地挺进。高速路两旁的山势更加逼仄,黄土夹杂着碎石的山体被地表径流冲出了无数条沟壑,每条沟壑下边都有一堆泥石流的遗迹。车行其间,真有一种“泰山崩于前”的恐惧。山脚路旁偶有一些民房,看不出多少生气,看看两边连矮小灌木都不易成活的秃山,真佩服这些西北黎庶顽强的生命力。

这种苍凉感一直持续到宕昌、岷县。车过武都后中途虽然收到了舟曲县文旅局发送的“藏乡江南·诗画舟曲”欢迎短信,但丝毫没有感觉到“江南”的气息。倒是由于空气的干燥,鼻腔和喉头的干涩十分明显。岷县前后,山不再那么逼人,山谷的坡地稍见宽阔,难得一见的小块儿庄稼地里玉米正在抽穗,水泥的平房逐渐多了起来。傍晚时分,几缕炊烟在荒凉的群山中袅袅盘旋,头顶的烈日在晚7点左右依然毒辣。比情此景令人不免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只不过这里不是沙漠。但如此光秃的山峰的来世大概会是沙漠吧,我想。

路牌上不断闪现着一个地名——哈达铺。这是一个红色之地。红军长征途中,曾两次到哈达铺,在该地制定了挥师北上的战略决策,被誉为长征“加油站”。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哈达铺。我们后来又穿过一个名叫“迎红军”的隧道。这些带有历史记忆的地名勾起了我脑海中一幅幅铁军北上的悲壮画面。想到他们当年由川入甘的艰辛,联想到我们今天由川入甘的容易,对前辈们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感激。

汽车越过白龙江、岷江,从海拔千多米逐步攀爬到两千多米,在穿过近百个隧道,跋涉了1039千米后,晚10点,我们终于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兰州。在一个当地风味浓郁的羊肉馆吃着地道的西北涮羊肉,就着黄河水酿制的黄河酒,吹着黄河水送来的夹杂着黄土味的西北风,听着天南海北的旅人撸着羊肉串谈着自己的见闻,奔波一天的疲惫早已烟销云散。

酒足饭饱,倒在宾馆洁白的软床上,一边发着朝食长江粥夜饮黄河酒的感慨,一边回味着黄土高原的粗犷凌厉,一边期待着明天张掖之行的不负厚望。

二、张掖白杨

兰州至张掖五百余千米,京藏高速转连霍高速,全程限速120。

19日9时过,我们从兰州出发,汽车在兰州市区转悠了近一个小时才正式上道。趁此机会审视了一番昨晚未见到的市容市貌。

兰州市区地势相对平坦。因为是省会城市,建筑颇多,但不知是不是我们未到中心繁华地段的缘故,感觉远不及我们内地城市那么整洁有序。除了城里的行道树有些绿意,放眼望去,城周围都被褐黄的秃山团团围住,这种秃并大有向城内挤压之势。黄河水浊浪翻滚,在不太宽阔的河道默默向前,远找不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般雄浑气势。靠着一座小钢桥,许多车辆和行人便都把它踏在了脚下。

出得城来,只见道路两旁全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灰黄,颜色单调得令人想家。高速两边不时掠过的一排沙柳、几株白杨,多少让人找到点慰藉。偶尔看到白杨,我特地谛视过它们。虽然大地水含量极低,但这些不多的白杨叶片却翠绿发亮,且枝枝叶叶均奋力向上。这种傲视恶劣,顽强不屈的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当年茅盾先生赞扬过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用它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今天看来,这种白杨树还真与生长于斯、奋斗于斯的西北人民有着极大的神似。

由于这段连霍高速是建在高原之巅,故天空显得空旷辽远,但没有西藏的天空蓝。似乎因为时不时来场沙尘暴,昏黄的沙子浸染了洁白的云朵,云朵便白得不纯粹。大片大片的云朵就在我的头顶、前方流过,真有一种撸一把下来把玩的冲动。远处的山与云相处和谐。云拥山腰生,山吻白云腹,它们亲密至极。天空中不见飞鸟的影子,偶有飞机或什么别的飞行器飞过,天空便留下一道道笔直的划痕,很久很久才慢慢消融。

天空下那一座座裸露的山峦,没有丝毫的植被遮挡,线条十分硬朗,差了江南山峰的柔美,但反而多了一份坦荡。不遮遮掩掩,不吞吞吐吐,有什么就毫不保留地展示什么,这不正是做人的规矩么。

车子穿过乌鞘岭三个隧道,便走出了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也一片荒芜,不知道要保护个啥。从武威至张掖都是远接天际的高原大平原,平原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高速路和铁路将辽阔的平原一分为三,分布在公路和铁路两旁的成片的树林和庄稼让人有了重回江南的感觉。牛、羊群、牧羊人!在长城驿附近我终于见到了这西北高原的标配,这让我激动不已。

车子在海拔1600-2400米的平原上一路向西飞驰,久不西沉的烈日始终悬挂在前挡玻璃上方,将车身灼得滚烫。从服务区出来,几乎都不敢碰车门拉手,稍不小心就有烫熟皮肤之虞。从车上下来的男女司机们,光着膀子的都明显晒出了高原红。车内空调开到五档仍不觉凉爽,我的鼻和喉已严重不适。本想在服务区睡个小觉再走,可热浪滚滚里怎么也睡不着,只得上车继续赶路。服务区里挤满了琼、川、冀、赣等各地牌照的小车,想必也是去找寻他们自己的阿勒泰吧。

从武威至张掖,高速上的另一大奇观就是来自全国各地川流不息的22轮大卡。去去来来的大卡都满载货物,都盖着厚厚的篷布。如果不知道河西走廊是自古以来联系中原与西亚的交通要道,你会疑惑在这蛮荒之地,它们在和外界交换着什么?

