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剑萍的头像

曹剑萍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6/22
分享

青山绰绰水迢迢

曹剑萍


       盛夏6月。南粤大地暑气蒸腾。

刚驶进蜿蜒的村道,就有朱红和翠绿两大色块跳入眼球,如清风涤尘似冽泉濯面,顷刻让人精神一振——是十里碧道和万棵丹竹首先迎接了客人,这个头开得真精彩。

才下过一场豪雨,温度骤减了三两度。我恰巧在此时进了邓山村村口,也恰巧看到了一男一女在红花绿叶间流连。他们神情愉悦,手牵着手轻快地行走在十里碧道的同心桥上,脚下便是哗哗流淌的邓山河。一打听,两人原本是从深圳自驾来二龙山景区游玩的,却先被邓山河两岸的景色绊住了脚步。我放眼打量,已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散落在陌野各处了。

相比于常见的其他景观桥梁,眼下这座拱式桥未免显得有些“袖珍”,当然,邓山河也不会太宽。桥的前身是连接小河两岸的一个小水坝,村民勉强能骑单车和摩托过河,但每到雨水季节,河水漫过坝面,出入就非常不便,给生息在此的当地人造成几乎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前些年,挂点扶贫进驻村子的广州市政协干部看在眼里,决心为当地老百姓解决这个交通难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便桥。为感恩善举,老百姓将其命名为“同心桥”。根本性的转变始于2019年,这一年村里启动名村示范点建设,下足功夫整治河系水环境,同心桥得到了升级改造,能步行,也能走村民的私家车了,直到大山外的游客慕名而至,同心桥成了一座人人争相踩一踩的观光桥。

此处胜景仅为邓山村一角,是山村环境从粗放原始型向清幽安全型转化的一个小小缩影。


造血,让好山好水活起来


邓山是广州增城区小楼镇西南部的一个行政村,面积7.3平方公里,户籍人囗1100多人,近300户人家,辖8个经济合作社,有水田900多亩,山地7000亩。村子毗邻小楼镇第一高峰梅花顶,周围与朱村、中新和荔城三个镇街接壤。该村坐落于高山密林之中,古梯田遍布山野,森林覆盖率达81.3%,负离子含量平均每平方厘米8000个,空气质量自不必说。盛产乌榄,竹笋和竹制品等农特产,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丰富。

尽管如此,在广州,邓山的名气远远不及它身旁的二龙山景区。很多人也不知晓二龙山景区其实就是邓山的地盘,而不属于邻居二龙山行政村,它是邓山2014年引进的一个文旅项目,眼下已成为邓山名村建设的一部分。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7D森林玻璃桥、侏罗纪热带雨林、海洋波波池等一众特色项目的引进,二龙山景区游客趋之若鹜,风头正健,而邓山的境遇形同养在深闺人未识。近两年,借助“观星小镇”的兴起,邓山才渐渐进入人们视野。

过去的邓山村,由于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少,生活单调枯燥,村里的精壮劳力相继外出,到熟悉或陌生的城市出卖自己的力气或手艺,以此挣钱谋生,村里就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无法随父母进城的留守儿童。贫困与孤独如影相随,本应炊烟袅袅的村庄寂寥得让人心疼。

这样的好山好水被冷落,造成了光荣和悲凉共存、纯朴与愚钝长期交织鸠集的尴尬。国家全面扶贫战打响后,广州市政协工作组进驻邓山村,开始精准发力,对口帮扶。从组织村民到广州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组织医卫界政协委员进村考察献计,再到筹资解决邓山村增设医疗、文体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实施了一整套组合拳,猛药攻沉疴,齐心破窘阵,几年下来,邓山退出贫困村序列,久恙的村庄渐渐有了起色。2019年,广州市政协把“加大名村名镇建设力度,推动广州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年度3个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题之一,选取邓山村作为帮扶试点村,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试点工作方案,与增城区和小楼镇一道,共同打造名村建设示范点。

对于一个鲜为外人知晓的小山寨而言,无论是从关爱力度还是资金数额方面来考量,都堪称大手笔。

何谓“名村”?在2019年广州市政协《关于“加大名村名镇建设力度 推动广州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中是这样定义的:

名村,是达到了示范村建设要求,并具有一种或多种特色优势,农民生活达到较高的小康水平,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村改革发展方向,代表广州市农村建设成果和形象的村庄。

而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则对邓山村“名村”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全国一流、广州第一!

