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平
世上之道千万条,吾独眷宜昌之滨江绿道。行此道也,历风雨之变迁,已逾半世,目睹宜昌之巨变矣。
宜昌古城址,屡经迁徏也。清光绪二年(1876年),岁在丙子,宜昌辟为通商口岸。自此,英、日、美、法、德、意诸国商人接踵而至,建教堂、领事馆诸设施。市区顺江而下,渐次扩展。日军侵占之时,宜昌城遭毁灭之劫。抗战既胜,亦未能复旧观。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宜昌市历经五次城市规划,六次扩市区之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宜昌依山傍水,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然昔日滨江之畔,荒草丛生,沙石凌乱,江水拍岸。历史机缘让它和葛洲坝工程相伴重生。癸亥(1983年)之年,宜昌始治崩岸,筑葛洲坝公园,复镇江阁,增园林景点,岸线之美,初现端倪。丙戌(2006年)之年,续建九码头、天然塔、胭脂园诸景,美岸之形,更趋完备。已亥(2019年)之年,启八公里长江岸线整治,历时三载,迁企百余,拆码头十五,成“一带串十景”之胜。
辛丑(2021年)之年,宜昌谋篇布局,第七次党代会启,滨江之畔,具“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随即绿道改造,自镇江之阁,至昭君广场,绵延十一公里,堵点通,绿道新。滨江公园城市,愿景渐成现实。
自一九八三至二零二三,凡历四十载,滨江绿道,经建修复,终现蝶变。绿道绵亘二十五公里,串山、水、城、景于一体,蔚为壮观。葛洲坝园、镇江阁、屈原广场、世界和平园、天然塔、灯塔广场、三国古战场,诸景毕集,历史人文与景观生态交相辉映,融为一体,遂成宜昌新地标。市民游客畅游此道,或自“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启程,一路行至猇亭三国古战场,尽享沿途风光之美。
四十年来,滨江绿道,秉长江大保护之志,致力于生态保护与修复。融历史文化于其中,创休闲、健身、观光之公共空间,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绿道既成,市民游客得以行跑步、骑行、散步、露营、打球等活动。享江景之美,品城市生活之丰,促身心健康。滨江绿道之建,显城市之温情,应民众之所需。修缮旧亭增避雨功能,美化外观,强居民之城归同感。绿道之畔,设智跑之器、3D投影互动之系记录运动数据,造交互虚景,助智城之进步。
滨江绿道,延至猇亭,凡二十五公里。道内设施齐备,休闲之地众多,如音乐角、运动场、卖场、茶屋等,不一而足。凭栏远眺,江面广阔,河水澄澈。江豚跃波,轮船破浪。江风拂面,风筝翱翔,令人心旷神怡。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绿道两旁灯光渐亮,与对岸磨基山夜景,沿江大桥灯光秀交相辉映,构成迷人夜景。绿道与岸线工程连成一体,成宜昌城区“一轴、一环、九线”之市级公园,串园连山,瑰丽壮美。绿道接港口、车站、机场,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体,成四通八达之现代化交通枢纽。宜昌新城,以现代工业为主,水电、旅游为特色,初展风华于世。
现今,绿道蜿蜒,如翠链镶边。步移景换,美不胜收。游人漫步其中,赏江畔风光。骑行其上,体速激之碰。民众欢声笑语盈满绿道,幸福感、获得感溢于言表,赞为“幸福道”。
宜昌滨江绿道,城之傲,民心绿洲,愿永翠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