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童
高海平/文
一
姑射山,是一座神山,山里住着神仙,也住着平头百姓。神仙谁也没见过,庄稼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爷爷没有读过书,父亲也就是一完小毕业生,相当于现在的初中生。在一个山洼的农民家庭里,想要找出一本像样的书来,很难很难的。出人意料地是,我家有一本明清版本的古书:《薛仁贵征东》,对折页装订,发黄的纸质,从右到左的竖排版活字印刷是肯定的。书中有一首诗印象特别深刻,几十年过去了大致还记得:“家住逍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该诗记述了李世民做的一个梦,让徐茂公解梦。徐茂公说,第一句日落西山指的是山西,第二句写雪花,谐音薛,指薛仁贵,第三句说薛仁贵的孩童金贵身,第四句说薛仁贵对您很重要,成就大业离不开他。这本书一直被我小心翼翼所收藏,由于多次搬家,从临汾往太原搬的时候,不知怎么弄丢了,至今耿耿于怀。引出这个桥段的目的不是要叙述薛仁贵征东的故事,重点是诗中的“三岁孩童千两价”这句。薛仁贵,三岁就被看出是价值千金的人才,后来事实证明,果真如是。
三岁,应该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节点。记得看过一部古装戏,说的是一个三岁的孩童灾年走失,与家人失去联系,几十年杳无音讯。长大当了官以后,心心念念要回故乡寻找亲人。凭着三岁时的记忆,宁是寻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实现了他的梦想。人生三岁,已经有了相当的记忆力,这是不容质疑的。我认识一个朋友,跟我讲,她一岁时候的事都记得。起先也不信,跟母亲谈起小时候某件事,母亲还原这件事发生在她一岁时,这才印证了她超强的记忆力。民间也有说法: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年龄。
我不记得自己三岁时候的事,五六岁时,外地有个照相师到村里照相,多少有些印象。至今那张穿着花棉袄的照片,是我个人最早的留念。女儿三岁时的事,不知她记不记得,我没有替她记。现在,外孙三岁的一些事,我是记得很清楚。自他出生到刚刚过完四岁生日,一直在我们身边。常言道,隔辈亲,真是这样的。看着他一天天慢慢地长大,经历的每一点每一滴,很有感触。
二
外孙三岁的某一天,很随意地给他姥姥说,我喜欢的是姥爷。姥姥听后,心里一咯噔,就想,喜欢姥爷,那我这个姥姥呢。就问他,喜欢不喜欢姥姥?外孙说,我最喜欢的是姥姥。姥姥这下放心了,比姥爷进了一个层级。再问,那妈妈呢?我最爱的人是妈妈。姥姥发现外孙对每人的用词都不一样,激起了继续追问的兴趣。那么,爸爸呢?我敬爱的爸爸。姥姥好惊喜,“敬爱”都用上了。再问,奶奶呢?我挚爱的奶奶。那么爷爷呢?外孙转移了话语体系。“挚爱”这个词从三岁多的孩子嘴里说出后,姥姥大为惊讶。从来没人教过他这些词,更别说怎么使用了。也不知他从哪儿学来的,而且层层递进关系运用得恰到好处。
我回家后,看见夫人满脸喜悦之色,一展再展,尚未散退,激动地给我复述了外孙说的这段话。我也是喜不自禁,猛夸外孙一顿。我曾把外孙的这个故事讲给了当教师的三弟,三弟毫不吝啬地夸道,已经达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水平。这个评价够高的。
别看外孙人小,还懂得咬文嚼字。有次,他在厕所拉屎,我进去故意用手在鼻子前一个劲地扇动,夸张地说,臭死了,臭死了。外孙马上纠正我,不是臭死了,是熏死了。我一听,有道理,“熏”比“臭”字准确。这些知识幼儿园老师肯定不会教的,也不到教这些内容的时候,但外孙自己却会使用。
