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草坪的头像

草坪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1/10
分享

老外眼里的中国人

   

              草坪

 

        90年代初,三线军工厂随着国家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产品也随市场需求从军品逐步转型民用产品。许多军工厂从隐蔽的山沟迁到城市。

16厂也随时代大潮搬迁到咸阳。新厂筹建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6厂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部分设备从德国引进。德国委派两名技术专家和16厂的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安装设备。

        两个德国老外,一个叫亚斯,一个叫克里。从西部山沟迁到城市工人们,哪见过老外呀,两位德国老外来到16厂,大家就像在动物园看熊猫一样稀奇,那老外的眼珠就像玻璃球似剔透着蓝光,粉白色的皮肤,满脸的络腮胡子在阳光照射下更像孙猴子,尤其是那双手除了手心是白色,手背全是又粗又黄的大汗毛。工人们都在指指点点,而老外都会友好地微笑。

        设备全线进入16厂。在开箱检查时,安装设备随带工具因德方失误没有装箱。亚斯向16厂申请安装工具,几天过去了,亚斯嘟嘟囔囔说中国的工作效率太差了。克里“老兄别急,中国的国情,8点开会9点到,10点还要打个冒号,慢慢等吧”。亚斯找了个中国姑娘,家在天津。这中国的半个女婿说完继续喝着啤酒,吃着16厂工人送的烤红薯。

        亚斯每天早早地来到工地,一大早就看见工地到处流水,原来是水管坏了,亚斯看到工人们都在跳步越过,有点拿砖垫着走过去,亚斯就呜哩哇啦地大喊起来。翻译说悄悄地给工人说“老外骂中国人上班稀稀拉拉,吃喝完,上厕所,看报纸,中国人浪费没人管”。

        亚斯来到焊工工作的地方又呜哩哇啦地大喊。翻译又给工人悄悄说“老外说,你们焊接的产品像眼泪流,技术太差了”。

16厂接到上级通知,专家回国的日程提前了,而且根据国家气象台预报近期多雨。

于是,厂部领导决定加班加点,保证设备尽快进棚就位。

        晚上,工地上灯火辉煌,火花四溅。热火朝天。16厂的技术员、干部、工人放下家里的孩子老人,都聚集在工地上,一个个挥汗如雨,干劲冲天。

         白天,所有的工作人员按时上班,自觉进入紧张地工作状态。设备造粒塔的高度和厂房顶棚只差几米,如果从厂房大门进,要破坏大面积的承重墙体,耗费时间,浪费资源。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集思广益,拿出了造粒塔的就位方案。揭开厂房顶部,设备从空中降落安装。这样不会破坏承重墙体,也节约时间和资源,这是最佳方案。

        这一天16厂就像农村盖房封顶一样,既热闹,又紧张,就连家属也心系着今天厂里的大事。

        随着大搭车的启动声,二十米高的造粒塔缓缓起立,在阳光的照射下,银白色的罐体看起来是那样的宏伟。起吊,旋转,直径十米,二十米高的罐体,从高耸的厂房顶部犹如星球降落缓缓而落。

        罐体即将落地,工人们唯恐预备多台千斤顶不够用,大家跃跃欲试,拿铁锹的,拿木棍的,有地拿着棉大衣和自己的工作服,保护着落地的设备,生怕心爱的设备磕着碰着。

       设备落地了,几顿重的设备落地不可能严丝合缝,此时全部靠人工操作。工人、干部用出吃奶的力气,一个个满头大汗,满脸通红推送罐体,随着指挥长的哨声,10厘米、5厘米。2厘米。好!此时一片欢呼声,掌声······

        两个老外在一边大喊大叫,翻译说“亚斯和克里说,你们中国人太棒了,大智慧呀,在我们国家像这样的安装叫工程,全部靠辅助设备安装,最少也要10天才能搞定,中国人太不可思议了”。

        两位外国专家仰看着稳如泰山的造粒塔,上到工作台又摸着庞大的罐体,看着罐体的每一个螺丝,焊缝,电气控制的排线。

伸出大拇指“good!”。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