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有训的头像

于有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5
分享

又到秋来赏菊时

金秋十月,赏菊正当时。寒露时节的第三候,就是“菊有黄华”。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节,菊花普遍开放。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是花中四君子,与梅花、兰花、竹子齐名,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菊花栽培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亦有记载。两汉时期《礼记·月令篇》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黄色、野生,秋月开花;屈原的《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朝饮、夕餐说明菊花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菊花清丽淡雅,艳而不俗,芳香袭人;红黄白紫蓝,五彩斑斓;黄菊雍容华贵,白菊银装素裹,红菊绚丽奔放,紫菊苍劲凝重。它清寒而傲霜。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傲然不屈;喜温暖,亦耐寒;生长旺盛,生命力顽强。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而被誉为“花中隐士”。

自古以来,人人往往通过赏菊、写菊、咏菊、吟菊、赞菊,来表达对菊花喜爱之心,及对菊花淡雅、从容、高洁、顽强、耐寒等众多品格的赞美之情。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曰: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僻。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该诗以菊花、车马、南山、茅舍、飞鸟为描写元素,寄托了诗人不念名利,远离尘俗,超凡脱俗,归隐田园,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吟: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少年情趣仍在;以菊花喻人,人虽老,却并不觉苍老,孤寂,仍充满青春活力,读来情趣盎然。唐朝诗人元稹在《菊花》中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漫步菊丛,赏菊吟诗,乐不思返的景像,诗人用清新朴素,富有情趣的意境,点出了爱菊之由、喜菊之情。

芜湖人对菊花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时尚又充满文艺范的滨江之城就评选出了市花为月季和菊花。而“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到深秋时节,江城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菊花展。已连续举办多届,逢此时节,我与家人,或者与友人,都会去菊展上看看。一朵朵菊花,迎着秋风,绽开一张笑脸,迎接着不同的游人。

菊展上的菊花有许多品种,品种不同,颜色各异。更有名贵的品种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供人观赏。它风姿绰约,千姿百态。或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或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或内曲反卷,一张一合;或环环相扣,瓣瓣而抱;或有疏有密,长短不一。

菊花美丽而实用。既养眼,又养心,还养生治病。菊花香气具有疏风、平肝之功用,嗅之有助于感冒、头痛的辅助治疗;菊花食用可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明目、散瘀、降血压;菊花的叶、花及全草入药,其味苦、辛、凉,可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高血压、肝炎、痢疾、痈疖疗疮等疾病。

种菊、赏菊、品菊、咏菊、食菊成了菊文化不可缺一的内容,每当“绚丽菊花拂面来”时,菊花便成了自然美与形态美的替代,人们倘佯在其中便有了诗情画意,并在这种色彩美与诗意美的结合中品出了菊花的韵味。徜徉在菊花丛中,菊花美,城市美,生活美,心情亦美,我在频频拍摄,记录着这美好的一瞬。

人间有菊是清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山山水水,爱花,爱己,爱城市,爱生活,像菊一样,绽放自己的笑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