晚6时许,我们找到了张掖市内一家叫“张掖饭店”的宾馆,由于太过劳累,便早早睡下以待来日。

三、弱水丹霞

张掖市给我的印象好过兰州。

城市坐落在坦荡如砥的河西走廊中部。市内很少超高层建筑,街道呈井字形布局。每条街道都很宽阔,并且设有非机动车道。因为是平原,所以可以不断向外扩展,但前提是得有超前意识。这种双向四车道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超宽街道布局与我们临江山城比起来显得异常奢侈。街道绿树成荫,街面整洁有序。

更难得的是这里的人特别厚道。到了西北地面,当然得吃西北主食。宾馆旁边有家面馆,一份兰州拉面份量特别饱满,耐旱的西北小麦磨成的面粉拉成的面条吃起来十分筋道弹牙。一个肉夹馍、一碗小米粥足以饱腹。超市里的物品价格很是亲民,宾馆里的服务员也和蔼可亲。我的车子不小心驶入了人行道,过马路的小姑娘立马站住,潇洒地向我打了个先行的手势,显得那么的彬彬有礼。街上的路人都能做到逢问必答。当地人完全没有歧视外地人和随处可闻的宰客现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个人、一座城能做到如此地步,我觉得已属难得。我想,这也许就是西北人的本性。浑厚的黄土高原给了他们厚重善良的基因,在长达千年的与外交住的丝路历史中,他们学会了与人交善,学会了不卑不亢。这种优良品质从他们的先辈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早饭后,沿着一条似高速又非高速的笔直大道前往七彩丹霞景区。说它是高速,因为它有和高速一样的路面标准、路面设施,还有收费站;说它不是,因为它是开放式的,路边很多的岔口时不时就窜进来摩托、农用车,让你提心吊胆,当然还设有红绿灯。

我们在一个叫弱水的地方下道前往景区。《红楼梦》第九十一回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意思是不管世上有多少女子,我只爱你一个。这是一句非常煽情的表白。弱水其实是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但典籍中甘肃的黑水河(上游称山丹河,下游与甘州河合流后叫黑河,流入内蒙后叫额济纳河)得名最早。这里就是宝黛爱情里的那条河的实地。我想,作为一条河流,能以这种方式被人口口相传,也算是它的幸运了。但为何祖籍辽阳,长期生活在南京、北京的曹雪芹会让贾宝玉说出远在万里之遥的弱水来,这个疑惑只有交给那些红学家去做学问了。

5A级的七彩丹霞景区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景区山峦波浪起伏,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全且成带状、团状分布,如同上帝打翻的调色板,为大地点染出一片片绚烂的色彩,斑斓多姿。人们还据其形态给它们冠以充满想像力的名字,比如神龙戏火、灵猴观海、众僧拜佛、大扇贝、七彩屏、睡美人等,引人遐思。景区总面积50平方千米,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七彩丹霞景区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并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观赏这宏大的自然景观当然是晴天最佳。雨天观景,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热。观景台居高临下,无所遮蔽,一阵风夹雨过,两件衣服也难抵寒意,与昨天简直判若冬夏。由于昨晚从敦煌那边刮来了沙尘暴,到中午时分,丹霞景区仍然是阴霾漫天,能见度不足200米。所以不能尽窥全貌,气势上也差了不少。

形成如此壮观的景象是地壳运动与流水风沙的侵蚀、溶蚀和滑坡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我也在想,当这些自然灾难发生的时候,那是多么的凄惨悲壮啊,你完全可以想像当时生活其间的生物是多么的惶恐无助。但当时谁又能想到,若干年后它会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大美景致呢?至此你不得不佩服老子《道德经》里那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多么的具有深刻哲理性。

在张掖市区,我曾见过一家渔具店。当时我很困惑,自从踏入甘肃,一路走来都未见大江大河,甚至连池塘、水库、湖泊也未曾谋面。这些渔具卖给谁呢?用过午餐,我同饭馆的女老板简单攀谈了几句。她告诉我,很多初到甘肃的外地人都认为张掖缺水,这其实是误解。张掖处于黑河上游,有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也有水库、湿地,邻近的肃南县更是一个水草丰美之地。她还给我看了几段视频并推荐我去游玩。从视频里的景色看来,肃南确实很美。但由于此行的目的地是新疆,所以只得割舍了。

四、嘉峪雄风

从七彩丹霞游客中心出发,沿连霍高速继续西进二百余千米,便到了嘉峪关市。嘉峪关市因矿建企、因企设市、因关得名。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嘉峪关建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嘉峪山上,南面是长年积雪的祁连山(也叫南山),北面是乌黑油亮的黑山(也叫北山)。嘉峪关扼守着西域进入中原的门户,被称作“边陲锁钥”,是万里长城在西部的起点。

嘉峪关关城在斜阳的余晖中威武雄壮,默默地呈现着那段辉煌历史。

土夯的基座上面砌着烧制的窑砖,宽厚坚实。城墙上窄下宽,上下城墙分马道和步道,城墙宽处建楼,窄处也可跑马。垛口和射击孔均匀分布于四周,从这些开孔中可完全监控城下的各个方位。当敌的一面城墙上,十门铁铸的大炮威视着关外。走在瓮城,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电视剧《水浒传》梁山第107位好汉地贼星石迁在征方腊时冲进瓮城被擂石滚木活活砸死的惨烈画面。我想要是当年有外寇冲入了这座瓮城,恐怕也会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吧。外城、瓮城、内城之间都有包裹着铁皮的厚重城门屏蔽,城墙四周高峻光滑。关楼两边连接着几千千米的长城。在700多年前的那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这样的城防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可谓固若金汤。

登上关城,极目远眺。关内群山起伏,市井繁华;关外茫茫戈壁,夕阳横斜。汉唐的使节、番邦的铁骑、商旅的驼队、玄奘的身影、西域的贡品、走私的鸦片……历史的画面纷至沓来,在我的脑海中碰撞、交融。这是一份厚重的历史记忆,这也是一份光辉的历史传承。

大型边塞史诗歌舞剧《天下雄关》以张骞、霍去病、玄奘、冯胜、左宗棠、林则徐等丝路先贤和英雄故事为题材,通过讲述一对儿平凡夫妻为了戍边报国,忍受新婚离别之苦,丈夫小石子战死沙场,子承父志继续从军的故事,触合歌舞、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出塞御敌、入塞朝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让我沉浸式感受到了历史变迁与文化融合的心灵碰撞。演员们呐喊出的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魂。这不正是巍巍中华屹立数千年不倒的秘笈吗?

要想对嘉峪关长城有个更完整的印象,长城第一墩和悬壁长城两个景点是非去不可的。

长城第一墩北距关城7.5千米,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真正起点。在阳光的辉映下,坍圮的城墙依然有昔日威严的神韵。位于嘉峪关城堡北8千米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山坡上的悬壁长城十分险峻。它们和嘉峪关关楼构成了一个十分完备的防御工事,一起护佑着中原几百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望着悬崖前面一望无际的戈壁,我不由自主地想像起了千军万马相互厮杀的场面,而带队冲出长城杀敌的就是昨晚剧中的小石头。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惊天口号再次在我耳畔响起。一群从广州过来游学的中小学生正在烈日的炙烤下感受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从长城下山的路旁,几株沙棘顽强地在满是碎石的黑山上生存了下来。那干巴的枝叶处处展现出来的都是倔强和不屈。黑山脚下,一股清冽的祁连山雪水正汩汩流向戈壁深处,忙着赶去滋润干渴的大地。

长城、沙棘、清泉,不正是顽强不屈、默默献身的家国情怀的代表吗?

