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平
到福建永定看土楼,牛年的心愿,终于在牛年的尾巴冬至这一天如愿。尽管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着雨,但丝毫不影响我们一群人的热望,大家撑着伞,相互簇拥着,走进了土楼。此时的土楼像一位在风雨中伫立的老人,静静地迎接我们的到来。
永定土楼举世闻名,随便翻下度娘,便推文篇篇:福建永安县拥有福建最多的土楼23000座,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永定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请记住这里的几个词,23000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生土建筑。一个是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另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说明全世界仅此一处,没有第二处。其三生土建筑,它是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要不然怎么有人评价它是“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
走进土楼,你会发现它的不一般。土楼比我们想象的大,站在楼外面看土楼就像一座城堡,走进用厚实沈木做成的大门,里面就像一个小世界。几十户甚至几百户人家,一间间房屋紧挨着,有点像我们中原一带的筒子楼。其布局、结构、通风、排污和防盗都考虑得十分合理。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我们所到的遗经楼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方型楼。楼型四方愣正,取名遗经意为遗传经书,勤耕好学。楼主为当地生意人陈华升,历时七十多年,经三代人努力建成。在福建的方形土楼中,遗经楼是空间布局好、艺术格调高、建筑气势大的一座。
而被称为 “土楼王子”的振成楼是圆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奇特的是圆楼内还建有小楼,布局就像张开的一束花,周围的花瓣围着中间的小花蕊。该楼坐北朝南,按八卦图结构建造,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内通廊式,高4层,每层48间,八卦每卦6间,一梯楼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筑有防火墙,以拱门相通,门闭自成院落。该楼建造时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
无论方楼还是圆楼,楼内走廊成为出入土楼的唯一通道。土楼正门大堂很宽敞,容得下几十号人。正面的祖堂设有舞台,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挂满众多名流名家楹联,土楼文化内涵从这里可见一斑。尽管我们去时屋外大雨淋淋,而屋内却干爽明净,几位老人正在烤腊货,满屋透着香气,主人热情地端茶递水恭迎每个到这里的客人。
出于好奇,我们一群人很想登上顶楼看看全貌,房主先是让我们每人交10元钱,后经过讨价每人交了5元给我们放行。走在咯吱咯吱的楼梯上,感觉忽悠忽悠的,生怕下脚重了踩坏了楼梯。土楼有四层楼,站在楼顶走廊可以清醒看见楼对面的人,大声呼叫对方应该听得见的,我试着喊了一嗓子,竟然对面有人招手回应。从四楼看围楼全景,由于视角宽广,用一般广角镜头很难拍的全,用手机全景模式才得以完整拍到全貌。
从这里放远看,屋脊齐整整在雨中有序排列,廊屋渐次拔高,悬山递进式的屋顶颇似“鱼鳞”重叠形状,壮观极了。年轻女士们在这里疯狂拍照,我却在极力搜寻一些旧有的残存,老标语、弹痕、旧门帘、旧窗口,旧得发灰发白的楼道,一切的一切。当我想推开一间紧关着的房间时,门当啷响了一声却怎么也打不开,仔细看这里所有房间都被上了锁,一把锁封闭了房间里的一切,也锁住了我们想一探究竟的好奇。感喟这里的一切离我们如此近又如此遥远,心里有点遗憾。
土楼的窗户不多,而且设计很小,据说是为了防御外敌来犯时可当枪眼。这里最大的不便,是若大的土楼因为没有下水管道所以也没有安装厕所,过去人们想方便只能靠马桶。据说,原先住这里的人每天一大早各家推开门,第一件事便是提着马桶到一楼厕所排长队,是很奇特的一道景观。
当我的手触摸冰凉光滑的围栏时,心里徒然间升腾起久违了的温情,那或许是和先辈们心灵间的融合和幽通。我想象着,那个时候住在这里的先民如何像一个大家族生活和劳作,如何遇有入侵之敌振臂一呼招邀众人迎敌? 楼外世道纷乱,楼内和谐安祥。人们和睦相处,抱团取暖,每天男耕女织,顶着晨曦出楼,披着晚霞回楼,楼内不时会传来朗朗读书声或是歌声。休闲时光,人们扶着围栏话家常,晚上扶着围栏看星星,看月亮,真是一楼一世界,令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土楼的价值在哪?我一直带有这个问题,在这里我算找到了答案。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珍贵的世界遗产,那生土夯实的墙根墙体久经风雨屹立不倒,时间给了它最好的考证。从历史来看,土楼主要分布在我国闽、粤、赣地区。这里是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这里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迁移到这里的不同姓氏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械斗。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而盖楼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本地取之不尽的黄土和杉土。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羔”的故事。
