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春生的头像

陈春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7
分享

回味西藏那段旅行连载

  (二)雪域圣城——拉萨

告别了林芝,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踏上了返回拉萨的路,途中我们又来到了距离林芝八一镇75公里秀巴千年古堡游览。

秀巴古堡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西藏年代最古老、历史最悠久、古堡群最密集、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古堡群。秀巴古堡群原有7座古堡,据说是按照北斗七星阵排列的,两座因长期受风雨侵蚀而倒塌,现存高低不同的3个堡垒,有2个已非常危险,目前只有1个可进入。在当地藏族百姓的传说中,秀巴村一带是格萨尔王征服妖魔的第一个战场。因为秀巴古堡是钦巴哪波妖魔居住的堡垒,妖魔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而格萨尔王的部队无所屏蔽,苦战三年都没有攻下秀巴古堡。后来格萨尔王在睡梦中得到神佛指点:妖魔在黎明时分法力最弱,此时用弓箭攻打必定成功。于是格萨尔王派遣得力干将率领一支由神箭手组成的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登上秀巴村对面的山顶,天刚破晓,一支支利箭射向古堡,妖魔猝不及防,待要施展法力,可惜败局已定,只得束手就擒。至今,秀巴村山顶巨石上仍留有箭痕。

秀巴古堡,五座千年古堡,传说不一。

一说,古堡是钦巴哪波妖魔居住的堡垒,民族英雄格萨尔率兵战胜妖魔,所以有“格萨尔古堡”之称。

还有一说,古堡是松赞干布当年在征战中,为方便军队之间联络而建的“戎堡”,即烽火台。

当地立的石碑上刻的名称是“格萨尔古堡”。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早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西藏高原、青海湖畔、四川康藏地区、云南孔雀之乡等地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们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古堡群中间,有格萨尔王的点将台遗址,说明格萨尔王曾在此驻过军。

古堡群掩映在古木绿树林中,步入其中给人们一种身陷在古战场的感觉, 给人们一种别样的风格,历经千年依然耸立云天,充分展示了古代藏民族精湛的建筑工艺,它有一种独有的美感,它的美感让人们感受到古代人民的伟大, 是一种独有的风景魅力 ,有着独特的风格感 ,给人们别样的美丽 ,有着绝对的神话和传说。整个古堡群是被一个方阵所环绕包围的,古宅残垣颓墙,老树枯木断枝,古堡冲天而立,旧石悄然垒齐。走在其间,有种凄凉,有种神秘,还有种惶恐。除此以外,你还能欣赏到西藏最大的转经筒、格萨尔点将台、经帆塔、蓝孔雀等文化自然奇观。

整个古堡的建筑风格很奇特,是用一块块的天然石片和木板堆砌而成,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天然石片,却能修筑成规整的多边形建筑,穿越千年时空,历经千年风雨磨砺,古堡仍巍然挺立在尼洋河畔。置身古堡,似听到千年的金戈铁马声仍在耳畔回荡。

大巴车沿着川藏公路行驶,一路上大多都是在爬山。到达米拉山口,汽车稍作休整,我们都下了车,休息拍照,还好大家状态很好,还没有人出现不适现象。山口海拔5013米,是川藏公路的最高点。 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走动需放慢脚步,不可做剧烈运动。站在山口,一任山风劲吹。放眼四望,豪气顿生蓝天白云下,米拉山顶终年积雪。山口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神牛昂首向天,长犇嘶吼,威风凛凛。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飘撒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有经文的隆达,巨大的经幡柱连地接天。米拉山口的风很大,经幡在山风中呼呼作响,使得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迎风摇曳飘扬,据说,在此拴上经幡,山风可为行人代颂经文,将虔诚的愿望传达给上苍神灵,祝福平安吉祥。站在山口,眺望蓝天白云雪山;迎着大风,看着随风飘曳的经幡;随着海拔升高,我们的灵魂也得到了不断的升华。

