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春生的头像

陈春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2
分享

小镇正月闹元宵

大年初一便乘去上班,坐在空荡荡的公交车里,就司机和我,平时拥堵的城市交通今天却格外通畅,大街上与往日里相比却显得格外冷清,公交车在通畅的路上行驶,一直到终点站就我一个乘客,一路上也没上下乘客,付了两元的车费却享受了包车待遇,与早些年城市春节的热闹景象相比现在的城市过年的味道淡了许多,这几年城市被钢筋水泥包裹,住在高楼大厦里人们邻里之间缺少往来,感情淡漠,以往的邻里之间的亲情也消失殆尽,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也只能在书本上记忆中见到,加上现在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让“爆竹声中一岁除,红红火火过大年”,不再呈现,让欢乐喜庆的“春节”这一重大中国传统节日失去了它往日的色彩,城市不再喧嚣热闹,人们想往过去,回忆曾经的春节红火热闹的场景,人们逃离了城市,去小镇,去往乡下,去找回过去的开心欢乐,去感受那纯洁的人间真情,去品味记忆中曾经的年味。

说到年味,忘不了大西北白雪皑皑雄浑壮美的祁连山,忘不了祁连雪水滋养的凉州古城,忘不了凉州古城边上的铁路小镇的年,忘不了已经调离到各地的小镇铁路人,那因铁路而生的小镇,浓浓的年的味道,在沉寂的大漠戈壁,无论工作条件是多么艰辛还是困难,吃苦耐劳,淳朴厚道,乐观豁达被铁路人一代代传承,小镇的年,浓的是乡土,乡情,乡恋,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方言演化成的铁路人特有的乡音,浓的是全国各地的文化在这里汇聚,风俗文化!饮食文化,各种节日文化,这些个南北文化在此交溶,形成了小镇铁路人特有的文化。在这些文化中春节文化最为浓厚。

春节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南北过春节习俗不同,所以讲究的习俗也特别多,这些习俗蕴含了我们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老礼儿,未来也将由孩子们身上传承,因此,小镇铁路人吸收了南北春节文化习俗的精华,形成了小镇铁路人新的春节文化习俗。

大年初一早早起床去给街坊邻居拜年,有时候一开门,白雪皑皑,瑞雪兆丰年,小镇铁路人穿戴新衣帽,人们踩着咔咔的白雪,各单位同事领导走家串户互相拜年,恭贺新春。孩子们在欢快的堆雪人。小镇铁路人融合了南北春节文化的习俗正月里是不能剃头的,有正月理头慌舅(对于舅舅不吉利)的说法,要剃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拜年的礼物让我们更兴奋。一大帮小孩儿穿着漂亮的新衣成群结伴去街坊邻居家拜年,说吉利话要糖吃。那时候不给红包,去了,毎人都能得到瓜子花生、糖果。口袋装得鼓鼓囔囔的塞不下了,干脆拿个塑料袋来装。我们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好玩,热闹。

记忆里,小时候的春节几乎年年都有雪,在纷纷扬扬的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滑冰车,抽陀螺,……好玩极了。天气尽管寒冷,可厚厚的棉衣,让我们的心总是暖和的。

大年初二,按北方人的风俗,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按照这一习俗,初二要吃面的,图的是条条顺順,意喻着一年顺顺当当,还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在南方,有些一地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但小镇铁路人溶合了南北风俗,因铁路人特有的工作性质,初一,初二,初三都有女儿回娘家的,有的因为工作除夕没赶上年夜饭,今天兄弟姐妹在一块在吃一顿年饭,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里来是新春,小镇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爆竹声声,幸福洋溢在小镇铁路人们的脸上。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乐的秧歌扭起来,平时紧张忙碌,安宁的小镇沸腾了,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还有附近的乡村的老乡们,来到马路边上,欣赏各单位制作编排的花车游行,热热闹闹的社火大秧歌,各单位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都是花车、社火、秧歌的参与者,各种由汽车装饰制作的色彩缤纷的花车;有十二生肖花车,有火车造型的花车,还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花车……等。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小镇一派祥和,喜兴。小镇铁路花车、社火秧歌形成了一种铁路人的春节文化习俗,火爆泼辣,粗犷欢乐的动作,乐观豁达,豪放英武的气质和朴实、风趣的表演风格,让人难以忘怀。