幼儿园的院子里,有长长的一排柳树,细细的柳丝飘动如少女的长发,随风轻舞,柔和曼妙。我想到了自己写的散文《一抹烟绿染春柳》。这篇散文被深圳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选进了学校期末考试的试卷中,要求学生对文中一些词语做出自己的理解,比如“烟绿”是什么“绿”,如何理解这里的“烟”字。这个老师很会出题,也能抓住文章的“眼”。看到柳树,我的思绪开小差了。外孙忽然脑洞大开,兴奋地说,姥爷,我想起了一首春天的诗,随口背了出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一听,这首诗跟眼前的柳树意境完全吻合,柳叶刚刚长出新芽,就像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外孙的这一惊人表现犹如春风拂面,温暖无比。那时候,他也就两岁多。
我一直反对社会上各种所谓的幼教现象。给孩童报这个班,那个班,学这个,学那个。一个原因是太麻烦,每天赶场子一般,又送又接。这还是次要因素,关键是孩子的智商尚未健全,过度开发难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全社会似乎无视这些,一窝蜂地跟潮跟风。你家孩子学琴,我家学舞蹈,他家学英语,你追我赶,快马加鞭,急切切地奔走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孩子适当地背诵一些古诗词是有意义的,这跟外语、舞蹈、体育等不同,是植根于血脉中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几千年,传统文化优胜劣汰,传颂于今的都是精华,对孩童的智力开发,想象力的培养,语言的运用,不无裨益。旧时代文人的进阶之路就是通过读圣贤书、作八股文,一步步地实现经世济国之人生大理想。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开明还是昏庸,在培养皇子皇孙的问题上是共同的,那就是严厉,绝不姑息放纵。专门配上老师,日日教其读书、习字、作文,涵养文化功底。我们偶尔涉足名山胜水,看到某通矗立的御笔,感慨皇帝老儿文采和书法功力时,难免会揣度这些成就背后的艰辛付出。
女儿小的时候,练武术、学钢琴,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反而在古诗文的诵读上,没有下过硬功夫,有本末倒置之嫌,现在想来,是我的大失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基本上无书可读,也没人教我背古诗。我最好的年华,白白地荒废掉了,就像荒原上的草,任风吹,任雨淋。实践证明,孩童时代是记忆力最好的黄金阶段,死记硬背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都是强调博闻强记的重要性。不管是做学问的,搞技术的,基本功是立足之本。而基本功就是童子功,缺少了这一块,后天怎么补也补不上。我常常在写文章时,因为做不到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而惭愧。学术底子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
背诗,肯定是苦差事,外孙刚开始还稀奇,后来感觉枯燥,不干了。他喜欢吃苹果,用苹果去引诱。快背,背完吃苹果。他哇啦哇啦地背了起来。再后来,如法炮制,他想方设法狡辩,又要讨价还价,打嘴仗。姥姥抓他背诗抓得最严,他怕人家。姥姥不在跟前,他会耍滑,还用姥姥吓唬他,他会说,姥姥不在呀。言外之意,姥姥不在,她定的规矩不算。二十分钟解决的事,宁是拖到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做完。不想做的事让他做,实在困难。就跟大人一样,强迫做不情愿的事,排斥得很厉害。有一次,我俩在家,我比较惯他,不怕我。让他背诗,背了几首,跟我东拉西扯,耍嘴皮子。我去厨房忙活了,没几分钟时间,听见他声音很高地背呢。过去一听,已经背到了最后几首。高高兴兴地告诉我,姥爷,背完了。我知道他耍了小聪明,趁我不在跟前,把中间的部分翻过,蒙混过关。声音那么高,就是让我听,他的背诵已经接近尾声了。
