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草坪的头像

草坪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06
分享

草坪――三线情缘

      前几天,朋友介绍了一部《爱在苍茫大地》的电视剧。看后感慨万千,就想写的什么。             看剧中的剧情一幕幕 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1972年随父母来到了宝鸡西部大山县功镇,这里有个前国家四机电子工业部属下的4390厂,当地信箱号169,人们也习惯叫169厂。   

       刚到这里当时厂里没有子弟学校,就在附近的农村学校上学。我们每天早上5、6点就要按照农村的作息时间,去上河西小学上学,冬天要克服每天极不情愿的早起,冰天雪地的寒冷,路途漆黑蹉跎,还有就是今天会不会遇到“狼”的忐忑。每天几个同学结伴而行,拿着棍棒、手电在一片漆黑、两边长满野棘刺的羊肠小路走向学堂。最大的困难就是学校老师都说的是本地方言,从幼儿园起我就是听普通话的教育。虽然我是陕西人,但听起来还是费劲。

       人生的童年,影响人们的一生。而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开始的。而我的童年、少年又是快乐的……

       三线的军工子弟的他们大多都生活在偏僻的深山老林,高山峻岭之地。既像军营,又是工厂,地处农间。是天然的大氧吧,山青水秀,郁郁葱葱。

       童年,是在大自然的蕴润中成长起来的。没有一点浮躁,是纯净的。当春天来了,二月兰开遍山间,田坝。会看到无数的雏菊,无名小花,还有狗尾巴草,蒲公英,树上的麻雀,不知名的小鸟。夏天,白天是蝴蝶蜻蜓在飞舞,晚间是蟋蟀青蛙的呱噪。冬天,是在冰天雪地中看露天电影。

       三线基地里。 他们听到的第一个高音,就是军号声,每日四次在辽阔的厂区缭绕,雄壮高昂朝气蓬勃。迎来朝阳,送去黄昏。

       随着临时学校在厂房的开办,我们有了明亮的教师,有电灯,有暖气,有自来水。不在点煤油灯,不在头顶掉木屑、漏风纸窗的教室里“享受”寒风刺骨,不在去泉水那里担水打扫教室。

       每天随着上班的军号声和大人一起走向学堂。时常和在大礼堂和大人一起开全厂大会……当时的厂长一说就是一下午。一车间……九车间,不该小孩知道的我们都知道。(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学生和生产有关系吗,耽误了多少学习的宝贵时间),有时会开到下班号响,有些倒班的大人就敲碗“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吃饭”。

       那个艰苦的年代,洗澡难,要到动力锅炉房排很长时间的队去洗,当时好羡慕锅炉工,心想我长大了也当锅炉工,我们全家洗澡就不愁了,买菜要排大队挤疙瘩,我就想,等我参加工作,我就当商店营业员,我家吃菜就不愁了。坐通往宝鸡的厂班车难。特别是到节假日,那坐车真受罪呀,把人能挤成肉饼。等我长大了,我就当小车司机,家里人坐车就方便了。现在想想,多幼稚,艰苦的环境造就幼小的心灵现实的理想。

       那时支援三线的父母们,都是由天南地北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的。三线工厂是一个小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大多是20,30岁左右的人群,单纯,积极,富有理想。在这个封闭的大空间里,许多事相对是公平的。差异不大的工资级别,一样的公配家具,(房,床,桌,凳),无论是什么职位,大家相处也是和睦的,因为平等。奇怪的是,成长起来的一代子弟们,全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知他们是怎么形成和变异了乡音。

       上班后,也是经历了三线国营单位的经营环境,政治、口号、运动。我忘不了火红年代工人们为国家建设留下的汗水,影响最深的就是我常去的一车间送电的溶化班,夏天他们的脸上的汗水被钢花四溅照着,身上的白色厚重的工作服被汗水湿透。

       这几天看到群里发的家乡发大水的视频,又联想到在169厂,经历里四次大洪水。1988年 8月8日的特大洪水袭击,厂里通往的水泵房的桥被洪水摧毁,水泵房也被被洪水淹没。泥石流造成大面积的墙体滑坡。生产停电,生活停水。给厂子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炎热的夏天给职工家属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大家都到农村打水,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到,乐观的面对一切。而以动力为主的全体干群,大家齐心协力,大干快干,让生活,生产早日恢复正常,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造就的三线人。有人说:“军工三线的职工和子弟,只要离开单位,到哪里都是优秀的,无论是人品,德智,气质都是一流的”。是这样吗?事实证明,真的很优秀。不是成为多少大官富豪,多少学霸名流。而是能在废墟上拔地而起,坦坦荡荡,不屈不挠地前行。是意志,坚韧,顽强,正直,使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主,自食其力,永不言败的秉性。是各个行业中的有为之士,踏实能干,不负众望。

       后来军转民,外来的旋风也吹到了山沟。厂子又搬到咸阳。几十年下来,厂子也慢慢衰退。

       昔日的三线厂区能卖的车床,设备都卖掉了,宿舍慌了,娱乐区封了。昔日轰轰烈烈,庞大的车间厂房有的转租了。道路还在,桥还在,还能依稀看见昔日的形象。只是空了,心也碎了……

       三线子弟们在单纯,公正,祥和,友爱中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虽然是几十年的半封闭生活,但因为有父母在身边,有同学,有熟悉的老师,有篮球场,有俱乐部,有风筝,有舞会,有清澈的小河,有长满山花的大山……一复一年的生活在自己的欢乐之中。忘了岁月,忘了繁华,只有无忧的青少年。他们的心中,眼里没有时尚喧哗,只有单纯的净化过的岁月。他们到了社会上,是一无所有。没有父辈的遗产,没有城市的房子,还要肩负让父母也能分享时代变迁的硕果,谈何容易?!

       三线子弟是一群优秀的,质朴的,刚毅的,善良的,勤奋好学的,团结友爱的,有情有义的,坚韧的青年人,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光要担当自己的人生责任,还要去承接着父辈的沧桑。欣喜的是他们有担当,一切从零开始,默默前行,没有骄横跋扈,没有沉沦,明事理,重情义,坚定地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会被任何风暴打倒,既有军人一样的意志,也有仁爱之心。

       三线人有句话“我为三线献青春。 献了青春献子孙。 献了子孙献终身。 无怨无悔三线人”

       想说的太多,但看完本剧最大的感慨是:工人阶级真的是最该受尊重的群体。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最该受尊重的群体是我们的广大工人。到处都提加快城镇建设,到处都在招商引资的今天,没有这些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工人,谁去创造价值?没有这些工人,谁去完成GDP翻番的指标?    高科技时代,呼唤尖端人才,但不能忽略了最朴实和最弱势的工人、农民。他们的欲望很低,有的可能只求温饱。我们无能力改变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现状,但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无论历史的车轮飞快的旋转,谁都不要忘记为祖国三线建设着建设者们,他们在历史长河的丰碑上,有辉煌的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