舞狮者把两头狮舞的活灵活现,坐轿的,骑驴的,耍船的,还有猪八戒背媳妇,让围观者忍俊不禁,踩高跷,扭秧歌,男女各半,每个人踩着高跷,都扮有不同的角色,如孙悟空、白骨精,猪八戒、唐僧、青蛇、白蛇、许仙、踩高跷舞扇子的技艺要高,表演时,演员用上好的麻绳把高跷绑在小腿上。演员身穿彩裙、花袄,彩裤、彩带,头戴花山;右手持大花扇,左手持花手绢儿,上装一条线,下装左右串。伴着喧天的锣鼓,声声唢呐,演员们双臂上下摆动,扔、跨、蹉、别、拧等动作潇洒漂亮,二龙戏珠、三连环、四面斗、十字梅、龙摆尾等功夫花样翻新,场面热情奔放,舞龙舞狮,走高跷,摆旱船,锣鼓声惊心动魄,唢呐声回肠荡气,虽说都是各单位临时抽调的业余的演员,那功底也不容小觑,舞狮、划旱船的队伍走街串巷,或许是为冬季苍白的铁路小镇添彩,舞狮和旱船队伍的后面往往都跟着一个秧歌方阵,花花绿绿、姹紫嫣红的姑娘大姐大嫂还有大妈们,满脸喜悦地扭动着腰身,爱好热闹的孩子和大人们相互跟着在大街上形成一条欢腾的巨龙,我们追着锣鼓声,走过一马路,来到二马路,虽然节目都是相同的,但我们仍然不厌其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最重要是那个欢乐的气氛,那份朴实的热闹,,把小镇铁路人热烈奔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份小镇铁路人知足常乐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现在哪怕天王天后级的明星都无法演绎的。

但这些仅仅都是正月里的序曲,难以成规模。下午舞狮耍船的时候,还有一项准备工作不能忘,那就是摆花灯,铁路分局所属各单位;车、机、工、电、辆的花灯往往在初五或稍微靠前时间进行,各单位都要把自己单位的灯笼作品搬到街心花园指定的位置安装就位。龙灯,风灯,西瓜灯,鲤鱼灯,茄子灯,还有那翠绿的白菜灯……,我所在的机务段每年也要代表单位制作一组花灯参展,每年制作的灯都以安全行车为主题,制作了安全行车的“安全灯”,两旁制作的对联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或者是“安全正点,争当先行”,在众多花灯中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的作品。

此时的街心花园张灯结彩,来此观灯的不仅是小镇上的人,有附近乡村的老百姓,还有从城里开车来的男女老少,可谓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各种色彩的灯笼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花灯式样繁多,造型美观,新颖别致,有玲珑剔透的宫灯,有活灵活现的走马灯,有栩栩如生的动物灯;老虎灯、金鱼灯、猴子灯、龙灯、兔子灯、孙悟空、猪八戒灯……这些花灯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彰显各单位性质的广告灯,有吉祥如意的荷花灯,有舞姿婆娑的仙女灯,有红彤彤的霓虹灯,有色彩鲜艳的孔雀灯..把正月里的夜晚打扮得绚丽多姿,给铁路小镇披上了节日的盛装,金鱼灯不仅制作精致、美观、大方,而且尾鳍、鳃都能动,更有趣的是,它还不断地吐着泡泡呢,千姿百态的宫灯:跑马灯、龙灯、唐老鸭米老鼠灯、孔雀开屏灯看得小镇人眼花缭乱,也不知先看什么好,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人看得目瞪口呆。、小镇此时灯光辉煌,人声鼎沸。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赏,栩栩如生的年年有鱼灯,形象逼真的荷花灯,古朴典雅的宫灯——各式各样的灯笼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精细,真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正月里的重场戏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翻开汉文化节典,寻找元宵节的味道,一曲远古的传唱,扯出字丽墨香,偷遛古院书斋,弥漫千古历时,烟薰我空下,随影古风长衫,披发持笛,酌酒独醉,低吟轻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这一晚,不论深闺淑古,还是平民百姓,均可制灯玩赏,出游戏闹。

元宵节少不了的是元宵,年的喜庆气氛延续到今天,算是又一个高潮,从大年初五开始铁路供应站、大商店、地区食堂就陆陆续续地有元宵卖,在那个时代,一包元宵便是美好的记忆,尽管内容如此单调,核桃、花生、芝麻,有限的几种馅料,甚至有些略微发硬,但是己足以让唇齿留香多日。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淡淡的糯米香,乳白的汤,小镇铁路人最深的记忆一定是这种简单快乐。在每一年的第一个农历十五,人们祈祷生活就像天上的月亮,圆满美好!那一个个包裹着芝麻、花生、枣、糖类等各种各样馅儿的小圆球,寄托着人们无边的美好愿望和甜蜜祝福!

