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贵平的头像

王贵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30
分享

重返长堤的人们

王贵平

窝在家里好多天,也期待了好多天,终于在宜昌解禁后第五天,我决定谨慎的出去遛一遛,首选当然是江边那条长堤。那条被称为滨江绿道,为宜昌人所钟爱的长堤。

这天天气晴好,我戴着口罩,走出小区时,值勤人员把关很严,让我拿出手机对准贴在围栏上的二维码扫描,见到显现的绿色湖北健康码后才放我通行。大街上人员不多,车辆已恢复运行,街边商店还没见开门营业,行至国贸超市门前时己有不少市民在排队等候进场,大家很自觉保持公尺距离,安保人员拿着二维码挨个儿扫码进店。我沿着空旷的街面往前走,心里有点空荡荡的感觉。沿途都有戴着红袖章的人员在认真盘查来往人员,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不由得心生感动和感谢。

长堤离我家很近,穿过两个十字路口便到。近六十天未见,此时,重返这里,心里感受有点特别,多了份不一样的期待。放眼望去,一江碧水依旧奔流不息,只是少了来往船只。两岸秀色依旧美丽,只是少了以往人气。

朗朗阳光下,碧树绿荫,花开得热热闹闹,连那些不太在意的旮旯地方也扬起了一丛丛浅碧的秀发,放肆地舒展开了一片片迷人的绿晕。春日里的长堤,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我拿着相机踽踽独行,捕捉随时相遇的美丽,追寻曾经熟悉的长堤,像春天里的蒲公英任思绪放飞。

此时,重返长堤的人们是谨慎的,大人小孩都被口罩遮得严严实实,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虽然看得见彼此间眼睛里异样的神采,但都把顾忌藏在口罩后面。

重返长堤的人们是幸运的,冠状病毒沒浸染其身,能健康的走出肆虐的冬季,相聚春天的美好,与相爱的人漫步长堤,那份快意是不言而喻的。

看吧!坐着轮椅的大妈畅快的挪动着轮车,一对母女俩骑着公共小黄车一前一后赛的正欢,戴着口罩的小宝贝在奶奶呵护下冲我做着怪动作,草坪上情侣窃窃私语,一对年轻夫妇牵手同行,河滩上几个垂钓者用力甩钩江中,一帮冬泳爱好者正挥臂斩浪,这个春天的美丽一个个成了我的镜中秀。

这条临江而建的长堤,从它修建之日起我便与它相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是一片乱河滩,随着长江葛洲坝工程的兴建,政府投资筑起这条护岸长堤,后又改建成体现江城风貌和宜昌特色的滨江绿道。从远处看,长堤由全绿色构成主色调,在绿树辉映花团锦簇之中,恰似镶在城区边缘的一幅彩带。沿堤而建的滨江公园,仿古建筑镇江阁、屈原塑像、双亭广场、南檄盆景园、夷陵长江大桥、至喜大桥浑然一体,其景如画,独具神韵,被人们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园”,成为宜昌城市的坐标。

这里是天然氧吧,是人们亲近长江,亲近大自然最近的地方。我和很多人一样每天漫步长堤,走在舒适的木质栈道上,看滔滔江水向东流,看蓝天白云漂游天际,看青山暮霭,看远帆归舟,在有节律的步履里,一呼一吸之间,心胸为之开阔,灵魂为之陶治,灵感为之呈现。这里景物和这里的人时常成为我的镜中秀,笔下客。

我爱这条长堤,因为这里有着太多的故事。这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1876年,中英签署《烟台条约》后,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这里便成了长江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转运港。这里曾是宜昌大撤退的起始地,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这里连接着我国第一个水上巨无霸葛洲坝。这条长堤守候着远古的长江,如长江的恋人,紧紧的依偎在长江的身旁。这里有不可多得的山水美景。连绵的石堤,用缝隙中的泥沙,诉说着江水的故事,刚毅的望着远方。细软的江沙,用深灰记录着,淤泥的浪荡史,墨蓝的远山,在雾中眨眼,天和泛浪的江水连成壮阔一线。