外孙喜欢看童书。每天抱着一大堆书过来,让给他讲。刚开始,我们会主动绘声绘色地讲述书中的故事,时间长了,没人愿意干这活儿。外孙走到姥姥跟前,姥姥说,找姥爷去。到我跟前,我也说,找姥姥去。不是不给他讲,这些书已经讲过无数遍了,他自己也都知道了,还是喜欢让别人给他讲,他很享受那种一问就会的感觉。跟他说,累了休息一会儿吧。他会说,我不累。一副可怜的样子,一声声地央求道,求求你啦,给我讲吧。那种执著劲儿很可爱。他喜欢自己拿着书,一本正经地照着念,即使拿反了,也不顾,还要指着每一行的字大声念,好像认识字似的。也许是这个年龄孩子好奇吧,大人买了东西,拆开包装,拿说明书看,他会从你手里把说明书抢过来看。问他,能看懂吗?他就说,我能看懂。俨然小大人一般。
外孙喜欢看动画片,这也是孩童们的共同爱好。动物和孩童之间有共通的地方,天性使然。外孙最爱看的要数小猪佩奇、熊大熊二、汪汪队等等。先是小猪佩奇,看了无数遍。我以前不看动画片,带外孙出去玩时,他走着走着,遇见小坑,双脚并齐,跳起来踩住小坑,告诉我踩泥坑。原来故事来自于小猪佩奇。自此以后,我开始关注动画片了。慢慢也喜欢上了这些节目,跟外孙一起看得不亦乐乎,甚至忘了不应该让他看这么长时间。我跟外孙一块看熊大熊二的动画片上瘾了,喜欢熊二的憨厚劲儿。有次在公交站等车,抬头看到广告牌有熊二的大幅照片。看来这片子火了,广告商也找上门了。汪汪队的系列狗狗,哪个叫啥名字,外孙都能叫出来,实在让我佩服。还有那句名言: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狗狗。时不时地吊在外孙的嘴边。其实,这就是收获。
外孙还喜欢那只会唱歌、能讲故事的小白兔玩具。睡觉时还要抱着,把声音调到很高。我们把灯都关了,他也不关小白兔。我睡了一觉了,怎么还听见小白兔讲故事呢,转身一看,外孙早就横七竖八地睡着了,赶紧伸手关了不知疲倦的小白兔。
外孙有时候也听天猫精灵里的儿歌、故事,他有的字发音不准,常常产生误会,比如让播儿歌呢,放出来却是别的,惹得外孙不待见,不多用它。
三
我每次带外孙到公园玩,都要有意识地培养他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公园是个公共场所,有花、有树、有人、有狗、有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逐一引导。来到树林里,各种树木聚集,有些树木我也不知其名。给他讲树的形状,高不高,长得什么样?直的还是弯的,叶子什么样。来到花园里,观察花朵是什么颜色,红的还是粉的还是白的,欣赏花儿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绿叶,红花配绿叶才是完美的。公园里蚂蚁特别多,从蚂蚁出洞开始观察。看它们如何匆匆忙忙地行走,碰到障碍物如何翻越。有些蚂蚁成群结队,有些蚂蚁独来独往。成群结队的蚂蚁要去哪里,独来独往的蚂蚁会不会走失?讲述过程中,穿插一些童话故事,包括对自然天象的联想:蚂蚁搬家,预示着要下雨等等。把小小蚂蚁的前世今生大致讲明白了。外孙会被我的话吸引住,下次再到公园,问他到公园干什么?他会沿着上次给他讲的内容复述一遍。
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的。有关月亮的诗,我们读过很多,有诗人写的,也有小孩儿写的。把月亮形容成啥的都有,比如,古人把月亮比作冰轮,现代诗人把月亮比作天空的一个洞,像一只走失的气球等等。我的小外孙一本正经地说,月亮像一块饼。这肯定是他的真实想法。他不认识字,不可能从书上看到,大人也没有给他说过。不管这个比喻好不好,妙不妙,都是来自他的真实表达,说明他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
幼儿园的院子很大很大,有一块草坪,连带着树林。每次接外孙时,他都要到草坪上玩一会儿。草坪不让进去的,孩童们多了,也就没人阻拦。外孙在幼儿园憋坏了,先要撒泡尿,浇的花草东倒西歪,然后撒欢似的在草坪上奔跑,草坪上的草很厚很厚,花儿也很多,有很多的蒲公英。外孙去揪,然后嘴对上去吹。蒲公英的种子飞了出去。蒲公英是童话故事中的常客,孩童们都知道,所以对这种植物很感兴趣。我劝他别揪了,你也揪,他也揪,很快就没有了,下次来了玩什么?他不听,我也只是说说而已。草坪上蒲公英太多了。