米拉山口是林芝和拉萨的分界线,东西两侧风景完全不同,反差极大,米拉山以西拉萨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一座山成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我们傍晚到了拉萨,在白塔附近散团,没有先回酒店,大家纷纷来到布达拉宫广场,等待夜幕降临去欣赏夜晚的布达拉宫。

虽然天色将晚,看到路边仍有朝圣者磕着长头往那布达拉宫走去。

夜幕降临,华灯竞放,照亮了雄伟的布达拉宫。夜晚的布达拉宫在景观灯的装点下更显壮美和神奇。伴随着昂扬的乐曲,布达拉宫广场南端的音乐喷泉水光冲天,人潮从四面八方涌来,尽情领略布达拉宫的迷人夜景。

白天的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晚上的布达拉宫在繁星闪烁的夜幕衬托下,又显得如同天宫一般高高在上神秘莫测。那种慑人心魄的威严和神秘让人从心底敬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心灵上的冲击力。透过宫中厚厚的窗口闪现出的灯光若隐若现,使得此时的深宫圣殿更显神秘,恍忽中不知它是天上还是人间。拉萨的夜空是透明的,纯净的,素雅的,在这样海拔这样清凉而神秘的夜里,夜色中的布达拉宫,给人以无与伦比的美,在景观灯的映射下布达拉宫清晰着所有的轮廓,星星在它的周围闪烁。清风中,感受着不寻常的拉萨之夜,一颗繁复的尘心顿时安静下来,慢慢地浸淫在这纯净的夜色之中,和游人一起尽情地演绎着夜的妖娆……。

广场上,喷泉伴着优美的音乐,潇洒恣意地涌出形态各异的水柱,湿润的水雾在广场弥散,给人送来凉爽和惬意,微风轻轻拂过面庞感觉是那么的温柔。此时布达拉宫倒影映入水池中,美仑美奂,简直是美极了。人们悠闲地观赏着音乐喷泉千变万化的舞姿,空中也不时的飘荡着《天路》、《走进西藏》、《坐上火车去拉萨》、《翻身农奴把歌唱》……等反映西藏的动人歌曲,这是一个灯的海洋和音乐的世界。站在广场上远眺布达拉宫,成组的射灯映照在布达拉宫的外墙上,亦梦亦幻。整个广场上成了人的海洋,很多人随着音乐和歌声跳起了藏族郭庄舞,

夜晚的拉萨,车辆也是川流不息的,因明天还要起早排队参观布达拉宫,我们只能依依不舍的暂时告别夜色中美丽的布达拉宫,打车去往酒店。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打车来到了布达拉宫。“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殊胜的普陀罗,布达拉宫由此得名。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初是藏王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17世纪重建,为世代达赖喇嘛东宫居所。它如天上的楼宇衔接在山巅,四周洁白的宫殿,环绕着正中的红宫。绿树掩映远望如象牙塔,犹如高山的雪莲花。白云与它相依,蓝天与它为伴。还没到近前,就看到参观的人流排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布达拉宫每天对游客发放的门票数量是有限的,要参观布达拉宫必须提前至少十多天在网上预定门票,拉萨订票地点是布达拉宫西门那边,如果第一次来拉萨不知道这些就麻烦,购不到票就进不去布达拉宫参观,会给西藏之行增添一种烦脑和遗憾。我们比较省心来之前,桂芝已委托拉萨铁道饭店的同事我给们订好了参观的门票,这让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布达拉宫近在咫尺,以饱经千年风雨沧桑后的安宁,为你敞开尘寰静默的门扉。布达拉宫依山而筑,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它是西藏文化艺术的精华,它的建筑艺术还融会了印度、尼泊尔等富有宗教特色的装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雪域拉萨这片圣地上。