五、玉门文脉

昨晚的沙尘暴已风止沙息,艳阳高照,乾坤清朗。

继续沿连霍高速逆疏勒河西行。沿途都有百吨大卡和和谐号货运动车陪伴左右。它们将西北出产的玉米、棉花、葡萄、矿产和各种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散往内地和中亚、西亚、欧俄,又从内地和中亚、西亚、欧俄将所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回来。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一条繁忙的运输通道。

汽车越过一个垭口,进入玉门、瓜州地界。两边再也不见如影随行的山脉,只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而高速公路和铁路就成了平原上的制高点。目之所极,天壤相接;茫茫戈壁,不见生灵。成列成行的高压线塔和风力发电的大风车是这片蛮荒之地上唯一的风景。它们矗立在天地之间,擎起了欲坠的苍穹。河西走廊的西段,风沙很大。人们便变害为利,利用风能发电。西北地区所生产的风电与新疆输入内地的电力合计每年达8014亿千瓦时。这些电能可供全国14亿人用249天。其中,新能源电量占到了总外送电量的近三成。

玉门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在上个世纪国家还一穷二白的时候,石油工人的代表、铁人王进喜身上所涌现出来的铁人精神(“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玉门处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汉武帝时开设玉门关与西域各国交往通商。张骞、霍去病、李广、班超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建功立业。无数文人墨客也曾至此驻足,留下了光照千古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玉关西望堪断肠,况复明朝是岁除。”‌(岑参《玉门关寄长安李主簿》“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闻吹笛》)这些诗句都以玉门关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苦寒、战士的豪情与壮志以及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怀。它们成了中华文化中永传不衰的经典符号,熏陶着你我和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面对着两千多年前的玉门关和汉长城遗址,我不禁对这些黄土堆肃然起敬。这里的每一粒黄沙、每一颗石子,都浸满了先人的血泪,都灵动着鲜活的文脉。

从连霍高速换至柳格高速后,汽车靠着左边的如国画般不高的山脉疾驰,右边是望不到头的荒漠戈壁。从嘉峪关过来350余千米后,下午5时许,我们抵达了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

六、敦煌佛性

莫高窟游客中心附近有很多当地百姓开办的民宿,价格也还公道。接待我们的是母子俩,态度都很热情,除了免费提供我洗车的水和蜡,还用自家种的蔬菜给我们提供了三餐廉价的饭食。

由于几千年来的民族交融,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之地。甘肃省的少数民族包括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萨克族、满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和藏族是甘肃的主要少数民族。我本以为老板娘一家是回族人,而回族人是不吃猪肉的,因为在伊斯兰教中,《古兰经》明确指出猪肉是不洁之物,不可食用。而老板娘给我们做了一个小尖椒炒猪肉,于是我就问她是什么族。她回答说是汉族,并介绍说,甘肃是不产水稻、小米等粮食的,主产玉米、葡萄、棉花。自己吃和用来待客的粮食、肉、蛋、禽都是买的。除了种植一些农产品,他们主要以从事宾馆服务业为主。这给他们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言语中流露出十分的满足和感激。看看她家的房舍,一层结构的混凝土房屋宽敞明亮,占地近300平的面积被划分出主居和客房,还有一个供停车和晾衣摆杂物的大空间。都收拾得挺整洁。十间客房设施齐备,被褥洁净。两台小车随时待发。看得出这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富足的人家。

他们的邻里关系也相当融洽。本来我是在网上联系的她们隔壁这家。因为这家在十字路口,更当道一些,所以要价稍微高点,当我和老板砍价时,她就把我推荐到了母子俩这家。第二天晚上,孩子在网上预订了一家民宿,我以为就是她家,就径直把车开了过去。晚上12点过,那边打电话问为何还未到,当得知我们已在他隔壁家住下,老板非但没生气,也没要我们付违约金,还连说“一样一样,不碍事”,并嘱咐我们早点休息,让我们觉得倒十分歉疚。

因莫高窟的门票需提前网上预订,目前已经预约到五天以后。本以为可以像布达拉宫门票一样找当地人或旅行社想办法,但却无果。当地人告诉我们,其实西千佛洞和莫高窟是姊妹洞,里面的壁画内容相似,只是规模和名气小些而已。转念一想,对于我们这些非艺术和宗教方面的专业人士而言,看哪个洞窟效果都一样。于是赶紧在网上预约了第二天的门票。

下午2时许,我们驱车往阳关方向约40千米,来到了西千佛洞景区。这里是一片荒漠,一条通往西藏方向和罗布泊无人区的柏油路上奔跑着各种车辆。空荡荡的党河仅剩河槽,两岸深切的崖壁证明曾有大水流过。对岸是金光闪闪的鸣沙山沙漠。西千佛洞坐落在党河岸边,呈东西向排列。开凿年代从北魏、西魏、北周一直延续到五代、回鹘时期。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与莫高窟同一时期。经过党河水的长期冲刷、侵蚀、坍塌,所以保留下来只有22个洞窟。现存22个洞窟里面,保留下来最早的就是北魏、西魏的洞窟,还有隋、唐、五代、宋时的洞窟。

我们在崖壁下一个长着几株树龄达400余年的柳树林边排队了近两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佛祖的面目。讲解员为我们分别打开了4个洞窟。这些洞窟都不大,面积仅几个平方,所以每次只放20人左右入场。由于室外加装了防盗门,阳光照不到里面,洞内也不装各类照明设备,所以洞窟内一片漆黑。讲解员用手电照着讲解。四个洞窟都呈倒斗形制,前三个洞窟的穹顶都是斗拱状,第四个洞窟的穹顶虽蒙古包状,它们的不同反映出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差异。每个洞里都有分布于穹顶、四壁、通道和后室或前台上多达千数的彩绘佛像和塑像。由于岁月的侵蚀,加上地震和人为破坏,这些绘画和塑像有的连基层一起脱落,有的风化严重,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地方还有今人的随意刻划。但从保存完好的彩绘中我们依然能看出原作的精美。佛像不但比例协调,而且细节毕现。其中一幅大尺寸的壁画上绘着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面容慈详的佛祖释加牟尼端坐莲花坐上,双手合什,似笑非笑;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陪坐于旁。它们的后面是宫殿楼阁,前面是美人歌舞。当时的人们把人世间最美好的皇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用来供奉佛祖,表现出对佛祖的虔诚之心。一组塑像也很精美。佛祖居中,骑相的普贤菩萨居左,骑狮的文殊菩萨居右。它们形体饱满,面目传神。可惜和洞窟上的彩绘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它们和别的洞窟中的塑像一样,都是后人增补的,其中最近的塑像竟是民国时期的。

