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书波
坚忍,有为,感恩,孝老,责任,这就是青年教师吴叶的追求。在刻苦自励精神的鼓舞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关怀下,她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面对艰难困苦,她坚强不屈,奋发有为,知恩报恩,尊老孝亲,勇担责任。
吴叶离不开爷爷,爷爷也离不开吴叶,两个原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生命体,凝结成血浓于水的完全不能割舍的亲情。这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绵绵不绝,一老一少演绎出了养孝大义,谱写出了一曲新时代年轻教师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的赞歌。
毫无疑问,吴叶是值得广大教师及青年人学习的先进典型。
——题记
2011年的初春,乍暖还寒。
在上蔡一高一所公寓里,我们见到了青年教师吴叶和吴改名。很明显,与住在这里的其他人相比,吴叶显得有些特别,她不是一个人住,而是和一位90岁的老人生活在一起。这位年迈的老人,27年来一直被吴叶称做爷爷,实际上是她的养父。
吴叶居住的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却整洁而又温馨。“我这孙女养得值,天下少有这样孝顺的孩子。”见到我们,吴改名老人说:“自从我双腿摔伤不方便走路开始,我的生活起居全靠她一个人,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累。”
“在我小的时候,没有爷爷就没有我的命;在爷爷老的时候,没有我爷爷也活不下去。爷爷和我互为精神支柱,我和爷爷相依为命!有人说带着爷爷是累赘,可我不能没有爷爷,我从来就没觉得他给我带来过什么不便。爷爷和我的感情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吴叶眼含热泪地说道。
爷孙俩深情地回忆起过去难忘的那一幕幕往事……
出生不久遭遗弃 爱的力量助她成长
提起吴叶的身世,吴改名说:“叶儿是黄连命,从根苦到了梢。”
吴改名是上蔡县黄埠镇黄埠村人。1984年的冬天,天气寒冷异常。当年62岁的他每天拉着架子车出门捡废品,老伴儿则在街边摆个小货摊儿,卖袜子、针线等零碎小杂货。他们虽说膝下无儿无女,日子倒也过得安逸。这年冬月的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刚出生的女婴被人弃在路边没人要,觉得太可怜了,就跟老伴儿商量抱过来自己养。
“捡回家那天,风很大,刮得地上的落在地上的树叶乱飞跑,就顺口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叶’。”吴改名老人说,“由于我俩和孩子的年龄差距太大,就让孩子喊我俩爷爷奶奶。”
吴改名夫妇把吴叶看做自己的亲生女儿,竭尽所能让吴叶享受人间的温暖。“从我记事起,爷爷奶奶就很疼爱我。”吴叶追忆道,“爷爷当时烟瘾大,爱喝酒。但为了把我拉扯大硬是戒了烟酒,省下钱给我买吃的喝的。尽管爷爷奶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鼓励我好好上学。早上,给我蒸油卷,二老吃黑面馍。中午,给我煮两个鸡蛋。”
“苦水里泡大的孩子好养。”老人说,“叶儿从小就懂事儿,七八岁时就能帮奶奶烧火做饭洗碗筷了,有时还跟我一块捡废品。”
吴叶上学后,直到小学三年级她都是班里的优秀生。
1995年4月的一天,奶奶因病去世了,这对吴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雷。“那时候,为了给奶奶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不少街坊邻居的钱。”吴叶哽咽着说。安葬了奶奶之后,吴叶不得不辍学回到家里帮助爷爷捡废品还债。
在辍学的那段日子里,吴叶舍不得花爷爷给的零花钱,就用这些钱买来毛线给爷爷织起毛衣。因为那些毛线是分几次买来的,颜色不免杂七杂八。爷爷却很高兴,穿上后就不愿脱下来,逢人就夸吴叶孝顺。
对于吴叶的失学,老师深感痛惜。过了一年多,“希望工程”的春风吹到了黄埠,这才使吴叶重新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她从五年级上起,成绩在班里仍很突出。
吴叶的学习环境相当艰苦。尽管学校免除了她所有费用,可她家的生活却一天比一天艰难。70多岁的爷爷腿脚不灵便,再也走不了远路捡废品,这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几乎断绝。“当时家里穷,照明不用电而是点油灯,家里没炒过菜。”吴改名老人说,“叶儿懂事儿,她从来没喊过一声苦。”
“那时听到邻居家油锅里的炒菜声,闻到随风飘来的香味,我都会陶醉一番。我甚至幻想:什么时候能和爷爷一起吃一顿炒菜,那该多么幸福啊!”吴叶回忆道。多年来,吴叶一直穿别人给的旧衣服,偶尔穿一回新衣就会高兴好几天。对此,吴叶坦言:生活就是这样,叫苦能有什么用?还不如不把它当一回事儿。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会有快乐。
2001年中考成绩揭晓时,吴叶的成绩可以进入本县最好的高中——上蔡一高就读,然而,学费又一次挡住了她求知的路。吴叶甚至打算放弃了,想外出打工去——尽管这对她来说十分痛苦。可爷爷说,还是找学校看能不能想个办法吧。于是,爷孙俩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上蔡一高找校长说明情况。
上蔡一高经过研究,决定录取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免除她的学杂费。县城里一位好心人听说吴叶的特殊经历后深受感动,为她捐助3000元作为高中三年的生活费。吴叶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把每月的100元钱生活费分成三份:一份自己生活用,一份周末回去给爷爷,一份作为爷爷看病和放假回家的补贴……
带着爷爷上大学 爱心助她完成学业
2004年,吴叶考入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喜悦之余,祖孙俩愁上心头:每年3700元的学费,还有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一点儿着落也没有。再加上爷爷已81岁,体弱多病,自己一走,爷爷怎样生活呢?
