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贵冲的头像

谢贵冲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3/01
分享

故事背后的“残忍“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地各抒己见。有的同学的精彩发言还赢得了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和热情喝彩。

     正准备下课,我忽然看到第四组的小雯同学,她的手举起了又放下,放下了又举起。当她看到我投向她的目光,不但放下了手,索性连头都低下了。

小雯是一个秀气、文静、腼腆的小女孩,平时在课堂上,也很少见她举手发言,偶有发言,却常常有石破天惊之语。 

我走到她的身旁,她抬起了头,好像读懂了我对她的鼓励和期待,她又一次勇敢地举起了手。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请小雯同学谈一谈她的发现,她的发现,一定与众不同。”同学们的掌声再一次响起。 

    小雯站了起来,她的小脸涨得通红:“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残忍!”

“残忍?”我的心“咯噔”一声,忍不住在心里赞叹道:“果然是与众不同!” 

“你是觉得食肉鸟吃幼龟残忍吗?”

“不,我是觉得那个导游(生物学家)残忍。”小雯的声音轻轻地,却异常坚定。

看着其他同学疑惑的目光,作为老师,我有义务帮助同学们问一问小雯。

“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他明明就知道这样做(救那只探路的幼龟),会导致大量的幼龟受到伤害,他却还是选择了这样做,不是残忍是什么!”我仿佛听到了小雯内心的哭音。

“我想,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自然之道’这个道理。”

“要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他还有其它办法呀!比如给大家讲一讲,大家也会明白的。”我似乎看到了小雯闪烁在双眼间的泪光。

“是啊!”听了小雯的话,教室里发出了许多赞同的声音。那一瞬间,我觉得小雯的发现,就像一粒闪闪发光的金子,熠熠生辉地照耀着我的眼睛,还一直向着心间照下去,心间充满暖意。 

“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雯同学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她的发现是多么有意思呀!”

这一次,没有我的鼓动和号召,同学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热烈而持久。

小雯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坐下了,她的脸还是那么通红,也许她的小心脏,还在扑通扑通地跳呢!

回到办公室坐下,我还在为刚才的那一幕而激动、而欣喜——为班上有这样会读书、会思考的学生而激动不已,为自己在课堂上的冷静、“机智”而欣喜异常。

“残忍?残忍。残忍!残忍……”我念念有词,似乎还在回味着课堂的余韵,像一粒橄榄,回味无穷。忽然,好像有一根蜂针刺到了我的指肚,一种钻心的疼痛迅速地漫漶到我的心胸,又迅速地漫漶到我的全身,全身都为之颤栗不已。

“残忍”这个词就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心扉。我想起了许多年以前的事来。

时光回溯到我参加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2010年的新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班级——三年级59班。……

“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惊弓之鸟》这则寓言故事,说一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有的同学总结了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有的同学分析了这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更羸的形象,有的同学交流了与这则寓言故事相类似的事例,还有的同学……

这时,坐在前座的小松举起了手,我示意他起来回答。小松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我觉得……更羸……是个……残忍……残忍……的人。”

听着他吞吞吐吐的声音(他平时说话不是这样的),我认定了他是在故意捣乱,心里顿时冒起了“有”名之火。我狠狠地剜了他几眼,没好气地说:“坐下,课堂上不要胡闹!”

他坐下了,一副极其不甘心的样子。我知道他还想继续说,还想说说他持这种观点的理由,而我却没有给他这个继续表达的机会。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而我还在郁闷,我知道,我还在生小松的气。

小雯的发现,勾起了我直锥心底的疼痛,让我发现了导游的残忍,让我看到了更羸的残忍,也让我清楚地看到了我的残忍——愚蠢的残忍。

是啊,那位生物学家导游,明明知道那样做,会导致更多的幼龟受到伤害,而他还偏偏要那样做,不是残忍是什么? 

是啊,那位神箭手——更羸,明明知道这样做(拉空弦)会让那只离群、受伤的孤雁坠地而亡,而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为了在君王面前邀宠,还是这样做了,不是残忍又是什么?

而我,汗颜、惭愧、自责,明明知道,小松要说一说他的理由,而我把“有”名之火却烧到了他的头上,武断地拒绝了他的渴望,也没有询问一下他吞吞吐吐的原因,这不是残忍还会是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当我再一次读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上的这些文字,我再一次看到了故事里的残忍,再一次看到了故事背后的残忍。它时刻警醒我们:作为一颗老师的心灵,你应该时刻警惕那些隐匿着“残忍”的陷阱。

当我再一次读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上的这些文字,我也再一次看到了课堂上的美丽,再一次看到了课堂背后的美丽。它也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一双老师的眼睛,你应该时刻留心那些包蕴着“美丽”的瞬间。

(载《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年第12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