这些绘画和塑像体现了人们对佛祖的崇拜,希望借助佛祖的法力来消除自己的灾难。这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敦煌地区众多的佛像洞窟反映了当时当地佛教之盛。而佛教的核心教义“四圣谛”和“八正道”简言之我理解的就是积善、行德、灭欲。这些要求可以帮助人们养成基本的道德规矩。民宿老板娘和甘肃人民身上所体现出的淳朴善良,我想,这一定与他们长期与佛相伴,深受佛性教化息息相关。

30分钟的观瞻很快过去。出了洞窟,我发现这些洞窟居然是开凿在一种由海底沉积岩经地壳抬升而形成的岩壁上的。一个个鹅卵石夹在一些泥沙之中,很类似今天的混凝土结构,看似松散实则紧密。在佩服古代匠人精湛技术的同时,我也为这些瑰宝未能被后人完好保护而深深惋惜。但愿佛心能普渡众生,佛性能普存人心。

下午五时过,我们去了鸣沙山,见了月牙泉。看到了因风吹而鸣响的巨大沙丘、漫山遍野的骑驼队伍、排满了整个山头的当代“飞天”(游客拍飞天艺术照)、空中盘旋的救援直升机和滑翔机、密密麻麻爬上沙丘等待万人演唱会的人群。九时许,在漫天黄沙中,景区全方位喇叭里传出因今晚沙尘暴取消万人演唱会的消息。我们带着遗憾和不甘,随着近5万游客一起滑下鸣沙山,在堵了近两个小时车后,终于赶在晚上0时前回到了昨晚那家民宿安歇。

七、鄯善双美

从敦煌出发,穿过几条林间小道,转入敦柳高速。小道两边林木参天,田园绿意盎然。成串成串的葡萄挂满架子,果香诱人;棉桃已有部分初绽,白缀绿海。难得的绿景在乡道与高速接驳的地方顿时消失。扑入眼帘的又是单调的黄原。昨晚的沙尘暴又给我刚洗的车镀上了一层厚厚的黄膜,此时又有雨点零星洒落,引擎盖上早已斑驳一片。

汽车穿过一片戈壁,在柳园接受完安检,重新汇入连霍高速继续西进。在星星峡接受入疆的第一次安检后便正式进入了新疆地界。此时已经云开雨霁。两边的戈壁荒山也换装登场,由河西的黄、红转换成了玄、褐。天空中是非常和谐的蓝白二色,纯净异常。大朵大朵的云絮蓬松飘逸。真怀疑是哪些勤劳的中国大妈把棉花种到了天庭。

下午1时许,车过哈密。在服务区吃上了入疆的第一顿特色饭食——羊肉抓饭。下午6时许,抵达了鄯善县城住下。

位于天山脚下的鄯善县城小巧精致,库木塔格沙漠紧邻县城。全县人口仅27万余,但这里却是兰新铁路、兰新高铁、连霍高速、亚欧光缆、西气东输管线的必经之地。

在一个名为楼兰小镇的饭店,烤羊肉串、新疆大盘鸡、手把肉、酸奶酪味佳、量足、实惠。是正宗的新疆美食。服务员都是清一色的帅哥美女,令人食欲大振。行走在街道上,满目都是高挑、白皙、大眼的新疆美女。有人曾说长江边上出美女,但比起新疆来,感觉还是差了许多。尤其胜过甘肃无数。也许甘肃太缺水,在穿越河西走廊的这几天,真没发现能有几个与新疆女子媲美的。也许是基因决定,或许与气候有关,抑或两者兼有。总之,维族女子多美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个紧邻沙漠的城市是如何解决水源问题的?从当地人口中得知,由于地下水越来越少,他们在天山脚下筑了四口大水库才解决了城市用水问题。在吐峪沟风情村,居然看到有一大股黄褐色的溪水从光秃秃的山沟流过村子,而村子后面就是以高温驰名的火焰山。这真是个奇迹。在我们南方到处都能见到的地表水系,在河西至东疆、南疆一带却是个稀罕之物。这些地方水比油金贵,蔬菜比牛羊肉金贵。

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吐峪沟麻扎村,是火焰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已逾1700年历史,还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有“民俗活化石”之称。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是今天海内外穆斯林敬仰神往的圣地,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界学者歇足的驿站,是绘画摄影艺术家寄托梦想的家园。在宗教人士和艺术家眼中,吐峪沟是一块宝地。但在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这里却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院子零乱破败,满眼的黄色与它背后的火焰山给人的感觉都是荒凉。几十米长度的过道摆满了卖各种新疆特产的摊铺。唯一带些生气的是溪沟的一股黄水和前面的几十亩葡萄园。

离开吐峪沟前行不远,便是《西游记》里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熄灭了山火才得以护送唐僧继续西行的火焰山。这是一座寸草不生,只鸟未见的死山。据说夏季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8℃,山体阳面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2.3℃,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我们到时,车子仪表盘显示外面41℃,人已经热得受不了。真不知82.3℃时附近的人们是如何挺过来的。匆匆打完卡我们便前往吐鲁番。

八、高昌勇士

吐鲁番在唐前属高昌国。在热浪滚滚的火焰山下有一道奇特的景观——一大片抽油机正在此起彼伏地“磕头”。这是新疆第二大油田——吐哈油田正在生产的繁忙景象。在火焰山景区入口对面的一台磕头机旁边,立着“火焰山下藏石油”几个大字。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居然还有这样金贵的宝贝,真令人意外。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我国会在藏南、钓鱼岛、南海等地方寸步不让的原因了。这不光是守祖产的问题,很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有别的方面的重要价值。要不为何我们要去南极、月球、火星呢?