树林很茂密,有几棵树长在一起,下面形成天然的屋子。外孙钻进去,高兴地说,这是绿色的屋子。我说,以后我们就在绿屋子里面玩吧,外面太热了。他说,好吧。绿屋子旁边好高的草,也有野蘑菇,外孙发现了野蘑菇,问我能不能吃啊,我说,有些蘑菇能吃,熬汤特别香,有些蘑菇有毒,不能吃,这里的蘑菇也不知有毒没有,我们不采就是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手拽掉了。孩子们有他的主意,特别是到了大自然当中,完全进入忘我的状态。其实,大人也如此。撒野、狂奔、放肆,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夕阳西下,草坪上被晚照映得暗红,外孙的脸上也被照得红彤彤的。我提醒他,该回家了。
外孙不爱上幼儿园,每天早上起床就跟打仗似的。他晚上睡得晚,早上醒来的迟,起床成了困难的事。迷迷糊糊弄起来,刷牙、洗脸都是在哭泣和别扭中完成,出门了还一直在唠叨,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啊?如果你回答他,去幼儿园可以玩呀。他马上回复你,我在家玩就很好,为什么要去幼儿园玩?再回答,幼儿园有小朋友一起玩呀,他会说,我喜欢一个人在家玩。你再告诉他,在家没人看,幼儿园有老师呢。他还会说,我一个人在家,不需要看。没法回答他了,他说得有道理。就像下象棋,被他将死了。
之所以如此排斥去幼儿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不喜欢睡午觉。外孙自生下来觉就少,中午几乎不睡。在家时,你已经困得不行了,他还在精神百倍地玩。小家伙懂事,会跟你说,姥爷,你睡吧,我一个人玩。说是这么说,哪敢睡呀,担心他动那些危险的地方。在幼儿园老师让他睡觉,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每个孩子挨得很近,怕影响别的孩子,老师就管得严,不让动,外孙憋屈得不行。
四
三岁的外孙做事很有主见,他还懂得迂回之术。幼儿园旁边有一家烘焙店,女儿办了一张卡,偶尔去那里买糕点。外孙想吃糕点了,就说,姥爷,我们从那边走吧。我刚开始还不明就里,那边绕远了。没事,不远。宁拉着我往那边走。快到烘焙店了,他告诉我想吃好吃的,我才明白他的意图。有时候,我忘记带卡了,给他说,下次吧,他有些怏怏不乐。你以为随便说的话,外孙却当真。下次,他一定会说买蛋糕的事。你要反悔,他会计较,说话不算数。你必须履行诺言。
姥姥不像我惯外孙,小家伙心里明镜似的。心里有想法了,试探性地跟姥姥说,被拒绝后,再不纠缠了。每次问他,谁送你到幼儿园,或者谁去幼儿园接你,他会说,姥爷。我的办公室离家很近,偶尔带他去。到了办公室任他折腾。一会儿要玩电脑,看动画片,一会儿翻我的报刊,弄一地,单位同事结婚送的喜糖,被他看见了,瓜子、糖块、花生摊一茶几。反正想干啥干啥。我坐在旁边观察他,那股认真劲儿很可爱。男孩天生调皮、捣蛋,你不让他玩,是没有尊重他的天性。所以,只要不过分,是应该默许的。
外孙趁我们不注意,把卫生间的手纸从这个屋滚到那个屋,高兴地嗷嗷叫。他按照幼儿园老师教的方式走直线。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有些坏习惯,他也学。有时候,我会把他尿盆的尿倒在花盆里浇花,被他看见了,自己干脆直接尿进花盆里。我早上刷牙时,喜欢走来走去,被他看见了,跟着学,也在房间里来回转。
不管干什么,外孙小心翼翼,很少莽撞。这是他的脾性,打一岁多开始,干任何事都是如此。关抽屉时,小手指头翘得高高的,只怕被夹了。女儿在居住的小区给报了个游泳班,每次看着别的小朋友滑滑梯,他只站在滑梯上看,不滑。他害怕。
外孙跟别的小男孩不一样,不喜欢玩枪、变形金刚等玩具,喜欢把手头的玩具分门别类,开个商店、药店、冰淇淋店,然后有模有样地向你兜售。非常认真,非常专注,完全进入忘我境地。每当你买了他的东西后,他还要让你尝尝好吃不,你一定要表演得很真才行,否则他不认可。他喜欢草莓冰淇淋,动不动就是草莓味的,尝尝是不是?有时候跟他玩,还真能进入状态,进入儿童世界,那种天真烂漫的样子,心里有种无法描述的温暖在涌动。他还有个工具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喜欢拿着这些工具在家里这儿修修,那儿拧拧,大人要是维修管道什么的,他要么参与进来,要么站在旁边仔细看。工具箱里有把锯子,他拿上锯子锯花木,模仿动画片里的光头强。还有,喜欢把一堆玩具连起来,绑在自己的车车上,说是垃圾车,有时候接上根水管说是消防车,反正变着花样的玩。看他玩是一种享受,陪他玩也是一种享受。跟他在一起,你就成了孩子。孩童世界是最纯真的世界。我喜欢默默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小孩子也有无聊的时候。这时,他会找你,如果你拒绝了,他的脸上也会显出无奈之色,不情愿地转身而去。如果看出这些深层的东西,你会走到他的身边,高兴地说,来,我们一块儿玩吧。他立马转忧为喜,跟你玩。