晨光照耀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古老的宫殿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几只雄鹰从布宫顶上盘旋而过,恍如昔日主人捎来的信物。沿着"之"字形白色边玛墙,拾阶而上。边玛墙承接着白宫,红宫端坐于顶。整个宫殿通身唯有四色:红色象征权威,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庄严,黄色象征繁荣。听着导游的讲解,我的脚步走近了这神秘,圣洁的宫殿。导游告诉我们,布达拉宫有近两千个房间,如果要走完所有房间,恐怕需要几天时间。由于时间和开放的限制,我们只能参观部分殿堂。布达拉宫内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有佛堂、经堂、灵塔殿、诵经室等。宫室内藏香迷漫,酥油灯花安然,绽放,像是佛心一段静穆时光。置身于殿中,就如翻开历史的画卷。思绪被带到悠悠数千年,不禁让人感叹,先祖们给我们后人留下怎样丰厚的遗产。我们看到了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和主持事务的殿堂。殿堂的墙上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壁画,室内陈设着许多佛像,这些佛像用金、银、铜、玉或檀香木等雕铸,造型生动。我们还看到了历代达赖喇嘛的真身灵塔。灵塔一共有八座,其中五世达赖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平时在画册上看到布达拉宫分红白两色调子,以为是因美观而搭配,其实不然,那是有白宫,红宫之分的。白宫的主体是达赖的寝宫和朝政的地方。红宫则是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所建,主体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我们平时看到的红色墙,不是红砖,也不是水泥,是用藏草,牛毛和糯米垒砌而成的,这也是令人称奇的地方。

通过导游介绍,我们得知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三大系统之一。达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大活佛系统。西藏全民信教,无论是寺庙,还是普通藏民家庭,大多供奉着达赖和班禅的画像,他们认为达赖和班禅是天上的太阳和月亮。

听所有来过西藏的人说过,到西藏不去布达拉宫,等于没到西藏。这话不过份。追寻布达拉宫而来,只为探寻它神秘色彩。

走出布达拉宫下得山来,我们又来到布达拉宫广场。站在广场上看,白天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一座庞大的建筑群,依山而筑,以岩崖为基石,以雄峰为屋梁,山为阶梯,云为装束,巍然屹立在蓝天下,极具神韵,有着摄人魂魄的魅力。望着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我又忍不住想起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那首著名情诗:“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一个活佛,却因情诗而声名远扬;松赞干布,一个首领,却因统一西藏而成为雪域之王。文成公主,这位美丽的汉族女子,因为联姻而走进西藏。她带进西藏的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的等身像,还有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因此她也成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援藏干部,汉文化的传播者,藏汉情缘也因她而拉开帷幕。

八角街离布达拉宫不远,我们步行来到八角街上。八角街也叫“八廓街”,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老商业街,这条街在拉萨是最繁华的、也是拉萨保留最完整的街道。它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风土人情的集结地。说到西藏拉萨,往往会说到八角街,它也可以称之为拉萨的商业及文化中心,比肩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皇庙,南京的夫子庙,所以,许多旅游者到了拉萨,必到八角街游览和购物。

八角街是六角环形街道,仿佛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的大昭寺就是钟轴。街区之内,僻巷幽幽,曲途自通,宫厦套着百屋,傍着古寺,弥漫着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我们沿途看到街道两旁商店林立,摊贩聚集,熙来攘往,热闹非凡。走在街上,看到的大多是藏民,偶尔看到手持摇经筒的中老年藏族妇女。街道两旁的店铺中摆着琳琅满目的藏族手工艺品,有色泽鲜艳的卡垫,有独具特色的藏帽,有古色古香的木碗,有各种不同质地的手镯、项链……淋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走出八角街,我们来到大昭寺的正门。

在西藏,流传着“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据说公元7世纪时,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先后迎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当时,拉萨是一片肥沃的草场。文成公主察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决定把大昭寺建在一个湖的中心,为的是驱邪镇魔。据说,文成公主曾亲自画了一幅雪域高原的地形图,她把藏区形象地画成一个魔女的样子,并在图中标出了修建大昭寺的位置。当时人们无法把石头运到沼泽地中,致使工期一再拖延,最后是靠山羊把石头背到湖中,填平地面,修建大昭寺。为了纪念山羊的功绩,大昭寺还设了一个供奉神羊的殿堂,以供后人纪念。