正当祖孙俩愁眉不展的时候,爱心人士的资助让吴叶圆了大学梦。时任上蔡一高校长陈水献,为这个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从自己工资中拿出了2000元。同时,回国探亲的美籍华人萧纪书资助了吴叶5000元。这些钱对吴叶来说,像雪中送炭,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
“那时候我也着急呀,只能自己想办法,能解决一点是一点。”吴叶说。于是,吴叶利用暑假到驻马店市找了个餐馆打零工。2个月下来,吴叶挣了500多元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临行前,吴叶知道秋收秋播家里还需要钱,就将这500多元钱留给了爷爷。吴改名劝孙女不要担心,村干部和邻居们也表示会照顾老人。开学了,吴叶带着爱心人士资助的5000元钱,带着老师和乡亲们的嘱咐和对爷爷的牵挂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来到学校,河师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了解吴叶的情况后,很快开通了绿色通道,使吴叶顺利入学。在河师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吴叶很快为人们所知,这不仅因为她学习刻苦,更在于她的付出总比别人多得多。因为要赡养爷爷,她必须一边上学一边想法儿多挣钱。上课之余,她上街替商家发传单,在校园里摆地摊卖些小商品,一个人做两份家教。直到学院为她申请办理了助学货款和特困生补贴,同时还为她提供了工勤岗位,吴叶仍不愿放弃自己的努力。
吴叶一边学习,一边勤工俭学,赚自己和爷爷的生活费。2005年11月的一天,爷爷在家赶撵鸡时,不慎摔倒磕伤了左膝盖,行动不便,只能躺在床上。吴叶得知爷爷腿摔伤后,立刻请假回到家里。虽然邻居们将吴改名送到医院接了骨又照顾他吃喝,但吴叶想这也不是个常事。吴叶返校后向辅导员贾光瑞老师诉说了苦衷,并说想在校外租房,把爷爷接来和她一起住,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爷爷。
贾光瑞老师向院领导作了汇报。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研究后,认为吴叶一边照顾爷爷一边学习,压力太大。他们决定安排吴爷爷到学校附近的养老院里生活,生活费由学院出。
吴叶和贾光瑞老师打听了几家养老院,最后民族养老院的穆院长了解到吴叶家的情况后,当即决定,将每月500元的入院费用减至200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全部承担了这笔费用。
2006年4月,学院领导安排吴叶和两位同学,回到上蔡黄埠老家把吴爷爷接到新乡,送进民族养老院。从此,一有空吴叶就到养老院照顾爷爷,给爷爷洗脸、洗脚、洗衣服、剪指甲、聊聊天。吴叶的同学们也经常来看望吴爷爷,还带来家里寄来的食品。
学院领导对吴改名老人十分关心,除了每月特批200元作为老人的生活费外,还支付老人的医药费。2006年秋天,老人突患腰椎间盘突出,学院领导得知后,立刻拿出1000元住院费,使老人得以及时治疗并很快康复。
养老院对吴改名老人照顾得十分周到,吴改名渐渐扔掉了拐杖,身体一天比一天硬朗。他说:“我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过这么好的生活,感谢河师大的领导呀!”
