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有训的头像

于有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3
分享

读亭记

隆冬时节,我与朋友相约一道走进滁州,感受城中亭阁独特的魅力。
亭好滁州!滁州市还有一个别称——亭城。这里有几百座亭台,散布在繁华的市区与山间小道。从千年醉翁亭到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亭阁,亭路相连,古色古香,一亭一景,美不胜收,“亭”已成为滁州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
中国的亭文化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字典里有“亭”的诠释。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亭也是一象形文字。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古代也做驿亭,所以其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亭,本是古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汉书·百官公卿表》),汉高祖刘邦就曾为泗水亭长,此时的亭也被称为站亭、路亭。但到唐以后就多为供休息用的建筑物,由于是送别之所,所以就约定俗成的成了美丽的古诗词意象:“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李清照《如梦令》)、"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亭子不仅是供人休憩遮阳遮雨的场所和供行人乘凉或观景用,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所以,那天我与众文友驱车至琅琊山看到醉翁亭时,惊叹之际,感到“天下第一亭”名不虚传。
醉翁亭在宋朝初建时,其实不过是一座孤立的山亭。史载九百多年前,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任太守,为琅琊山的秀丽景色所迷醉,在职约两年三个月时间,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常登此山饮酒赋诗。琅琊古刹住持僧智仙同情欧阳修的境遇,尤钦佩他的文才,特在山腰佳胜处修筑一亭,以供太守歇脚饮酒。欧阳修时年四十,“自号曰醉翁”,即以此亭名为醉翁亭。高筑四望,借景四野,以山水为衬托,秀色遥遥,古朴闲雅,加上锦上添花、洛阳纸贵的《醉翁亭记》,醉翁亭名列我国四大名亭之首,确是实至名归。
短短两日,徜徉在滁城公园及街头里的亭阁,她们造型各异、风格有别,或大气、或典雅、或古朴、或兼而有之,融时代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那些散布在街头公园里的亭阁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深得百姓喜爱。那天返城时,我们来到滁城丰乐大道街边散步,看到口袋公园里的亭阁设计令人眼前一亮。亭子呈长方形,全木结构,采用歇山顶屋顶形式,具有端庄平和、开阔的美感,微翘的飞檐,使亭子本应庄重的屋顶,随着飞檐,而有向上挺举飞动的活泼之感。亭子四角,木质立柱撑起。亭子中间,由棕色木架相接成排椅,供人围坐。另外,亭子的艺术美还体现在色彩装饰上,主要使用带色彩的油漆和彩绘装饰,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这些与周围的绿植、石材以及阳光形成一种悦目的冷暖对比,如遇炎炎夏日,在亭内小憩更有一种清凉超脱凡尘的惬意。
让人更惊艳的是亭阁的后面是花园式的绿植园,鲜花、草坪、风景树十分养眼。在幽静小径,我们看见麻雀、斑鸠和黄雀等,在枝叶间飞过,悦耳的鸣叫声令人陶醉。一只小鸟在灌木丛中跳跃,不知是觅食还是玩耍。每个花卉树木下,都立有石碑,其上镌刻花卉树木相对应的古代名人的诗作。如在桂花树下是唐朝诗人王维的《鸟鸣涧》;在红梅花下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的《红梅》┄┄。家住公园边,有诗意、绿植、鸣禽相伴,不亦快哉。于细微处见知著。诚如附近居民所赞:这些街边公园里的亭是休闲亭、避雨亭,更是民心亭、爱民亭。
夕阳西下,滁城街头的公园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馨温暖。绿树掩映,鲜花烂漫,蜂歌蝶舞,好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些亭阁在画里映出如彩虹般美丽的光环,更映出滁州人民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