名村建设,规划先行。在设计的时候,聘请市城市规划院、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华南创图、安吉乡促会等专业单位(团队)参与邓山村名村规划及设计工作;邀请鲁家村书记朱仁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等专业人士到邓山村“把脉支招”;现在各项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安排实施的55宗政府配套工程已大部分完工,剩下的少数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实施当中。

广州市政协积极搭建青年创意创业平台,和高校合作建立文创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为名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外援动力;建设青年返乡创业基地,鼓励外出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加快建设名村项目,引进更多的农圃、餐饮、民宿、深加工等企业进驻投资;不断提升邓山的文化内涵和生态外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等等,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在逐一取得实效。

“大政策、大支持、大动作。在广州市政协的主导下,增城倾全区之力打造一个全新的邓山村。区农业农村局来了,旅游发展中心、住建局、水利局、道路交通局等部门都来了,毫无保留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邓山成了大家都呵护的宠儿。”作为邓山名村建设的组织者和见证人,村支部书记梁斌感触最深。

一张蓝图引领一个山村走向康庄大道。这是实打实的造血工程,这是春天里的一声呐喊,群山回应出一派蓬勃生机,河水迸发出少有的活力。

首先,利用河道蜿蜒、山势起伏的地貌特色把碧道建起来,把邓山宜居宜游的交通网标杆树起来。从十里碧道起点开始,或步行或骑车,顺河岸而行,驿站、公园、汀道、亲水平台、种植基地、瀑布、民宿、二龙山、梅花顶等节点目不暇接,亮点景观连绵不断,可以不紧不慢体验这一方绿水青山的美妙与神奇。碧道像彩带延伸在山岚溪水间,有人没人它都在那里,天晴天雨它都在那里,那种和谐美、农耕美和自然美,简直就是一本打开的生态教科书。

重点还不在这里。梁斌介绍,这条含金量很高的休闲步道并非邓山的专属,它是广东万里碧道的一部分,是小楼镇西南部山村群落的纽带,链接沿线12个村社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目前实际长度是15公里,将来要把附近的沙岗村、二龙村、黄沙村连通起来,统筹规划,全面开发,最终实现从“一村美”到“连片美”“全域美”的发展目标。

这样一来,是不是起点更高、惠及面更广了?

       脱胎换骨背后的精神跋涉


邓山村先民开居耕种至今已350余年。按照中国乡村的传统,以姓氏命名的村庄一般都会与村民的姓氏一致,至少与男性村民的姓氏一致,我很好奇:邓山村民并不姓邓,大多为梁姓,为何村庄名为邓山呢?村里年近70岁的梁大爷转述了他父亲讲过的一个故事——东晋年间的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曾打算去交趾(今越南北部)炼丹,广州一邓姓太史听闻后予以劝阻,说炼丹的石头广东的罗浮山便有,不必去交趾那么远的地方,葛仙翁想想也对,就转程前往罗浮山。途经增城白水山时,他意外发现此处也有很多炼丹石,便在这里结庐炼丹,过起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其间,葛仙翁带着童子到处游玩,来到北面的山峰时,看见满山梅花盛开,云雾缭绕处红白相间,宛若仙境,就问当地樵民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还没有地名,不如请神仙给起个名字。葛仙翁想,这次能就近炼丹且偶遇奇景,多亏了邓太史提议,索性就叫“邓山”吧。邓山一名就此流传开来。

村内原有一条古驿道,漫漫岁月将其消融成无形,与荔城街群爱村交界处仍保存着一块指路石,不远处则有一块刻有“图山鹿苑”字样的断石匾碑,是明朝的文化古迹。附近的人说,“鹿苑”原是一座佛爷寺,应该有过一段晨钟暮鼓的香火旺盛期,至于后来怎么会走向终结,没有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期待有朝一日能解开谜团,重新恢复昔日的文化记忆。一个地方的历史因子一旦被激活,就会如同埋在荒蛮中的种子,当遇到合适的阳光和水,还会破土而出,发芽绽绿,还原先人生活的兴亡。

讲故事的梁大爷就闲居在村子里,一幢两层自家小楼房挨着梁氏祠堂,与其他民宅一样,外墙由村委重新着了色,统一刷成明快的淡黄,把屋子里的人也衬映得齐整精神起来。老两口在一楼开了一个小卖部,出售为数不多的零食和日用品。我要了一份凉粉。五块钱一碗,满满实实堆得冒了尖,不知从何下嘴。老人说,开个店其实图的是能在家里活动活动,打发时光。看到那么多从不相识的游人来村里做客也开心,并不指望挣多少钱。