出吐鲁番市区不远,我们驶入了一条小道,来到了坎儿井景区。

坎儿井是新疆先民们为应对干旱缺水的气候环境而发明的一种获取地下水的建筑形式,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广泛分布于中国新疆、阿富汗、伊朗等干旱缺水的国家或地区。

坎儿井景区街道两边整齐地排列着涂有彩绘的门脸,家家户户前面的人行道上都竖着铁质的葡萄架,葱绿的藤蔓爬满了架子,葡萄挂满了枝头,家家如此,户户相连。既是农作物,也是市政绿化。

一群维族青年表演着民族歌舞在入场口欢迎游客。跟着导游进入坎儿井里面,一股沁凉爽彻肺腑。逆着一股清泉前进,我们依次看到了古人开凿坎儿井的复刻场景。他们或跪或趴,用简陋的工具掘土凿石,随时冒着被活埋的危险。据说能下地挖坎儿井的选拔条件还很严苛。首先要男性,其次要成婚,最后还得有后人。这俨然是打仗时选敢死队的标准。他们其实就是前仆后继的敢死队员!为了族群的利益,他们舍身忘死,甘愿付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这种有担当精神的勇士。他们广泛分布于历朝历代、各行各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坎儿井里汩汩地流淌着来自天山的清泉,几千年来,泉水一直滋养着这片土地。它和那些开凿它的前人一起应当被后人铭记。

吐鲁番博物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它们生动的诠释了这块热土的演变、发展、交流、融通的历史。其中两件文物对我触动很深。一是玄奘西行取经时与高昌王交往时的原物凭证《大唐西域记》(玄奘所著,送给高昌王以表谢意)残片,它鲜活地反映了唐时的社会风土人情;二是出土于该地区的箜篌实物,它弥补了我的认知。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读了若干遍,然而那能让老鱼跳波、瘦蛟起舞的箜篌究竟长何样,到今天我总算是看到了实物。至于它有没有李贺笔下描绘的那么动听,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下午6时许,我们抵达乌鲁木齐。去国际大巴扎吃了美食,逛了夜市,时间已经很晚。回到宾馆疲惫地睡下了。

九、布市鱼米

虽然乌鲁木齐与重庆都属于东八区,没有时差。但这里的日落却比重庆晚了两个小时。晚10时,在重庆早已是灯火辉煌;而在乌市天都还未黑尽。这里的工作时间是上午10时至下午6时。晚9时在国际大巴扎走走逛逛,还需顶着烈日。

离开乌鲁木齐市区大约一个小时车程,便进入了沙漠地带。从乌市到布尔津全程大约500余千米,需要穿越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经过准噶尔盆地腹地,全程大约需要6小时左右。不断扑入眼帘的是广袤辽阔的沙漠戈壁和异彩纷呈的雅丹地貌,高速两边有建设兵团战士们治沙的业绩。一块块草方格绵延很远很远,稀稀疏疏的沙棘还未长到一尺高,但有不少已经枯萎。但这毕竟是战士们付出了巨大心血的成果,它们显得很了不起。

距布尔津县城20余千米时,从连霍高速转行319国道。沙漠戈壁顿时消失了踪影。车前不断闪现大大小小的湖泊,周围草木茂密,一大块一大块向日葵、棉花、牧草、玉米地生机勃勃,与前面路段两边景象迥异。从河西一路走来,时而茫茫荒漠、戈壁,时而大片大片的绿洲,有的绿洲就紧挨着沙漠,它们居然能相安无事几千年。这种地貌也称得上奇迹了。319道旁与福海县相邻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水系,叫天鹅湖。湖水碧波荡漾,美丽极了。在看惯了单调乏味的黄色戈壁后陡然出现这么大的湖泊,那真叫人惊喜。不少自驾的驴友都停下车到湖边戏水、拍照。

人口仅7.2万的布尔津县是北疆的一个边陲小县,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县城里人烟稀少,每条街道主要都是一些宾馆和饭店。来来往往的大多都是外地游客。在这里旅游业是他们的支柱产业。布尔津县城濒临布尔津河和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北疆的阿尔泰山,下游注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是一条国际河。两条河流夹布尔津县城而过,给这一带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这里称得上是北疆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呼揭、匈奴、突厥人就在这一带游牧。这里曾是成吉思汗三儿子窝阔台的封地。

徜徉在布尔津河畔,微风拂面,凉爽宜人。回望市内,俄罗斯风情街、美食街人声鼎沸。餐馆里都无一例外主卖冷水鱼,狗鱼、五道黑、九道黑等北方鱼种琳琅满目,且价格不菲。在俄罗斯风情街一个网红餐馆——喀纳斯全鱼宴团了个258元的两人餐,我们一家三口居然没干完。北疆人民还是很实诚的。但不过这道椒麻鱼花椒特别舍得放,一顿饭吃完,把我前几天已经康复的感冒又给整复发了。而且还来得更猛烈,当晚即发烧、咽疼、浑身酸痛难忍。回到宾馆吃了药,稀里糊涂地就睡着了。

十、喀湖流岚

从布尔津县城出发,沿着布喀一级公路前往喀纳斯湖景区,150千米的路途需开车2-3小时。途中穿过风光旖旎的禾木草原。

禾木草原位于布尔津县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区的山间断陷盆地中,海拔范围1124-2300米。这个草原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的一个重要自然景观,与喀纳斯湖一同构成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美景。

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上长满了各式花草,一棵、几棵或一丛、几丛西伯利亚冷杉错落有致地点缀其间,一条条小溪流划破圆润浑雄的草滩,将茫茫草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区块。白色的蒙古包依河排列,稀疏错落。一群群白的、黄的、棕的、花的牛、羊、马像撒在一大块葱油饼上的芝麻粒儿,在草地上悠闲地觅食。或站或卧,时奔忽伫。清脆悦耳的牛铃在空旷的山野间久久回荡。戴着牛仔帽的牧人骑着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潇洒的身影像极了影视中的古代侠客。不少游客被这幅草原牧图深深吸引,纷纷停车观景打卡。有的还把车开入草原,体会自由驰骋的快感;有的跨上马背,也想当一回侠客,但由于怕摔,故显得拘谨,失了纵马江湖的畅快淋漓。

盘旋在去喀纳斯湖的山间小路,我们一边欣赏草原胜景一边行进。远远望去,喀纳斯湖上烟波浩渺,云雾缭绕,河谷中的森林掩映忽闪,天上红日光芒四射。红、白、绿艳丽鲜明,一派神仙境界。到了景区,将车停稳,便乘坐观光车前往核心景区。

国家地质公园、5A级景区喀纳斯湖是中国最美湖泊。这里降雪时间长达十个月,雪天的喀纳斯湖雪峰耸峙,绿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被誉为“人间仙境、神的花园”。今天的喀纳斯是一年中难得的夏季,没有霜雪,烈日当空。

