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梧桐听雨的头像

梧桐听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3
分享

蓝韵满庭芳

凝馨吐蕊媚蓝妆,摇曳松湖一片香。时逢六月,素有“百花之相”的芍药花竞相吐艳,尤其那一朵朵蓝色的芍药花娇艳欲滴,婀娜多姿。在妖娆里丰满了岁月,在沉静里惊艳了时光;那一抹神秘的蓝韵吸引着我们走近呼和车力蒙古族乡。

怀着对“呼和车力”浪漫蒙语的憧憬,假日里应晓丽地邀约,我们三五个朋友前往“蓝色芍药花盛开的地方”—呼和车力蒙古族乡游玩。车子驶进车力乡境内,这里是晓丽的家乡,我们透过车的玻璃,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纵横交错的蒙古黄榆,看它们虬枝缠绕,任意生长。那一排排钻天杨并肩齐立高耸入云。我们惊呼这里的树木好多呀!那郁郁苍苍的绿色震撼了我们。“这里曾经自然条件特别差,土质沙化非常严重,连年干旱,为了防风固沙,缓解旱情,乡政府号召人们坚持进行抗旱打井,坚持进行植树造林。人们通过几十年地努力才有了今天这一道道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绿色屏障呀!”小丽深情地说。“是呀,在经济效益排在首位的今天,呼和车力乡还能在不断地退耕还林,不断地增加绿色植被。”此时,我不禁对车力人民油然而生一份敬意,是他们地执着让这片土地呈现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穿过层层密林,我们下了车。眼前一片绿油油的玉米苗迎着晨风沐浴着朝阳,像远道而来的客人点头。“终于看见一片庄稼地”我调侃道。晓丽的脸上露出一丝神秘,“这可不是普通的玉米地”,她蹲下身子抚摸着翠绿色的幼苗,微笑着说。我们都很诧异,期待着晓丽继续说下去。“这是车力蒙古族乡玉米制种的田地。现在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已经成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了,乡政府把发展玉米制种业作为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我们都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自古以来农民靠天吃饭,前些年我们这里连年干旱,由于这里土壤沙化严重,土层薄保不住水分,庄稼长势不好,又常遇冰雹、蝗虫等自然灾害,农民的收成很不好,迫于生计,部分青壮年农民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村子里剩下老弱病残的村民,部分孩子自然成了留守儿童。在这种情况下,立业村党支部书记路志江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立志要帮助农民摆脱贫困,闯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功夫不负有心人,洮南市委、乡党委支持下,为他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他的多方走访、考察,终于在2009年在立业村成立了玉米制种合作社。他通过不断探索带领村民们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晓丽讲得神采飞扬,不时地流露出幸福地笑容。

我听得出了神,“合作社”是农村未来发展的总趋势,但是早在2009年,在我们洮南车力蒙古族乡就已经落地生根,这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同时在脱贫攻坚战期间“玉米制种产业”成了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据了解曾经全乡7个村落实玉米制种面积达到两千多公顷,带动了二百多户贫困户种植玉米种子,和以前种植普通农作物相比,现在,每公顷可增收五千至一万元,保证了二百来户、三百多人脱离贫困。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听说玉米制种能够增加收入,也纷纷回到家乡参与玉米制种种植。合作社在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给予优惠,农户通过入股分红、效益分成、基地务工等形式增加了家庭收入。现如今,合作社拥有100多名成员,玉米制种产业成为全乡经营规模最大、农户参与最多、产值效益最好的优势主导产业。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合作社的基础上,2014年成立康庄大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此走上企业化运营之路。公司现在已经和一些企业、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和培育自己的种子和品牌,实现了从单一的玉米制种向“科研育,产加销”一体化方向发展。晓丽又说:“这里幽深地防护林是本地发展制种产业的优势之一呢!”大家非常惊讶地看向晓丽。我心想:“这玉米制种与这茂密丛林有什么关系呢?”晓丽看出我的疑惑,“玉米育种需要相对隔离的空间,林网就成了发展玉米制种业的天然屏障,农民们可以在不同的地块同时进行多品种种子的生产而互不影响。”晓丽自豪地说。我终于明白了这座绿色园林对人类所起的双重作用。

只此浓绿,站在玉米种苗的田间,我心潮澎湃,在土壤沙化的呼和车力蒙古族乡,人们紧跟时代步伐,用他们淳朴和赤诚,那一双双黝黑结满老茧的手,紧握现代科技在陌野田垄间描绘新农村的宏伟画卷。这幅画卷将在新山乡助力下继续绵延向远方!