“好好的村庄为何要翻来覆去地折腾?”改造伊始,部分村民对名村建设项目不理解,以为又是个唬人的面子工程,工作上不愿配合,甚至一度产生抵触,责任田也不愿让出来流转,怕失了地没有了根基。当然,这里绝非要对“保守族”进行批判与苛责,中国农民穷怕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选择“以不变应万变”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后选择服从政府安排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后来大家弄清楚政府的初衷,明白了村民是唯一最大的受益者,普遍对名村建设项目达成了共识,在各方面予以配合,甚至恨不得把心掏出,农民就是这样。尤其是村容村貌变好后,游客纷至沓来,村里人获得了红利,主动当起了最忠实的名村“铁粉”。

一辈子操当地土话的大爷和大妈,与外面来的人交流时,也会认真地讲起普通话来,虽似懂非懂,但能感受到那份纯朴乡情,那份对人际交流的渴望。他们知道,在村庄蜕变的大合唱中,自己不能坐当观众,要做这方土地的真正主人,做故园的真实守望者。

垃圾分类在邓山一再得到强调和重视,有人开心有人苦恼。祖祖辈辈都是把垃圾扔到一堆后拍拍手了事,现在不但要分开,而且要分出“花样”来,这对于一生亲近泥巴的庄稼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腿脚不太灵便的陈婆婆站在智能垃圾站前有点慌乱,她提着一袋垃圾不知怎样出手。建在邓山农产品中心旁边的这套智能垃圾处理系统是智能生活的新产物,考验村民的环保意识,因为大部分人不太会操作,同时也考验大伙的耐心。陈婆婆叫来儿媳,让她教自己把手中的厨余垃圾投进分类箱,这是儿媳第三次教她了。打开手机、账号登陆、点击屏幕上的“开始投放”、点击“厨余”开箱、解袋投放,一连串动作之后,显示数据记录成功,陈婆婆满是皱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其实村里还有多个普通垃圾站,都习惯了往那儿送,这个智能型的新玩艺大伙嫌麻烦,用得很少。越是不用就越不会用,大家都不理睬它,那不就白白浪费了?所以我硬要强逼自己学会使用,听说,垃圾投放数量多了,还能用积分兑奖品呢。”

这是邓山村民朴实生态意识的体现。生态不仅仅是文明,而是一种循环经济,但这个新名词要在一辈子都姓“农”的邓山得到大众性认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不是所有的村民都像陈婆婆这样“较真”,向不卫生、不文明彻底告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欣慰的是,村民都把关注的目光和情感投到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母体上,名村工程启动以来,超百人回流邓山村居住、发展。“农村有农村的好,吃青菜土里摘,喝水有山泉水,步行不收费,哪像城里,要还房贷车贷,要缴孩子的寄校费,加上裁员减薪,生活重压之下,为了省几块钱,在地铁挤得都不像个人样。”40多岁的梁伯成是土生土长的邓山人,早些年,为了摆脱贫困,离开家乡去山东做汽配生意,前两年却突然回来了,他在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隔壁开了个奶茶店,兼营本地小吃,生意还不错。他说:“如果生活富裕,谁愿意离开亲人和故土?在外打拼的日子,思乡之苦是最难熬的,回来了,心就踏实了。”

少了原居村民就少了主角,名村建设也会成为空谈。邓山从“空壳村”到返乡村,才用了短短两年时间,2020年,邓山被评为广东省国家森林乡村、广州市最美村庄。这些荣誉,无不与人气息息相关。

律动之美,尽在青山碧水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哲学,可惜很多人理解反了,把滥砍滥伐、乱捕乱杀当成家常便饭,多年之后,山不成其为青绿的山,水不成其为清净的水,野生动物也难觅踪迹,急功近利、不计后果的做法带来难以修复的损毁之殇。所幸邓山村破坏生态资源的现象不太严重。但缺少统一规划,保护力度疲软,村里的自然环境多少有些零乱,自然资源多少有些流失。名村建设的主线很明确,即复活和成长,换言之,是保护和发展,还要保证两者不失衡,这样才会行得稳,走得远。正是有这种前瞻的指导思想,邓山村的发展之路才没有冒进,没有偏执,没有老套,没有走样,才会一点一点释放出本真和清淡之大美。