观鱼台是鸟瞰喀纳斯全貌的最佳观景点,但遗憾的是没能预约上当天的观光车,老弱病残之躯又无法胜任顶着烈日步行上山的艰辛。

站在游艇码头向远处眺望,水雾已经散开,两边山峰露出了它们的真容,山巅有几处光秃的块儿,那是未融化的冰川。当阳背风的一面山体上长满了高大挺拔的白桦和西伯利亚雪松。喀纳斯湖水碧蓝如玉,在深深的峡谷不疾不徐地漫流。虽然湖面不太宽,但平均水深120米,最深达188.5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也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一艘艘游艇掀起一阵阵巨浪,浪花亲吻着岸边的沙滩、林草,但丝毫不影响湖水的透亮、澄彻。掬水浇面,冰凉彻骨。许多倒伏的大树、被湖水淘空的树根不规则地点缀在湖边,成了游客们拍照的最佳取景点。湖边林间的草地绿油油一大片,一群群牛马正在悠闲地散步。沿着林荫栈道,我们向喀纳斯湖上游漫溯。林间凉风习习,栈道上日影斑驳。两边雪松上悬垂着条丝状像棉絮的松萝。松萝俗称“树胡子”,是滇金丝猴常吃的主要食物之一。但喀纳斯没有这种珍稀的精灵。松萝也是一种药材,可全株入药,有消炎、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一直走到木栈的尽头,我们也没有见到传说中长达数十米、能吞下整头牲畜的喀纳斯湖水怪的身影。不知是它们也害怕人类,躲到了深渊;还是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传说。反正存它于想像也是一种美好。

喀纳斯有成吉思汗曾经的点将台,站在名人故地,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800多年前。茫茫戈壁,黄沙漫天,铁骑洪流,所向披靡。一代天骄,横刀立马,沙场点兵,踏山勒石。何其大气,何等气派,指点江山,几人能及?

回到贾登峪游客中心,天空中两只巨鸟在我们头顶盘旋,不知它们是老鹰还是秃鹫,也不知它们是在嬉戏练翅还是在搜寻人群中的猎物。想到我们居于生物链顶端的赫赫人类也是食物链中卑微的一环,心中不免有些黯然。

我的龙体尚欠安好,炎炎烈日也让人游兴大减。辞别有许多美好景致和传说的神秘喀纳斯,我们又返回了迷你小城布尔津。

十一、鬼城油魂

睡到自然醒后起床,告别慢城布尔津满街舒展的松柳,告别“童话边城”布尔津河和额尔齐斯河的自由浪漫,我们沿着G3014奎阿高速南下,前往独库公路领略“一路过四季”的独特感受。

驱车4小时,行程400余千米,途中我们看到了宽广花绿的草原以及草原上标配的风景;看到了成片成片油绿中夹着金黄的向日葵和绿海中点缀着白絮的棉花田;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荒寂戈壁和在戈壁上成行成列的风能发电“大风车”;看到了从小听到大的歌曲《祖国颂》里“克拉玛依荒原上,你看那石油滚滚流成海”的数不胜数壮观的抽油机阵。下午1时许,我们来到了世界魔鬼城景区。

世界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隶属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占地260平方千米的魔鬼城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一大片沙漠,是中国雅丹地貌中规模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打卡地。魔鬼城里其实没城,它是一座座各种奇特形状的风蚀岩柱群。乌尔禾魔鬼城又地处风口,常年大风不断。狂风挟带一些小石块长时间地击打着岩石,使软硬不一的岩石内外交迫,变成了怪石。或如殿、台、阁、堡,像梦幻的迷宫世界;或如人、禽、兽、畜,像蔚然壮观的大千世界。由于这里地处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带,白天,炙热的太阳把大地烤得十分灼热;夜晚,空气一下子降到很低。强烈的温差促使岩石碎裂,产生一些缝隙或者孔洞,风吹过去就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因岩石的怪异、风声的恐怖,故得名“魔鬼城”。车行其间,黄沙滚滚,热浪逼人,怪石扑面,惊竦瘆人。遥想一亿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各种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和其它远古动物,那是一片多么富有生机的乐土。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又经过若干年的风蚀雕刻,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奇观。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变岂是如朝菌与蟪蛄般短暂的人生所能彻底感悟的?

魔鬼城景区门外便是一大片风城油田的油井。在如此恶劣,几乎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这些石油工人们是如何扎下根并为国家生产出海量石油的?这令我想起了嘉峪关黑山长城脚下那几株倔强的沙棘。他们的灵魂是何其相似!

离开热得不可开交的魔鬼城,又行驶了200余千米,我们抵达奎屯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奎屯市是一个县级市。如今的“北国江南”奎屯市,过去曾是塞种人、月氏、乌孙等古代游牧民族的放牧地。奎屯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的驻屯地。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与七师有关的各种名称和行走于市面的年轻战士。这些战士一边守护着国土安宁,一边建设着美丽新疆,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奎屯市有家“牧场边边”的餐馆,里面的新疆黄牛肉火锅货真价实,味美肉多。团的3人份3人实在是吃不完,不得不每样菜剩一些,还得跟服务员解释说是因为量太多,不太饿,免得人家怀疑我们是嫌他菜不好。

不知明天的独库公路是不是堵哭公路。

十二、独库军风

早9时过,在奎屯市笔直宽阔马路两边整齐列队的行道树和景观花草的欢送下,我们驱车出奎屯市区,正式驶入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的独库公路独山子段。

这是一段十分惊险的峡谷公路。峡谷两边高峰耸峙,山上满是崩碎的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石块又随雨雪泥石流被裹挟到峡谷深处。泥石流给陡直山峦留下的一道道痕迹犹如北疆汉子暴绽的青筋。峡谷底下堆满了一座座小山似的碎砾,一条细流或一声惊雷都可能使它们坠落。峡谷形似深V形。开口不过数百米,谷底两岸相距不过百余米,但峡谷垂直高度却深达200余米。G217独库公路就从这险峻的峡谷靠谷底约数十米高处横切。公路随山就弯,在峡谷穿行的上百千米路没有50米以上的直段,全是些“弯弯绕”。有些路基已被山洪泥石流冲毁而改道重修,有的路基沉降严重而导致路面撕裂倾斜。双向两车道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小车前后相街,就像两条贪吃蛇蠕动着身躯铺满了整个路面。车行峡谷,险崖扑面,谷风呼啸。一边担心方向打得不及时而掉下外面的悬崖,一边担心里面的山体和碎砾堆随时有坍塌的风险,一边还得提防避让对向来车。可谓是凝心聚神,汗出如浆。虽然相隔一段在地势稍微开阔处都设有停车区或观景台,但司机们哪里还有心思观赏峡谷风光?一心只想早点驶离这危机四伏之地。所幸这连续几天都是晴天,峡谷里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窄窄的河道中奔涌着一股天山雪水。河谷中段有新疆建设兵团的施工队伍正在筑坝修桥,大坝已成规模,他们正在赶淹没区公路改道工程。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正在这火热的盛夏有序铺开。相信不久之后,在这惊悚恐惧的不毛之地将会平添一沟碧水,造福百万北疆人民。