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境内湿地泡沼众多,其中创业水库湖、泉眼泡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发展旅游业、渔业创收主要场所。

我们在晓丽地向导下,来到了“呼和车力民俗园”,这座民俗园依湖而建,放眼望去民俗园前面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当地人称“泉眼泡”。晓丽说:“这座民俗园是乡党委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以立业村东泉眼泡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当地浓郁的民俗文化资源,投资160多万元建设的。现在已经初步完成‘民俗特色餐厅、景观小品、民俗特色体验设施及园区大门、停车场’等相关的设施”。我们漫步园中,这座民俗园邻村面水,地理位置优越,古朴素雅的院落中一排排紫叶桃正努力生长,象征各民族团结的殷红色石榴籽紧紧围抱在一起伫立在广场上,在这颗大石榴下面有三五只羔羊正在静卧休息,我们谈笑声惊醒了嗜睡中的它们,咩咩地叫着,多么可爱的小羔羊呀!此时,如果能够喝上一碗羊奶酒应该更别有一番情趣吧!

浓郁的民俗文化景观映称着云天碧水、依托着萋萋芳草、伴随着鸟语花香构成一幅淡雅清新的画卷,此时,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只小船正轻盈地驶来,冬梅脱口而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大家举起手机对这幅画面进行拍照。眼前的景象使我不禁吟诵出“泉眼碧波舟棹同,天光云影弄潮生。”同行的文联张主席也说出了自己的设想:“未来把洮南文艺创作基地迁到这里,并依湖建设一座艺术长廊。来此观光的艺术家们可以用笔墨诗情描摹呼和车力山乡巨变的新风采,同时也为八方游客提供一个享受高雅艺术的打卡地”。大家对张主席地提议纷纷赞同。

眺望远方,我由衷地赞叹车力蒙古族党委的远景规划,这美丽的度假村,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以餐饮民宿、休闲观光、文化展示等为亮点,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实现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分红,同时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渠道,为人们开辟一条增加收入的新路径。我们期待呼和车力民俗园早日建设完成对外开放,期待这所旅游度假村以蒙古族民族特色诚待八方来客。

沿着村子西侧的林荫小路逶迤向北就是创业水库。这座面积大约1800平方公里的湖泊,湖面水域约3.5万亩,这里是洮儿河流经的重要湿地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这里鱼类繁多,是人们节假日休闲垂钓的天堂,也是古松辽湖的遗址所在地。古老的松辽湖畔演绎着一个个动人地传说。“在千年古柳和苍老黄榆苍枝遒劲辉映下,暮色里一位婀娜女子,凌波微步而行,一叶小舟从天际飘来。‘渔歌唱晚与卿拥,共沐余辉琴瑟鸣’”。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美丽而浪漫的画面。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天光云影,水鸟翔集。这里不仅是鸟类的天堂,也是鱼类的故乡,更是人间的仙境。

返程时,路过村子十字路口高高耸立的石头山——敖包,传说是蒙古女儿出嫁时,父母在路口用石头垒起石堆,以此作为标识让女儿在茫茫大草原找到回家的路。后来每个路过的人都会往石堆上添加几块石头,于是就有了敖包。千百年来敖包早已成为蒙古人的神山,成为护佑蒙古人繁衍生息的图腾。我们默默在敖包前合十膜拜,愿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在新时代征程中踏出铿锵步履。

回眸那朵——芍药花,在袅袅村烟里,迎风沐雨傲然绽放。那一抹蓝韵在幽林深处熠熠生辉。

注:在蒙古语中“呼和”是“蓝色”“车力”是“芍药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