在小镇北方人称呼元宵叫“元宵”而南方人则叫“汤团”、“汤圆”,南北方“闹元宵”也还是略有不同的。南方偏重舞狮和放烟火,北方则以扎花灯划旱船猜灯谜为重。铁路俱乐部(后发展成文化宫)每年都有猜灯谜活动,俱乐部里人声鼎沸,五颜六色的彩色灯谜被一根根绳索串起悬挂于半空,每人都开动智力,感觉猜中的就可以撕下谜语到主持人那里兑奖,奖品一般都是铅笔橡皮或作业本。猜出来的人在大家嫉妒羡慕的掌声中得意洋洋领走铅笔或橡皮。我生活的铁路小镇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是南北文化融合之地,非常有幸的是两种文化我都得以见识体味,离别二十载至今仍难以忘怀。

正月十五的晚上再也没有年三十守岁的辛苦了,十五的晚上则是痛痛快快地玩,包括家长平时不让玩的“火”也可以尽情玩耍了。每一栋平房,窑洞房,楼房里的孩子都会点起自己制作的纸灯笼,把蜡烛放在灯笼里点燃,撑起一个小棍吊着,几个孩子排成队走街串巷,偶然有风吹来或者彼此碰撞把蜡烛碰到,纸灯笼就会立刻燃烧起来,没人会哭泣反而都快乐地围着灯笼笑成一团。当灯笼里的蜡烛烧完后,我们这些孩子都舍不得回家。

看完花灯,活动还没有结束,人们急急向小镇铁路俱乐部(后发展成文化宫)广场奔去,那里的重头戏就要开场。

元宵节那一天最热闹的重头戏没过于放礼花了,俱乐部(后发展成文化宫)铁路分局组织的元宵焰火晚会将在此举行,人们纷纷从家里走了出来,还有附近乡村的老百姓以及从城里来的人,每个人都带着愉悦的心情。摩肩接踵的不断从大门涌入,人越聚越多。都站在了各自认为最佳观赏烟花的位置。夜幕降临,先是焰火,焰火后突然“砰”一个“大银花”拔地而起,只见“嗖嗖”几只烟火像离弦的箭飞向天空,在空中绽开了美丽的笑脸。看,一只像龙一样的烟花冲上天了,一炸五颜六色的花点儿就在天上飞舞,过了一会儿又不见了。忽然“通”一声,许多大红球奔上天,“啪”的一声,化作千万个小星星飞溅而下,还拖着长长,亮亮的尾巴!一个个争先恐后跑上天,有的像流星直奔人间。那空中绽放的礼花,有的似孔雀开屏,有的似金花四溅。时而像仙女撒花,时而像火焰争锋,时而像彩蝶飞舞,时而像含苞欲放,花瓣如雨,纷纷坠落,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 像凤凰展翅巨龙腾飞;像火树烂漫虹彩狂舞。红的象征着喜庆,蓝的象征着祥和,绿的象征着生机,黄的象征着温暖,紫的象征着浪漫五颜六色,叫人陶醉,使人迷恋,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她一张张浅黄,银白,洗绿,淡紫,清蓝,粉红的笑脸,美不胜收,人越来越多了,笑声越来越响了,此时,漆黑的夜空成了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人群立刻沸腾起来,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着,烟花把铁路小镇的夜幕装扮得格外耀眼,这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伴随着洪亮的礼花炮声,烟花在火焰中响起。人们的心中,也燃起了期望之火。远处的爆竹声与礼花在空中荡漾,在人们脑海里回荡,在大地上飞舞,舞动的是期望,绽放的是完美,传播的是喜庆,洒下的是欢声笑语。小镇热闹的元宵之夜,烟火礼花映红了围观者的张张笑脸。

漂亮的礼花,绽开,落下,一瞬间的美丽,一瞬间的光彩。那一刻,整个小镇都属于它们,整个小镇随着它们的绽放而光彩一瞬,多么美丽的烟花,仿佛寄托着小镇铁路人美好的期望,幸福的明天。

烟花姹紫嫣红,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就象小镇的今天,随着铁路分局的撤销,站段合并,一部分铁路人离开了小镇,小镇的元宵文化节俗功能,渐被日常生活淡化,人们逐渐失去了曾共同的精神兴趣,曾轰轰烈烈的小镇铁路人元宵文化节俗已简而化之。小镇曾经拥有的繁华热闹不再有,就象这烟花在寂静的夜空中爆开时,绽放出七彩的美丽,让人忘记了它在爆发时的巨大的响声,忘记夜空的寂静,破灭前的壮丽,为的就是留下美丽的倩影,直至灰飞烟灭。即使烟花的美丽是短崭的,绽放过程是短暂的。但是正因那种美丽,从而换来人们的快乐,幸福;换来人们的一声赞叹。

元宵节里看完过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烟花在甜蜜间就变成彼岸的重温和记忆,留下的是记忆中的美好回忆。

 本文2017年02日06日首发于《祁连山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