放眼望去,峡谷里所见之所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全是光秃秃的,但在路边、河谷乱石堆里却长着一些不知名的草和树,草不成片,树不成林。它们自生自灭,各有春秋。真被它们见缝插针的精神和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折服。

汽车甫一驶入谷口,我们就望见了前面不远处的雪峰,但经过数小时的九曲十八转,我们才终于开到了它的脚下,得以仰望它的尊容。这是海拔340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达坂意为山顶垭口)。山岭上东一块西一块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不知哪个世纪形成的冰川,从公路上仰望,山脊上最厚的冰川厚达数十米。路边也有几大块,不少游客不顾路边“请勿长时间逗留”的提示,停下车爬上冰川嬉戏,完全忽略了他们头顶上用钢丝网和挡石墙也无法拦住的巨量碎石随时坠落的危险。由于这些游客的随意停车,导致这一段路天天长时间拥堵。去年开始,独库公路有了“堵哭公路”的美称。这里是主要堵点之一。所幸今天我们这个方向没堵多长时间,而从相反方向来的朋友车却堵了近三个小时。

这些冰川慢慢消融后在近乎垂直的山体上流出了一道道天瀑。珠玉飞溅,蔚为壮观。它和它身后的许多天山雪峰正是奎屯河和巩乃斯河等新疆重要水系的发源地。有几条天瀑在路边还形成了一个像蓝宝石的袖珍湖。湖水滋润了隘口周边的土地,土地上绿草茵茵,有牧民就在这雪山之巅放牧。

G217在这段隘口修建有挡雪长廊,据说这是全国公路上唯一的挡雪长廊,它和那些挡墙、钢丝网一起为来往车辆提供着安全防护。在哈希勒根达坂隧道两端装有两扁铁闸门,这恐怕也是全国唯一安装闸门的隧道。独库公路因地形险恶,雪崩、塌方、泥石流常常发生,所以每年只在6-10月开放,其余时间是全段禁入的。

出了哈希勒根隧道,车辆随山势缓缓下山,不再如峡谷行进险峻。回望来路,汽车已跨越了无数的天山险峰。这短短的数小时,是很多人10年的付出才换来的。

独库公路全长561千米,于1974年开工,1983年才正式通车。一万多名年轻战士很多时候都是在悬崖峭壁、深山峡谷、雪山冻土上施工。在当时极其落后简陋的条件下,他们完全凭着一腔热血,用自已的双手和身躯同艰苦的条件、危险的环境抗争。在这漫长的10年筑路期间,先后有上千名官兵受伤或致残,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仅16岁。

在乔尔玛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红旗五星辉映下,烈士纪念碑高大挺拔,“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几个大字熠熠生辉。168双眼睛永远注视着这条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南北疆通道,168颗红星永远闪耀着不朽军魂,168个英名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十三、和静草原

从哈希勒根达坂下山,沿着巩乃斯河南下,来到了美丽如画的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镇。那拉提得名于成吉思汗的西征军。当士兵们在莽莽天山中走得筋疲力尽人困马乏之时,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他们发现了一大片草木茂盛、清泉涌动的绿地,大呼“那拉提”(突厥语意为“白阳坡”)。

5A级风景区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哈萨克民俗风情是这个景点的两大灵魂。

我们投宿在那拉提镇一个哈萨克族家庭。她家可同时接待六家人入住。有一个和别家一样的四围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栋一层三室的新式楼房和三个蒙古包,还有一小块菜园。菜园空着,开满了各色野花,点缀在楼房前面。楼房的三个房间都铺着图案十分精美的手工羊毛地毯,床上用品和家具都是新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蒙古包里也布置得整齐温馨,地上同样铺有地毯,小桌上还摆了一瓶绢花。女主人很能干也很热情。她忙前忙后地接待顾客、收拾房间,身上穿的长裙、头上戴的小帽已经汗湿。听到我们喊热,她为我们打开房间窗户,还在门厅洒了三次冷水降温。告诉我们说,不知怎么的今年这天特别热,往年都是很凉爽的,所以家里没装空调,床上也和往年一样铺着被褥,没有置办降温设备。看她那样子很是内疚。虽然闷热难当,但看她那么诚恳,我们还是决定住下。

吃过晚餐,我们在这个村子蹓跶了一圈。村子不大,民居全都改成了民宿。三条马路、一条水渠和一条小河将村子切分成了五列。小巷里狗吠鸡鸣,小孩嬉闹。年长的婆婆推着推车沿街蹓娃,收工的男人随意席地坐地自已门前呷着碑酒。村后小河边,绿草如毯,河水潺潺,夕阳金柳。一家本地居民在河边铺上垫子,支上小桌,泡上一壶清茗,就着余晖流水拉着闲话。几个年轻小伙脱了衣衫,在河水里尽兴野浴。对面那拉提草原一碧千里,有游客骑着马悠闲散步。好一派祥和、富足、闲静画面。

由于实在太热,我整宿未眠。天亮不久,我们又踏上了旅程。

出那拉提镇的路上堵满了车辆,花了三个多小时,我们才终于汇入了主路。沿着独库公路继续南下,转G218国道,爬上天山托木尔峰。我们也像当年的元军那样,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一下子跳入了我们眼帘。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部,是中国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面积达2383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500米,属于高原盆地。两边是3000米以上的天山雪峰。冰川在阳光下特别闪亮。融化的雪水流经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形成一条条大小不一的河流。小河涓涓,大河淙淙。在碧绿的草园上画出了九曲连环似的精美图案。在落日余晖中,蜿蜒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红日,形成了九个太阳排成行的奇观。一群群牛羊、一座座蒙古包随意地点染在宽广无边的草地上。牧羊人戴着牛仔帽,骑着骏马或开着摩托指挥着羊群。“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真是一句相当写实的歌词。小河边或湿地里、草原上,生灵们不争不抢,各自悠闲地觅食、喝水。除了偶尔几声马嘶、几声牛哞、几声羊咩、几声鸟啼,没有一点世俗杂音,显得那么静谧、那么松弛、那么与世无争。这里真是一片净土、一片乐园!车辆驶过,实在不忍心踩油门、摁喇叭,生怕这点杂音搅扰了这份和谐和宁静。

东西长270千米,南北宽136千米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真不愧为中国第二大草原。我们足足开了七个多小时才逃出了这片绿毯的包围。在草原尽头有个叫巴仑台的小镇堵了近三个小时,晚上10时许,我们终于穿越天山,迈过和静,抵达和硕县城安歇。