这条长堤像一个时间老人,经历和目睹了这里的变化。过去这里垃圾遍及,污染较重,雾霾天居多,沿江排污和江面漂浮物,影响鱼儿生长,珍奇鱼类难以生存。这些年宜昌加大环保治理,沿江拆迁化工厂,江面漂浮物和排污得以治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长堤上有座刚建成的桥叫至喜长江大桥。这座桥因至喜亭在此而得名。至喜亭始建于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这座桥也是宜昌城区第四座大桥,一座城市有四座跨江大桥,在全国也是少见的。该桥由于能起到保护三峡大坝、葛洲坝的作用,同时修建中不在水中建桥墩,既使中华鲟洄游不受影响,也保证了长江航道不断航,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及长江珍稀生物多样性,因此也叫反恐桥和生态桥。 每到夜晚,大桥华灯齐放,形成五彩斑斓的光影世界,给宜昌这座水电旅游名城增光添彩。

这条长堤给宜昌人民带来的美好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维护这条长堤,很多志愿者奉献微薄之力。我熟悉的一对七旬老人向克林和谭丛杏就是其中之一。夫妇俩先后参加了70多次三峡蚁工捡垃圾活动。她们用自制的勾子、爪子、锥子等工具,提着塑料袋、带着胶手套,弓着身子在沿堤江滩寻寻觅觅,所过之处,碎酒瓶、食品袋、破衣物等被一一捡起带走,像蚂蚁一样一点点清理堤岸。这只由志愿者组成的“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现已发展会员400多名,每年出动几千人次,捡走几百吨垃圾。他们说得好:蚂蚁搬家力量大,保护环境靠大家。

环境好了最直接感受是天变蓝了,空气清新了,堤边的花草树木更茂密了,江中的鱼儿多起来了,连那些面临绝迹的中华鲟、江豚(俗称江猪)也时常露个面,成为摄影发烧友追逐的对象。

漫步长堤,你时常会见到江边排成长队的钓鱼大军,海杆、抛杆、长杆,电动的、手动的排成一溜边,他们中不时会有人起钩,一条条江鲢、肥鱼,刀鱼被钓了起来,大的几十甚至上百斤,有时鱼在水中挣扎,左右摇摆,需要几个人帮忙才能弄上岸。每到这时,沿堤观赏的路人便会齐声喝采,好不热闹。盛夏时节,江边人头攒动,桥头聚集地,劲歌热舞,骑行者、轮滑者来回穿行,老幼坐在堤边纳凉观夜景,长堤成了天然避暑圣地。

人和大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如这条长堤,你呵护它的同时也为我们自己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空间。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你善待它,它向你敞开胸怀。你若不善待它,它的惩罚会超出所有人的意料。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流行,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场疫情,让很多人的生活因此改写,就像我们眼前的这条长堤,在我们本以为轻易可得的日常,其实随时都可按下暂停键,生活如此,生命亦如此。

两个月的封城宅家生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假期,也是最冷静的一个假期,给每个人足够时间沉思和回望。人们从最初的恐惧、烦躁、不安、不知所措中,渐渐平静下来,更加弄清楚了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作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人类,皈依自然、拥抱自然,与自然万物和平相处,相伴相生,才是人类最明智的选择。

这场疫情告诫人类,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为了满足一己贪欲,甚至是一时的口腹之欲,不论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河里长的,湖里生的………各种野生动物,毫无怜惜的实行“白色恐怖”,毫无例外地掠为盘中餐。它提醒我们,我们的地球病了。对生灵万物要存敬畏之心。敬畏大自然、敬畏天地间一切的生命,是人类必须具有的品性。

人生的很多参悟,大多是撕心裂肺后的涅槃,只有经过痛苦的煎熬后,才能自省自赎自救。“或许高山存在的意义,不在于阻挡我们前行的道路,而是想要教会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巍峨”。愿疫情之后,重返长堤的人们更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怀有更高的自觉和自信,像爱护长堤一样,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爱护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