对于学院出钱供养吴爷爷一事,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书记董建民这样讲,“我们师范类大学,家庭贫困的学生占一定比例,但像吴叶这样的困难家庭很少见。对待这样特殊困难的学生,我们尽可能地挤出经费,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她能安心完成学业。吴叶学习很刻苦,她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精神,也给同学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有人问吴叶,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学习,一周还要做两三份家教苦不苦?吴叶笑着说:“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碰到这么好的爷爷、奶奶,还有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同学和领导们,没有他们的关心照顾,哪有我的今天?我正准备考研,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但不管走到哪儿,我都要把爷爷带到身边。”
吴叶的优异表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上大学期间,她不仅被评为河师大“优秀大学生”“优秀共青团员”,还被新乡市评为“十佳孝子”。
我们从河师大了解到,2007年7月13日至8月6日,“爱心接力中健康成长”摄制队的实践队员们,冒着酷暑,先后到吴叶曾就读的黄埠镇小学、黄埠镇中学、上蔡一高以及其家乡上蔡县黄埠村,通过采访、座谈等方式了解了吴叶从襁褓弃婴到优秀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并对此进行了认真翔实的拍摄,最终制作成纪录片,集中反映了国家的一系列助学政策和社会对吴叶健康成长的殷殷关爱。拍摄主要分“爷爷收养”“小学时的希望工程”“中学时的减免学费”“进大学时的圆梦行动”“大学里的国家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政策”等几部分,通过一个全面享受国家助学体系的活生生的案例拍摄成的DV短片,讴歌国家的助学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的助学体系,使贫困儿童了解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
带着爷爷参加工作 演绎养孝大义
吴叶自从2008年暑假开学到母校上蔡一高任教那天起,就把爷爷带过来一起住了。由于爷爷行动不便,生活起居要人照顾,吴叶便无怨无悔地承担了这一切。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她现在是上蔡一高二年级两个班的物理老师,每周要上12节课。
“工作以后的这段时间,是我最安逸的一段时光。”吴叶说,“有了工作,每月有固定工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现在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上,除此之外,我的心里就只有爷爷。”吴叶的同事张老师说:“吴叶特别孝顺,她怕自己上课时爷爷一个人孤单,就养了一只猫陪爷爷。”
上蔡一高校长告诉我们,吴叶是一名优秀青年教师,是值得青年人学习的先进典型。面对艰难困苦,她坚强不屈,奋发有为,知恩报恩,勇担责任,充分体现了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吴叶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不仅孝敬老人、热心助人,而且对困难学生也很关爱。
“吴叶是我们这一片出了名的孝顺孩子。”邻居们说,“这几年吴老汉还多亏有吴叶照顾,要不然生活都成问题。”“爷爷不喜欢去理发店,我就是爷爷的‘专职理发师’。给爷爷理发剪胡碴,是我的福份。”吴叶说。为使爷爷常高兴,吴叶几乎是一星期给爷爷理一次发,每隔一天给爷爷修剪一次胡须。
吴老汉的眼虽花了,耳朵却不聋。吴叶的话逗得老人“哈哈”直笑。“就是亲孙女,也只能这样了。”老人向我们叨念,“没有叶儿的照顾,我恐怕活不到今天。”
“打铁花”,是流传于晋豫地区的一种大型传统民间烟火,它历史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2008年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儿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日,上蔡县请来的确山“打铁花”表演队,连续3个夜晚在县城鹏宇广场表演,火树银花、彩蛇飞舞、流光溢彩、绚丽多姿的“打铁花”表演,“醉”了整个县城。
这3个夜晚,吴叶每天都用轮椅推着行走不灵便90岁的爷爷早早去现场,“打铁花”表演散场后又推着爷爷回家。艺人们用“花棒”打铁花时,四处迸射冲向夜空的铁花,似百花吐艳照亮夜空。人们在观看铁花时,也发现了被铁花照亮的吴叶和她面前轮椅上的爷爷。
“她,人美,心美,推着老人看‘打铁花’。”在上蔡县城,人们很快传开了这一话题,吴叶突然成了“名人”,被市民赞誉为“比铁花更美丽的人”。
固定的职业,也使得吴叶安安静静地生活着,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照顾爷爷,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每天重复着这种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生活。吴叶说她感谢所有帮助过她的人,感谢她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爱的社会里。
吴叶离不开爷爷,爷爷也离不开吴叶,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生命个体,凝结成血浓于水的完全不能割舍的亲情。
……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
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
吴叶说,她一个人的时候,非常喜欢哼唱这首歌,因为这首歌道出了她对爷爷的感激之情。
“他养我小,我就得养他老。”吴叶深情地说,“以后不管在哪儿,我都要和爷爷在一起,照顾他的生活。”
2012年已28岁的吴叶仍孤身一人没有成家。爷爷常催促她:“叶,该嫁人了,找个好婆家吧!”她总是笑着安慰爷爷:“爷爷,不要急,正物色呢。”特别是吴叶“成名”后,有不少人托县一高的老师,打探吴叶的情况,甚至有的干脆直接上门求婚。
“爷爷,是我必带的‘嫁妆’,走到哪里,就把爷爷带到哪里,这是我永远坚守的婚姻门槛。”面对求婚者吴叶如是说。
“在我小的时候,没有爷爷就没有我的命。爷爷如今岁数大了,每天没有我,爷爷的日子就没法过。”吴叶深情地说,“有人说带着爷爷是累赘,可我不能没有爷爷,我从来就没觉得爷爷给我带来过什么不便。爱我的人,一定会接纳我的爷爷,我一定会等来那一天。”
吴叶终于等到了丘比特金箭射中那一天,带着爷爷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吴叶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被中央和省内媒体多次报道,先后被评选为“感动上蔡十大年度人物”“上蔡尊老敬老模范”“驻马店市尊老敬老模范”“驻马店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获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及“河南省十大孝亲敬老模范”称号,被省文明办授予第四届“河南道德模范提名奖”,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