大昭寺门前,有藏人全身匍匐在地上,有的转着经筒, 寺前经幡飘舞,鎏金宝瓶金光灿烂,人头攒动,看不清门口在哪,只听见“哗啦!”“哗啦!”的声音。走近一看,完全被眼见的情景惊呆了,许多人跪在那磕长头。随着念经的节拍,几十上百人双手合十上举,全身完全匍匐在地,手上的木板与地面摩擦发出有节律的声音。让我们更加感到大昭寺的神圣和尊严。进得寺内烟雾缭绕,万盏酥油灯长明,绕大殿一周共有365个经筒,预示一年365天,每一个经筒代表一天,转动经筒时要顺时针一一转动,据说经桶藏有经卷,每转动一次经筒,如同读了一遍经书,又靠近佛祖一步。信众与游人多得挤不动,再加上拉萨海拔高,空气本来就稀薄,在寺庙内呼吸有些困难。寺内主要佛殿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据说是文成公主从大唐请来的)、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殿、藏王殿等。各种木雕、壁画非常精美。

上到大昭寺金顶,从金顶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放眼望去,又可以看到远处山上的布达拉宫耸立在红山之上,可以看到连绵的雪山草地。金顶上可以拍照,赶紧拿起相机把这美好的画面留下。在藏民心中大昭寺的地位仅次于布达拉宫,有一种说法是“去拉萨没去大昭寺,就等于没去拉萨,”大昭寺也是藏民朝拜的圣地。

拉萨是一个朝圣的地方。在拉萨的两天,走过大小寺院,一路走来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完全被虔诚的信仰所震撼。几乎每到一个寺院都能看到藏族人手捏小勺,或背或拎着酥油桶,每到佛像前,都要用小勺挖出一点酥油,添在佛龛前的佛灯里,或者端一盏酥油灯,走过殿内每盏佛灯前,都毕恭毕敬地递上手中的酥油灯,给佛灯添上一点酥油。藏族人活的特别率性,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叩拜、祈祷,只为心中与生俱来、坚不可摧的信仰。一个虔诚而又浪漫的民族,他们为梦想而活着。为了梦想他们甘愿受苦,为了信仰他们五体投地。

在各处寺院及罗布林卡,西藏搏物馆转了两日后,晚上回到酒店,收拾好行囊准备乘坐明天早上的火车返回兰州。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拉萨火车站。

拉萨火车站坐落在拉萨河南岸。广场的地板全部用方形砖铺砌,广场的正前方竖起一根高高的旗杆,旗杆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站在广场上往拉萨河对面眺望,巨大的山体中间座落着一个大寺院,若隐若现,往西看可遥望到雄伟的布达拉宫。

望着那高高耸立在红山顶上庄严雄伟的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是那样圣洁,如一朵高天上盛开的雪莲花。看那宫殿金色屋顶,想起过松赞干布的王子复仇记,想起六世达赖喇嘛央仓嘉错的传奇,想起藏传佛教上千年来的风风雨雨。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前伟岸的松赞干布,站在红山之巅深情地迎候来自大唐美丽的文成公主……这时候,便会在壮丽山川这道风景之外看到另外一个西藏,一个更久远更神奇如诗如画般的西藏。

这里,有最壮观的山川河流。这里,有最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有最浓厚的宗教情怀。这里,有最朴实的西藏人民。这里的天比任何地方都蓝。这里的雪比任何地方都白。在这空灵的高原,在这至诚的土地上,看着飘扬着的金色旗幡,心灵会随着飘舞的幡旗一起飞升,抛去尘世喧嚣,你的心灵深处会流出涓涓清泉,让你经受一次洗礼。

也许,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

 本文2018-06-15首发于《河西文艺》2018第175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