十四、青海湖光

离开北疆、南疆的分野和静县、和硕县,我们在焉耆盆地平原上朝着返程方向疾驰。吐鲁番的热浪、鄯善的美食、哈密的夜色、星星峡的疾风、玉门的大漠、酒泉的祁连山色、嘉峪关的汉长城、张掖清真羊肉馆的新疆歌舞……随滚滚的车轮一一逝去。

在乘车去晚餐馆的路上,张掖市一位年长的网约车师傅跟我谈起了张掖市的历史、张弿的出使经过、红军长征途中和西北悍匪马步芳的血腥斗争以及张掖在河西走廊的地位。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座历史名城的了解。

张掖扼守着疆、青、蒙三省进入中原的咽喉,距青海、内蒙各60千米。我们临时决定去青海湖看看。

出张掖市区30余千米,朝着祁连山最大的雪峰方向进发。在祁连山中部的扁都口,我们欣赏了碧云天、黄花地的自然美景后继续前进。汽车随河就弯驶入了祁连山中,两边雄峰耸峙,中间一条小河静静流淌。小河边、矮山上牦牛成群、马羊遍地。这里是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创设于公元121年的军马场。当年靠这里提供汉军将士抗击匈奴的战马。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山丹马场一直承担着为部队提供战马的任务。

甘肃山丹县和青海门源县在国道G227和祁连山的撮合下紧密相连。祁连山生态牧场就分布在祁连山下这块盆地。这里在秦代曾是羌族的游牧之地。“羌笛何须怨杨柳”“胡琴琵琶与羌笛”“羌管悠悠霜满地”等诗句所提到的“羌”,就是最早生活于此的羌族。在古典诗歌中出现的羌笛多用来抒发离愁相思或边地苦寒,而今的羌族故地已变成了人间天堂。草场茂盛,花海百里、村落密缀、物阜民殷。我们这一圈走来,看到了禾木草原、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它们各有特色、各具魅力。禾木草原原始,那拉提草原粗犷,巴音布鲁克草原大气,祁连山生态草原秀美。绵延数十公里的油菜花海正在花期,大片大片的金黄装点在绿茸茸的草原上特别亮眼,成千上万辆外省市自驾车辆不走高速而走国道,为的就是大饱万亩油菜花海的靓丽之美。

留连于草原风光,下午4时,我们才到达了青海湖景区。许多车辆已铺满了停车场,无数的游客正在排队购票。我们随着人流进入景区。

前往湖边的路上,激昂的音乐伴奏下,一群游客跟着景区演职人员跳起了舞蹈,场面十分热烈。文成公主远嫁西域的盛装巡游队伍列队待发。英武的勇士在前面开路,高大的马车上端坐着娴淑华贵的“文成公主”,老成的侍从陪侍车旁,大唐的旗帜烈烈招展。很有那么一番韵味。湖边草地上,一只巨大的热气球载着游客升到了空中。青海湖四周被高山环绕,北面的大通山、东面的日月山、南面的青海南山、西面的橡皮山将青海湖搂在怀里宠着。游船码头上熙熙攘攘。湖里远处有大船、稍近有快艇、再近有帆船、近岸有水上自行车,它们载着天南地北的游客来来往往,将碧蓝的湖水掀起一阵阵巨浪。巨浪一次又一次挑逗着湖岸,而湖岸显然是正人君子,丝毫不为所动。一群海鸥正在近游客的水面起起落落,它们是想用肢体语言来启发游客们赏赐食物。一群又一群的咸水鱼(据说还是从俄罗斯引进的)在栈桥边、湖岸边快速地游弋穿梭,它们也在等待着天降食物。一颗小面包、几粒瓜子,甚至一口唾沫,它们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抢光。但河岸喇叭里不断重复播放着“文明观景,严禁投喂”的提示语,使得这群好吃懒做的家伙少了许多收成。湖中保留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鱼雷试验基地的建筑。湖面稍窄点的地方依稀可见对岸的金色沙滩,宽阔处分不清哪是湖面,哪是天空。这哪里是湖,分明是海。远处有游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驶回,很像洲际大游轮从茫茫海上驶来,不知会否有熟知的旧友从游轮上款款而来。天地间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远山上顶着一块块黑云,落日的余晖从云雾的缝隙洒落到湖面,湖面一阵金光闪耀。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大湖,这是一片令人暇思的泽国。

青海湖边上,有不少傍湖客栈。我们择一临水的宾馆住下,希望能见证落日的温情、倾听湖水的低语、感受湖风的爱抚、迎接旭日的问候。

十五、归途感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这首《从军行》写到了青海湖的长云、雪山。我不知道他当时到没到青海湖,见没见过这两样实景。我是身临其境,真实看见了。

早上醒来,浑眸远送。茫茫湖面,波澜未动。雨滴萧疏,鸥鸟排空。黑云漫卷,心忧其崩。远山杳杳,不知所踪。玉门千里,关山重重。昔日边地,战伐旌功。今朝胜景,和美融融。

海拔3196米的青海湖畔,雨后天寒彻骨。虽然雨中观湖别有一番韵味,前方还有很多美景不曾过目。但屈指算来,离家西游已近两旬,家中兰草可还安好?萌宠可乐是否抑郁?鱼缸锦鳞尚余几头?于是归心顿起。疾驰1300余千米,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地。

此次西行,带着找寻的目的,用时18天,行程8800余千米,历川、甘、疆、青四省。走了死寂的大漠戈壁,越了惊悚的峡谷险隘,攀了高峻的雪峰冰川,跑了宽广的盆地平原,穿了秀丽的花海草原,登了悲壮的古关长城;见了荒冷的黄土高原,看了磅礴的天山祁连;赏了灵动的喀纳斯雾,识了浓重的青海湖云;摸了低矮的湛湛青天,玩了炽热的滚滚黄沙;拜了玄远的西天佛祖,赞了坚韧的西北人民;吃了地道的关外美食,悟了醇厚的民族风情。

回到家中,再次观赏了八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看似松散的阿勒泰边民,实则自有它的秩序。家庭关系、邻里关系、集体关系、民族关系,都靠这种秩序维系着。这种秩序就是真、诚、善。以真心对事,以赤诚待人,以善良相处。故事事和顺,人人和谐,邦稳民安。“去爱,去生活,去受伤”是李文秀成功的路径,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经的人生路径。“生活再颠簸,也要闪亮地过。”这句不经意的台词是李文秀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应成为我们芸芸众生的生活态度。我想,那些受了《我的阿勒泰》的蛊惑,奔走于万里北疆的人们所苦苦寻觅的,除了雄浑粗野的自然风光,这种真、诚、善的处世本心和笑对生活的人生态度恐怕才是他们寻而不得的真谛吧。(全文完)

2024年7月18日至8月4日于旅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