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夜空如水般的清澈。
如钩的月亮,掛在天上,象一把宽宽的镰刀,把角落里的黑暗一点一点地清理收拾,再将银雾般的清辉,洒在窗外的荷花池里;洒在荷池边的凌霄花架上;洒在花架下的长椅上。
临窗细看,长椅上隐隐约约坐着几个小姑娘,指指点点地在说着什么话。也许他们也在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也许和我们小时候一样,也想在花架下验证从奶奶那里听来的古老的传说。
小时候,奶奶说在七夕这天的半夜时分,悄悄地坐在花架或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的私语和哭声。所以,这天,我家东院子的葡萄架下,就成了我、姐姐,还有叔叔家两个女儿的专属领地。绝不让弟弟们过来打闹。
妈妈早早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给我们在院子的中央铺一张席子,席子上放一张小桌,桌子上放上葡萄、小果子,还有妈妈特别熬制的绿豆汤等。平时很懒的姐姐,也会高兴地摆上过年才会用的茶具。我们四个人聊天,打闹。姐姐还会不时地提醒我们,别忘了任务。有时候,姐姐会叫我们两个小的到葡萄架下抱着葡萄树干听着。长大后她才说出来,她是烦我们两个妹妹,经常插话打搅她们两个姐姐说话。所以,才叫我们抱着葡萄树干去听牛郎织女在天上的对话。
原来如此,真“可怜”小时候的自己和叔叔家的小妹。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的七夕,我们四个人等着等着居然睡在了那里。半夜后,才被妈妈叫醒。姐姐很生气,说:"今年又没有听到他们说话”。
其实,我们从来也没听到过牛郎织女说过什么话,也没听到他们的哭声。
现在想来,还是特别感谢姐姐们小时候的相伴,那才有了今天这样甜蜜的回忆。
今天的七夕,对我们已经没有了神密感。我们将七夕的经历讲给孩子们听,这是古老传说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民间文化传承的自觉。因而,才有了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地生生不息。
窗外的景色使我浮想联翩。心想,披衣下楼去花架下少坐,岂不更有诗情画意?
原来,有此想法的人不少。荷塘周边的四个长椅上,都坐上了女孩或女人。花架下长椅上坐着的几个小女孩仍在交流着。临家大嫂、小妹打着招呼说:“坐在这里比坐在窗前想象丰富”。有地说:想到了小时候妈妈做的、掛在脖子上的小果子。月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被涂摸着朦胧的淡金色,这个夜宵,注定带着神密的诗意,真美!
我没有坐下,而是踱步到荷池北边的仿木小桥上,依栏而立,听着桥下(人工智能提水)潺潺的流水声,面拂远方吹来的、软软的微风,望着遥远的银河两岸的织女星与牛郎星,好象感觉脚下的整座桥漂了起来,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长;漂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快。漂过了云朵,漂去了粼粼的银河。那又大又长的桥跨在了银河上面。许多喜鹊从桥的两岸簇拥着飞来。鹊儿散去,牛郎织女紧紧地相拥在大桥上。“您好吗?孩子们好吗?”,牛郎织女双双泪流满面,哭着述说一年来的牵掛!
我惊奇,这个七夕终于听到了牛郎织女的说话声?听到了他们辛酸的哭声吗?
“平平,月亮西下了,咱们回家吧”。是临家大嫂在呼喊。
我有点晃乎,象是做了一个游离的梦。我感快回答:“回家!”
今天是七夕。七夕的故事,本来就是遥远的想象。所以,七夕的故事早已根植于儿时的梦中,至今仍在脑海中萦绕。
写于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