这种大美也许就邓山村独有。随便举两三个例子——

十里碧道旁边、广河高速(广州至河源)下方的糖厂公园,原为七十年代初沙岗村民用来榨甘蔗产糖的简易工厂,已废弃许多年,但烟囱依旧挺拔完整,遗址地貌仍然清晰。村里就把老糖厂的原始生产器具利用起来,以老烟囱为景观中心,以小木桥、竹林、幽径为衬托,设计出光影奇观,硬是将荒芜之地改造成了一个田野中的小城堡,一步一景,一步一个迷人的小细节,勾起峥嵘岁月的记忆,引来不少游客和当地村民。

田园牧歌农业花园是邓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合流转原抛荒地、低产地而引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运作面积100多亩,以种植蜜菊、中药材、迟菜心等高附加价值农作物为主,除了发展经济,它还兼备旅游观光功能。田园牧歌选址视眼开阔的邓山河畔,配套休闲碧道、风情水车、天空之镜、萌宠乐园、七彩田埂等景观,充分展示农耕文化,每到蜜菊成熟的季节,菊浪翻滚,遍地金黄,那种自然之韵味,仿若乡村电影的桥段。

村内水系发达,除了邓山河,还有汇仙、飞泉、小白龙三条小瀑布。其中的汇仙瀑布体量虽不大,名气却不小。小溪水从巨石上飞流直下,跌入山谷,水雾弥漫中形成一个漂亮的仙女形象,百姓把她看成何仙姑的化身。传说在古代,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每逢节日,都会带着其他七仙回到她的家乡游山玩水,众仙盛赞邓山为仙源之地,何仙姑下了一道“仙谕”:凡到邓山者皆可得先机,健康长寿。传说散漫而美好,指证了汇仙瀑布的大众期许。

在邓山村石围合作社的古乌榄园,学矿产地质的朋友弯腰摸着一块“丑石”问我:你认识它吗?

我摇头。

“你不认识很正常,隔行如隔山嘛。这石头不但有物理属性,更有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越是遗落在僻野深处的东西,越有研究的价值,一块石头一个故事啊。”朋友感叹。

难得朋友理解。我只知道,这些褐黑色的石头,从远古活到今天的石头,已变得躁动不安。它们在静默中苏醒,与邓山的山山水水一起感受到了飞翔的热度。这些石头是田野的筋骨,成就了错落有致的古榄梯田。邓山村种植有1000多亩优质乌榄树,百年以上的古乌榄树近1000棵,树龄最长的据说已有600多岁了,且都齐刷刷地昂扬在梯级山地之上,这种壮观的阵势,恐怕在整个岭南都罕见。清朝年间至民国初期,邓山乌榄远销东南亚,享誉中外。邓山乌榄以“左尾”品种居多,因是生长在原生态高山古梯田,与其他乌榄品种相比,具有皮薄、肉厚、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且出仁率高。每当收获季节,成千上万颗乌榄果实累累,商贩不顾山高路远,上门设点收购,经加工后转销外地。随着种植业从低端、零散的传统生产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生产模式升级,邓山乌榄的品牌越来越有知名度。它们不但是村民的“摇钱树”,更是时代变迁的活化石。

我还知道,即使再过多少年,古乌榄依然很苍翠,寿命之高,与天地同其久远。

邓山村现有30多处古乌榄树群,要数石围合作社的古梯田规模最大,这里百亩连片,百棵连林。设计师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用天然石材打造了环田步道、休闲平台、汀道、拱桥和景观水池,删繁就简,只留下灵动出彩的精华,漫步其中,心神俱醉,仿佛进入了“阿凡达”式的秘境。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古榄园里经常能见到“文艺青年”光顾,或背着画架,或扛着相机,不创作出几副满意的作品绝不离开。还有那些身段曼妙、面容姣好、一个比一个漂亮的城里女人来树下静修瑜伽,光影斑驳间,古琴轻弦里,疑是仙女下凡。这些人多的是时间和好心情,来了就是一整天,天晚了,便去山下的房子投宿。

