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家里的窗户上养了一盆盆景,是用一个大海螺壳做的盆,很精致。在这个南方的内陆城市里似乎能通过它听到大海的声音。这天,我发现盆景 的土面上怎么就有了一只蜗牛,一动不动的,还以为是一只死了的壳,并没有在意,过后几天也都是如此。今天,我给盆景喷了一些水,待到从卫生间洗手回来,却不见了这只蜗牛。仔细找找,发现它已经吊在了盆景树上的一片叶子的背面。象一颗果实。
在人们的日常意识里,蜗牛是一种速度很慢的爬行动物,常常用蜗牛来比喻某些人做事、走路速度太慢。而我认为,蜗牛确实是慢,但更懒!常常是呆在一个地方几天都一动不动,我也真不知道它是靠什么来维持生命的。但是如果能动起来,即使再慢,只要坚持,它就一定能到达它想要到达的地方。
很多城市的广播电视报的首页,都会有封面人物,或影视明星,或当地的新闻人物,或时下的成功人士。记得几年前本地的一期广播电视报的首页登的就是本地移动公司的老总,风流倜傥,意气风发。旁边配了一段老总的话,大意是每个人为自己选定一个目标,每天坚持去做,不管每天做的程度如何,一年后,你再回过头去看,你会惊喜,原来自己是能做成一些事的。
坚持成就人生。
当时,我正在构思一部作品,但作为一名理科生,作品进展得十分艰难,将近一年的时间,也只断断续续地写了二万多字,结果就停了下来。看到这段话后,我又把这部作品捡起来重新构思,不管多忙,每天总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写,那怕是几十个字,几百个字,甚至是打开来看一看也好。半年后,这部十万字的作品完稿了。我抚摸着新打印出来的稿子,心里十分感谢那位老总的话,不管那话是不是他说的。
以百年人生计,我已经年过半生。在我半百的人生中,有十余年是生活在赣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有三十年是生活在一个生态小城里,剩下的十年则是离散在各个地方。我是个比较感性的理科生,对我长时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也都在我的写作计划当中。有人说我这是在回忆,是人老了的一种表现。我说老就老吧,老了还能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又有什么不好呢。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现在这部作品就是我对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这座美丽小城的深厚的爱恋。并没有特别的设计,只是对这座城市潜移默化的爱恋的突然暴发,突然在某一天就想为她写点什么,于是这座城市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景致就鲜活地在脑子里活动起来,形成了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场景,逼迫着你不把他们从脑子里赶出来,脑子就要被他们挤爆了。经过近两个月的构思,又经过近一年的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初稿。
浮桥,是很多城市都有的景致,是社会不发达时期很重要的城市通道。现在的很多城市里也依然还保留了这一景致。它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见证人。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而我书中描述的正是这样一群普通大众。他们做着他们那个位置上应该做的事情,平凡、普通,却在创造历史。书中除了写到城市解放时牺牲的一群解放军和为保护浮桥牺牲的护工,再也没有死一个人,这是我对这片美丽江山的尊重和对普通人生命的热爱。
在写作过程中,我曾想过要去翻看小城的史志,从中找到一些故事。但我最终还是没有去看志书。我不想让那些保存在档案馆里的发黄、发霉的纸张来打扰我。我脑子里活动着的人物,才是最真实、最鲜活的。只要把他们都写活了,就对得起这个城市,对得起和我一起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朋友了。
这是一部正能量小说,通过袁、易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成长过程,全面反映了共和国近四十年来的艰难发展历程。虽然书中尽量地规避了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景物描写,也尽量地回避着一些容易让人对号入座的故事,但总还是会有让人愿意去猜想的情节。不管是谁,都是这个城市全体市民精神面貌的体现,都是这座我们一起深爱着的城市的正能量的体现。
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进入写作之前,我只敬佩于作家们的写作技能与知识的渊博,并不知道写作竟是如此辛苦且痛苦的一件事情。常常会因为一些场景的描写没有表达出心中的想法,或者设计得很好的一个故事情节,却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甚至一个很熟悉的字突然间却不记得怎么写而心情烦燥,一天的写作计划就此不能完成;常常也会因为写得顺手而心情愉快,有时因为喜欢某一个人物而不舍得安排他在故事中死去,即使死了也要安排他复活过来,就象真的救活了一个人一样,心里很高兴。有时候写得实在是困难了,也想过放弃。但想想除了码字,还能做什么呢?
在这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热情帮助,特别是朋友的修改意见给了我很好的帮助,在这里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7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