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有训的头像

于有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23
分享

秋色正中分

季节的轮换,仿佛倏忽间完成,才过白露,时光又来到了秋分的路口。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这一“分”,是北半球阴阳逆转,凉热转换,从此进入金秋送爽时期。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 ,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我国古代秋分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续地回到土里,准备过冬。三候水始涸。是说此时雨水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一些季节性河流将开始逐渐出现干涸,因此空气将会越来越干燥。

“秋分”和“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秋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秋分曾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就是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在古代,秋分是祭祀月神的重要日子。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监祠夕月坛书事》中写到:“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展现了在天高气爽的秋日里,人们观看皇帝祭月大典,祈求月神保佑家人平安、丰收的盛景。如今,虽然祭月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它却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感激。

不仅如此,秋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往往被用来寄托喜悦、思乡之情。唐代诗人杜甫在《晚晴》中写到:“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表达了诗人在秋分这一天,作客他乡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唐代诗人白居易《暮江吟》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对清秋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抒发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诗人的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唱出了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

时至秋分,凉阴袭来,气温逐降,寒气渐重。适应气候,保健身心,至关重要。人们常说,保健先保心。畅达心情,乐观情绪,是幸福安康的“金钥匙”。不妨放下手头的事情,走出去,转一转,看茂盛丛林,层林尽染,五彩缤纷。

时至秋分,岁月轮回,春华秋实,华夏轩昂。秋分,正是一年中最美时光。

秋分,是秋天的分界线,也是一年中阳光和阴影平衡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秋天的韵味,静守流年,享受岁月静好。

秋分时节,确是收获喜悦的季节。秋分的底色是金色的,灿烂生辉,绚丽而厚重。瞧,农田里的玉米熟了,农人们正忙着掰玉米,收获劳动成果;稻田里一片金黄,在夕阳的照耀下,犹如油画一样绚丽多姿,美丽极了。挂在檐下晾晒的红通通的辣椒,如火似的,明亮地闪耀着双眼。果园、菜园里,那些瓜果蔬菜纷纷铆足了劲儿,一夜之间,齐刷刷奏响了丰收的凯歌。秋分的乡村,更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月到秋分分外明,万里麦田已露翠绿的尖尖角,它是人们明年装满粮仓的期待,是生活美满的希望。“秋分”日,不愧为中国的“农民丰收节”。

秋分,是一首悠扬的诗,是一幅斑斓的画,是一曲动人的乐章。在这个季节里,丰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互交织,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感动。

秋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也是一个让人们感到宁静和满足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享受最美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收获自己的心灵和思想。

让我们珍惜这样的一个季节,用心去感受它的美好和价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