这些土楼结构独特,外形多样,有圆形、方型和许多种变形。圆楼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像天外来客“飞碟”。还有最小的袖珍楼如升楼,最有情趣的五凤楼,最古朴的光裕楼等等,这些土楼蕴含中国风格,都是规矩对称,纵轴对称,主次分明,无一不体现中国传统的和谐美。位于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尽沧桑数百年。”整个建筑面积达5376.17平方米,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端庄秀丽的艺术造型融为一体,让人叹为观止。1981年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一起竞放异彩。
永定土楼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还有着博大的客家人精神文化。这里的建筑无不通透折射着中国的《易经》文化,这里的楼名、牌匾、门联无不辉映着中国传统耕读文化。永定土楼楹联数量繁多,特色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在振成楼与承启楼中有这样的楹联:“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承先人遗训,启后辈良规”,就是说只有继承祖宗的勤俭美德,以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才能成为家族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较为显著的特征,并且这一文化特征在客家人的践行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他们成功的基石。他们重视和强调人的良好教化,关注人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土楼客家人形象——讲孝道:慎终追远;守本分:耕读为本;讲勤勉:开拓进取;有德行:诚信善良;忧国家:兴家报国;重文化:崇文重教。这些其实就是客家文化的具体表征。
这么多年,为什么永定土楼现今倍受人们关注,客观地说,这是人们审美观念和情趣的转移。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建筑渐渐成熟定型,人们开始厌倦国际式风格的单调枯燥,寻求标新立异,返朴归的建筑风格。在这一建筑潮流和风气影响下,那些带有浓郁乡土芬芳的传统民居受到愈来愈大的关心。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更多关注“无建筑师的”建筑时代风格。在中国,趣味中心转向苏皖渐的青瓦粉墙、云贵的轻捷干栏、华北的四合院以及广大丘陵和高原地区的各类生土建筑。特别是生土建筑良好的节能效果得到普遍赞赏。正是在这种情形中,客家土楼受到国内外人们日益热烈注意。
在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土楼里,承载了一个民族迁徙融合的记忆,孕育了一代代勤劳、勇敢、善良的客家人民。南宋以来,客家先民与畲族先民多次联合起义,他们在长期反抗封建官府的武装斗争中逐渐走向融合。近现代史上,这里是中国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是长征出发地之一。从邓子恢纪念馆,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红色西陂、山塘兵工厂、“红色小延安”…… 境内红色遗迹遍布,红军雕塑、“工农红军万岁”等红色标语随处可见。这里曾是闽西太平里秋收暴动的爆发地,是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的试验点,是毛泽东、朱德、张鼎成、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
那天,我们顶着小雨来到有着红色小延安之称的南江村、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村里的江主任告诉我们,利用土楼旅游资源,该村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乡村旅游业总收入超200万元。为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他们采取政府扶持,自己投工投劳,积资和财政补贴的办法,全村1423人,平均收入达到2、7万元,最好的达到几百万元。村民楼房、乡村客栈、农民公园、 环村游步道 、亲水平台等建设都很上档次。沿着村里小溪走走,丰花月季开得正艳,红果仔圆润饱满水欲滴。昔日闭塞落后的南江村,如今成为美丽的“好江南”,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珠荣。
永定土楼世界闻名,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客家人友善好客,永定已成为新的旅游打卡之地。感恩这里的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朽贡献,这是一块集聚中国精神和力量的地方。作为一名宜昌人不会忘记,辛丑年抗疫,宜昌封城期间,他们组成医疗队增援宜昌,在封城40多天的日子里,日夜辛劳战疫情,从来时的宜昌确诊病例近千例,到连续20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这“三无”,终于让宜昌结束了居家隔离的日子,解除封城。写下宜建钟情,战胜疫情的不朽篇章。
离开永定土楼的那天,雨还在不断地下着,雨中的土楼仙雾笼罩,与天地山水融为一体,像一朵朵顶开土层的蘑菇,挺拔向上,壮丽非凡。我向土楼招手道别,祈祷这里的人们永远安定,生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