邓山村的民宿还不多,离核心区最近的几家都集中在二龙山景区入口的沙车合作社。梁赖共是村里第一个建起民宿的。此前,他曾多年在深圳打拼。考察了浙江的民宿运营后,他动心了,不但率先当起民宿老板,还动员村民改造自己的房子,探索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以此敲开致富的大门。如果说梁赖共的民宿是邓山旅居文化的先驱,半山腰的星作民宿则是后来居上的主题民宿风的代表。星作不但提供农业体验、生态观光等多项服务,还让旅客玩起了超酷的自由观星游戏,会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在房顶的圆形小屋架起天文望远镜,指导客人瞭望穹空星象,撷取宇宙之趣。简约清新的建筑空间,以及超凡脱俗的天文科普元素,构成最舒畅轻松的休憩氛围。

邓山的夜是清爽的,没有鸡鸣狗吠的干扰,也无任何外界噪声喧嚣。山林中偶尔传来几声鸟语,反而让夜更显静谧。往床上一躺,窗外黛色的天幕上飘移的白云和眨眼的星星依稀可见,如同身处童话世界。虽是盛夏,山风送爽,夜愈深愈凉,却并不感到炎热,很快即可入梦。次日清晨,依然是让鸟语叫醒,而疲乏早已消失,又是神采飞扬的一天……

       蝶变,承载希望之重


邓山村之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跑道上强劲亮相,C位出彩,除了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重视和村民支持等因素外,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理念,“五美三精”的建设总方针起到了重要的压舱石的作用。

何谓“五美三精”?是“美丽田园、美丽家园、美丽河湖、美丽廊道、美丽园区”和“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的统称。

名村工程以“五美”建设提升村容村貌,以乡规民约统一村民认识。对连片田地、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进行景观综合提升——

为了使田园风光景色更为秀丽迷人,以1100余亩耕地为依托,打造“美丽田园”;

对村民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完善“三线”整治以及供水、污水等配套硬件,打造“美丽家园”;

对流经村庄的邓山河、王厅涌、老屋涌3条河涌及池塘、小微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打造“美丽河湖”;

对连通村庄的主干道、古驿道、碧道等路网进行升级改造,打造“美丽廊道”,构建起一个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和管网建设完备的新邓山;

以二龙山景区为中心,连同二龙千亩农牧园、增城迟菜心产业园以及朱村白水山森林公园等园区,打造集农业种植、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美丽园区”。

同时,坚持“产业驱动”策略,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原则,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建设为重点,致力打造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精细农业”方面:邓山村大力引进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对该村原有的乌榄林、梯田、荔枝树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一批现代农业项目以及精品民宿、国际天文馆等文旅项目,在美化村庄景观的同时,带动第一产业蓬勃发展。

在“精美农村”方面:邓山村把党建引领贯穿名村建设全过程,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委干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村高标准建设了党建主题公园和党建功能室,加强党建宣传和教育,营造浓厚党建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名村工程还将邓山书院作为先进文化的交流阵地,展示乡村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设置榄雕、灰雕、剪纸等艺术空间,有效保护传承当地传统工艺。

在“精勤农民”方面:邓山村通过制定相关法规,约束村民非法建房装修、种养殖等行为,营造良好乡风民风家风,形成“主人翁”共识,共同为名村建设出谋出力。不仅如此,小楼镇还将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经商、创业;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着力培育新时代新农民。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也是名村建设的必然目标。“我们以驻乡工作室为平台、设计师驻场为方式、陪伴式乡建为指导理念、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方案设计来引导乡村往更良性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可视化的乡村符号设计,打造出色彩丰富且直观易懂的艺术效果,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发展规划。”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的邹育文说。

随着一批优质企业的引进,田园牧歌蜜菊园、茶叶观光体验园、燕窝果园、木槿花园、名优荔枝园、古乌榄园、AI农业园等现代农旅项目以及精品民宿、国际天文馆等文旅项目在邓山村逐一加快建设,推动精品民宿、农家美食、非遗工坊、自然教育、农产品销售等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经济加速兴起。与华商学院、松田学院艺术与传媒系等高校合作建立文创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增城区非遗传承、增城古村之友协会等机构进驻村庄挂牌运作,更是为名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凝聚“邓山力量”,助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绘就乡村文旅融合示范区新画卷。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硬指标。“要发挥邓山村生态资源优势,盘活闲闲置住房、公共建筑、村场等资源,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在邓山村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带动邓山村产业兴旺和村民増收致富,把邓山村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康养度假为一体的广州‘莫干山’”。广州市政协的人说。

当前,村子里的稻田花海AI智能农业区已完成种植大棚搭建和园林景观建设;沙车精品民宿区已推出样板房;农产品中心汇聚了品牌荔枝、迟菜心、胭脂红石榴、无花果等增城的各种特产美食。

