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市草坝镇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纪实
尘埃落定前进村
2017年初,冬春交替的时节乍寒还暖。此时,云南省蒙自市传来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消息:在这片热土上,将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引进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及精确定量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团队,开展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试验。
被崇山峻岭环绕、四季如春的边疆云南,虽不比平原地区的广袤数千里,却有无数大大小小、平坦开阔的坝子。蒙自就处在滇南一个较大的坝子,气候温润。因此在这里做这个试验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必然性。
这消息让蒙自这个宽阔的坝子顿时一下子炸开了锅,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单是听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鼎鼎大名,就让人心驰神往。而这项造福人类,历尽几十年风霜发展到如今的技术,究竟成熟到了什么程度,更是使人有些心潮澎湃。能成为遍布全国的试验队伍行列中的一员,这是蒙自人的福气,也是蒙自人的自豪。
或许,它将会在试验中,不断挖掘超级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加速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稳步健康发展,达到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升蒙自农业的品牌影响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春耕生产在即,如果错过了节气,这一年的种植计划就会泡汤。于是,基地建设地点的选址一时间成了迫在眉睫的事。然而,多年前各村各寨的农田早已划整为零、分散到户,要选到既符合各种条件,又有100亩良田连接在一起的地方却十分困难,这使地点的选择颇费周折。
“哪里最适宜呢?”市相关领导和农村农业局等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扒起手指头数起所属的村镇来,迈开脚步到各乡镇搞调研,然后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过着一镇镇、一村村、一寨寨……
很快,位于蒙自西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平均海拔1280米,年平均气温18.8℃,有着较好的光热、水利条件,素有“天然温室”“滇东南米袋子”美誉的草坝镇,不约而同地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是啊,距城区16公里,总面积136.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64亩的草坝镇,以农业为主产,早已形成了以优质大米、大棚蔬菜、水果、生猪养殖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加之那优良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不就是独一无二的首选么?!
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多双目光一阵阵扫过草坝镇的15个村委会,他们仔细分析着,多方甄别着,层层筛选着……终于,不约而同地一捶定音:草坝镇前进村第五组!
说干就干,落实责任。一个由原州政协主席李保文为特邀顾问,市政协主席李堂兴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杨云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另一个由农科局局长张国飞任组长,草坝镇镇长陆俊宇任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及技术实施组成立了。
料峭轻寒之际,市、镇、村严阵以待,上上下下整装待发,让人期待的项目即将启动。
致富路上带头人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突然从天而降的杀伐决断,在前进村和第五组掀起层层浪潮。一时间,涉及到占用耕地的农户不出所料地议论纷纷,而大部分村民流露出的是心不甘、情不愿。
心里最五味杂陈的是前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森耀。在村里当村官近20年,他已经数不胜数地遇到过这种情况了。他知道,要在短时间内,突然让农户们腾出101亩地来,可真还是件难事,困难不言而喻。可别说,这么重的担子一下子放在他身上,他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站在前进村一个开阔的地方,四十多岁正当壮年的彝族汉子姜森耀,那有些黝黑的脸上,智慧、慈祥而带有一丝光泽的目光,坚定地看着四面八方的田野。他那墩实的身子骨架,透露着曾经经受过阵阵风吹浪打的浸袭。他这一路走来,经历过多少重重困难啊。
镜头不停地摇动,回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年轻人爱做梦,总是被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境所纠缠。其实年轻时,姜森耀也有过跳出农村到城里闯荡出一片天地的梦想,只不过却被另一个实实在在的梦想所代替,因而那最初的梦想真的成了他这一辈子永远放弃了的梦想。
1997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房屋建筑专业大专班之时,他放弃到边五线当老师的机会,凭着一技之长,在省城昆明找工作、当老板,拼打了两三年,在商海折腾到累的时候,他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回家。此举既能建设家乡,又可照顾年迈的父母。于是,他回到了蒙自草坝镇前进村。
那时,大学生回农村可以说是少得凤毛麟角。他暗下决心,既然回到家乡,就要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家乡变个模样。最初,在栽种冬包谷中,他约了五个能说心里话的伙伴,组成“合心小组”。遇到事多动脑子,既当“拼命三郎”,又巧干愉快干活。他们边劳动边聊天,身心愉快地劳动,提升了效率。
2000年11月,村子换届选举,村民们看好这个有文化的年轻人,一致选他当了村主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烧的第一把火就是“修路”。是啊,“要想富,先修路。”2001年28岁的他,要把村里的主道与公路连接,弄成水泥路。当时,村里是泥土路,道路坑坑洼洼,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更不用说发家致富了。他首先带着一个村干部四处筹集修路的资金,然后对因为占了路线上的一棵棵桉树需要移除,而埋怒、争吵、阻止的村民苦口婆心地讲道理。终于,村民们懂得了什么是“百年大计”,不但默契配合,还纷纷自发地当起修路工程的质量监督员,确保了施工质量,成了蒙自的第一条村级硬化路。然而,路修通了,可姜森耀额头两边的头发花白了,那时还没有结婚他,自潮自己像个小老倌。
紧接着,他趁热打铁划出第二招——积沙成塔,建立合作社,打造水稻、水果和蔬菜品牌产业。2007年7月,前进村创办了草坝好吃米稻业产销专业合作社,他任理事长。从此,他既是村委会主任,又是合作社法人,两头兼顺,居中调节,让村集体经济与合作“双轮传动”,创造了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有效模式。
随后,在水果蔬菜片区建设中,他鼓励因地制宜地搞大棚经济。在建钢架大棚之初,村民有疑惑,怕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姜森耀身在前进村村民五组,便雷厉风行地率先带这个组建了50个钢架大棚,其中他自己出资建了3个。钢架大棚种植的蔬果上市后获利颇丰,村民得到了实惠,称之为“摇钱树”。
合作社经济发展了,便还利于民,开展一系列惠民扶贫活动。采用机械化栽种、收割,使村民栽种成本每亩降到400元至500元间;向农户收购稻谷时,比市场价有所提高,这样仅水稻收入一项,就从原来的每亩1500元增至2500元。
经过三年的磨砺,他取得了较大进步。2003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开始了新的征程;十年后的2013年4月上任村党总支书记,从此走上了两个担子一肩挑的道路。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他不顾自己于2014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血管里还放着一个“支架”,又满腔热情地去拥抱前进村的未来。
在姜森耀身上,有千里马的闯劲,有老黄牛的韧劲,有智多星的灵劲,还有作为前进村当家人和致富带头人的一种执着的“扒家劲”,因此得到村民们的信任。
姜森耀的“好吃米稻业产销专业合作社”集自产、自销为一体,组织收购、销售、种植稻谷,稻谷的生产、深加工、运输等流程,均实现全程机械化,机器设备日产大米30吨,仓储量达2000吨至3000吨,并创立了自己的稻米品牌,调动了周围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户产业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2020年6月,有社员100多人,带动了1500多农户。
一眼望去,掩映在绿树竹林中,占地17.6亩的这座花园式生产厂房,“米”字形的道路交织成了通往“致富之路”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