玩的时候,嗨天嗨地,玩具弄下一大堆,让他收拾时就难了。他就叫我,姥爷帮我收拾。我说,你呢?他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说,我还有其他事呢。反正不干。我心甘情愿地闷着头,帮他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
他的手指甲长了,我给他剪,他一再给我说,别把肉肉剪了。越是提醒我越紧张,小孩的指头很小,指甲细细一条,再加上夜间视线不好。我真的把肉肉剪了,而且挺严重,出了血,这下捅了马蜂窝。外孙连哭带数落,给你说了别把我肉肉剪了,你怎么不听啊。这句话一晚上重复了数十遍。我很愧疚,最后我是泪流满面,也哭得很伤心。人家说得对啊,我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做错了。外孙对自己那么小心,而我却疏忽大意,剪了人家的肉肉,罪过啊罪过。那天晚上,外孙哭,我也哭。场面几近失控,好在当时家里就我俩人。外孙就是我的心头肉,剪了他的肉肉,就是剪了我的肉,能不疼吗。
外孙两岁那年的冬天,他的姨姥来了,住在女儿那个屋。外孙嫌住他妈妈的屋了,但是,他不直说,绕着圈问姨姥,你还不上班啊?姨姥说,我退休了不上班。外孙不管她的解释,坚持说,没事,上班去吧。大家都没在意他说这话的目的,一个小屁孩,能有啥目的呢,随便问问而已,没当回事。第二天,姨姥发现放在枕头旁边的手机在地下,很纳闷。自己不可能把手机掉到地下。第三天又出现这个情况,这才引起她的重视。是不是小外孙干的呢,仔细想他这些日子说过的话,推断肯定是小家伙所为。一问,外孙毫不讳言,承认是他干的。一家人哈哈大笑。都说,小家伙人小鬼大,替他妈妈维权呢。人小主意真,知道是他妈妈的屋子,别人占了就是侵占,必须想方设法要回来。
有次,晚上睡觉时,我们不知怎么惹外孙不高兴了,小家伙二话不说,下床就去他妈妈的屋子睡觉去了——女儿平时不在我们家。我以为他会害怕,一会儿就过来了。等了片刻不见动静,我过去一看,人家睡着了。我只能悄悄睡在他旁边。第二天早上,他还没醒,我就起来了。外孙起床后,很惊讶地问,昨晚谁在这儿睡了?我疏忽了,没有收拾床铺,被他发现了。
外孙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小时候,如何如何。把人笑的。多大个人,还小时候呢。仔细想,这话没毛病啊。虽然他只有三岁,他也有小时候呀。三岁时,说起两岁时的事不就是小时候吗?
三岁外孙的故事,很多很多,几乎每天都有惊喜。我总在想,应该记下那些精彩的故事,无事时翻翻会成美好的回忆。或者留给外孙,等他长大后,甚至像我这把年纪时,翻看,肯定更有意义。我也只是想过而已,懒得动笔。反过来又思忖,其实不必要记录,外孙长大后,如果他天资聪颖,自然会记得三岁时的故事。这何尝不是验证他三岁记忆力的一种方式呢。
今年一月中旬,外孙随爷爷奶奶去澳洲旅行。原本过完年回来,结果遇到了新冠肺炎的全球大爆发,他四岁的生日在澳洲过的。三月中旬才从澳洲回来,还要在奶奶家隔离14天。我们已经有两个多月没见外孙了。那天,跟他视频时,外孙说,我都不知道姥姥家是什么样子了。听得我眼里一阵阵潮热。姥姥问他,还会背诗吗?外孙说,都忘了。姥姥提示了几首,他还能接住。他姥姥着急了,又在拼多多上购买了一堆书,准备等外孙来我家时,继续教他背古诗、学拼音。她曾说过,央视诗词大会的那个小男孩五岁,背那么多古诗。言外之意,外孙不仅要做到,还要超过。
外孙一旦得知姥姥这个目的后,肯定又要进行一番斗智斗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