2018年,邓山村集体经济收入33.67万元,人均年收入是1.5万元。2020年,村集体年收入增加到55万元,农民年均收入增长到2.95万元。过去,邓山村有大片土地无人耕种,如今以每亩租金1200元至1400元实现流转,进行科学化栽植、精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租金稳稳地落入村民的账户;田园牧歌农业花园要接纳附近120名村民就近工作,可以给村民带来每月300多元的收入,加上租地的收入,每个村民可以月入四五千元。

这是几组亮晶晶的数字,折射出村民增收致富的梦想。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腰板直起来了,开心的笑声回响在巍巍梅花顶下,粼粼邓山河边。

仅仅两年,成效已显现,村庄的一切都在朝“新”的方向发展。在与梁斌交谈中,他反复说的一句话是:要引进文化和人才。他认为邓山虽有较好的文化资源,没有专业人才难以形成独有的研究成果。要挖掘梁氏文化、图山鹿苑文化、古榄园文化,同时打造新时代文化,管理好山水资源。“最重要的莫过于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风文明。让邓山乡亲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不让村民背井离乡讨生活。总之,就如习总书记所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说到这里,这位正值壮年的村支书有些动容,夏日的阳光活力四射地洒在他的面庞上,晖映出一片炽烈。


一半科学,一半激情


邓山名村建设是一场袒示山岳气魄,传扬云水襟怀的战役,多少人怀着一颗敬畏大地和苍生的赤子之心,披星戴月追赶一如既往的梦想。在这场战役中,另一张王牌是绝对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村里在建的国际天文馆,这可是观星小镇文旅项目的点睛之笔,也是观星小镇魂之所在。

提到国际天文馆,不得不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人---李军。这是个貌似神秘的人物,我曾多次联系他未果。出于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奔跑”,亲手打造一个又一个优质项目。李军是国家一级建设造师,观星小镇品牌创始人,星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10月即将竣工的天文馆是他献给邓山的呕心之作。该馆几个月前已完成用地报批,规划建筑面积为9000多平方米,在远离闹市的乡村,这无疑是个让人颠覆认知的稀罕物。天文馆上下共6层,1至3层为天文和航天科普馆,4至6层规划建设太空旅馆,用于接待科普研学青少年、学生和天文学爱好者。倾情打造一个集旅居、星空文创、天文研学、科技农业、艺术养生、观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观星小镇,凸显古老村庄的现代气息和人文神韵。

北回归线在增城北部长达36公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且优越。基于增城地理空间发展格局,是优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邓山处在北回归线的重要节点,有利于发展新思路产业,适合创新和追梦。

李军认为,当前国内文旅项目尚存在诸多误区,项目从前期策划、中期建设到后期运营并不切合实际。关于文旅IP元素,他认为重点需要符合价值、现实与应用三大逻辑——看清楚,想明白,做到位。了解李军的人都说:李总和他的团队遵循科学规律,绝不蛮干,让人感到踏实。

李军的这种清晰思维,当与邓山名村建设的思维合拍,与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步调一致。他热衷文旅事业,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星空产业的研究和思考上,他坚信,爱,是最伟大的科技!

邓山,一部古韵悠扬的客家文化史,一部造化万物的农耕文明史,如今,又书写着山乡巨变的新时代发展史,邓山是有幸的,邓山人民是有幸的。天文馆建成启用之日,必是人间村落与浩瀚宇宙对望之时,那该是多么诗意的时光,又该是多么美丽的星空?科学是最有价值的认识,俯仰之间,就有了守正创新的内涵,就有了远古与现代的比照。此刻,我脑海里响起本土作家周扬波、刘修建为邓山谱写的歌曲《陪你一起看星星》——

静静的夜晚美丽的小村,

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传闻。

爱的承诺啊,

握在你我,

你我相连的手心。

轻轻的风儿闪闪的流萤,

美酒的芳香就飘滿了红尘。

人间灯火啊,

总让你我,

你我一往情深。

陪你一起看星星,

月老树下牵红绳。

三生石上心相印,

稻花香里传来远处的蛙鸣。

陪你一起看星星,

月老树下牵红绳。

三生石上心相印,

我和你相依相伴到来生。


这不是爱情,这是星星般茂密而高昂的人间大爱。未来可期,浓浓的幸福将像满天繁星一样,毫无悬念地占领这个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村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