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有训的头像

于有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15
分享

重阳 我们登赭山去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又一度重阳佳节来临,我和妻子登上赭山,远眺了江城美景。

芜湖市区内五十多座景色各异的小山中,最负盛名的,当首推赭山。古人称赞赭山是江城的"雄山",历来享有"玉峰"、"百尺浮图"之美誉,被视为芜湖的象征。

赭山兀立于市中心的西北角,周长4.5公里,方圆552.3亩,有大小两座山峰,其中大赭山海拔84.8米。满山树木葱茏,芳菲萋萋,因山石呈赭色而得名。相传战国时代,楚国铸剑名匠干将曾在离赭山一里许的赤铸山锻制宝剑,那锻剑的熊熊炉火,竟把赭山的山石都烤红了,成了赭色,至今还可见到山上遍地殷红色的石头和泥土,有的石头竟红得如同玛瑙一般,光彩夺目。由于山势较高,风景优美,是登高远眺、俯视江城的境地。

赭山不高,却是俯视江城芜湖的最佳境地。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在此处居住,元代文学家欧阳玄曾在《登赭山》一诗中曾描绘其景色和气势,赞曰:"涌出沧溟外,孤高色更佳。气通丹穴雾,光映赤城霞。"景区现为国家4A景区。

当日气温骤降,下午两点的时候,飘起了绵绵细雨。犹豫之间,还是决定上山,以了却十年来未登上赭山的夙愿。

从西门进入,见有许多老年人在树荫下、座椅上或在散步或在畅谈,满脸的和蔼笑容。走过一段林荫道,便来到一处石阶旁,我抬头看了看眼前上山的路,两边苍翠碧绿的树,枝丫依偎在路的上空,在清爽的风中舞动,时而传出“沙沙”的声音,在幽静的山里回荡。一块块水泥板砌成的石梯,一梯梯地往上延伸。看着这似曾相识的石梯,我们充满信心,一定要登上山顶。

记得上次去山顶,还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上山还是崎岖的小路和陡峭的石阶。现在水泥路修建到半山腰,石阶也平坦了许多……

上山的人流中,有老年人、中年人,也有中小学生,大都三三两两结伴前行,宽阔的水泥路蜿蜒伸向前方,雨后的树木青翠欲滴,没有一丝萧索的景象。鸟儿在林间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声音,仿佛吟诵着一首大自然原生态的交响曲。

沿途各种风格的白色、红色亭阁,建筑在路边,供游人歇息。在古色古香的舒心亭里,十多位老人在愉快的聊天;在一处白色亭阁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用笛子吹奏着一首首欢快的乐曲,不时获得青年学子的热烈掌声。

一路上有对对情侣、三两孩童们嬉笑玩闹,我们也迈起轻盈的步伐,继续向上攀登。静听山下隐隐约约的歌声、琴声、人声,我们犹如行走在云端,有一种天上人间的感觉。山路两边是些香樟、紫檀、苦楝、枫树或不能叫出名字的树和灌木,而那些没有凋落完的红叶和四季常青的浓翠,色泽斑斓鲜明,富有诗情画意。约莫半个时辰便到了山顶附近。但见一座古色古香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建筑,匾额上书写“吴楚天舒”四字,这就是“舒天阁”了。舒天阁属于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气势宏伟,取“极目楚天舒”之意。

山顶被常青灌木绿荫环绕的最高处便是“一览亭”,取名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远远望去,该亭六面三层,飞檐围廊,登临远眺,领略古人"大江烟外动,春鸟渚边鸣"的诗情画意;饱览江城广厦栉比,大道纵横,山水环绕,花树繁茂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风光,令人如入画中。我们在山顶上流连忘返,拍照合影,留下难忘的快乐瞬间。

沿着南边树丛掩映的石板路顺势而下,经过高高矗立的“江山如画”牌坊,便来到闻名遐迩的中山纪念堂。它坐落在赭山南坡半山腰处,始建于1933年,原为厅堂式平房,名为“皖南图书馆”,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12年的芜湖之行,更名为“中山纪念堂”。2000年新建后成为一座中西合璧的中山堂,面积近800平方米,堂前还建一处六七百平方米的小型广场,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中山堂”三个大字,悬挂于门前,赫然在目。

走着想着叹着,这时,梵音袅袅传来,远远望去,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背便撞入我们的眼眸,这就是广济寺了。著名的“芜湖十景”之首“赭塔晴岚”便在其中。

来到山脚下,道路两旁古朴的香樟树苍翠挺拔,枝繁叶茂,让人有曲径通幽之感。公园东大门上空红色小彩旗迎风招展,两旁的金菊肆意绽放,在国庆节、重阳节之际,赭山公园正盛装欢迎江城人民的光临。

如今的赭山,苍翠葱茏,花茂鸟啼,人来人往,美丽如画。近年来,赭山的变化更胜当年的风姿,她不仅承载着江城的历史,更是每个芜湖人心中永远的家乡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