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盛斌的头像

张盛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18
分享

搬出自信笑开颜

搬进自信笑开颜

张盛斌(苗族)

 

进入八月中旬的苗乡,虽然节气已过立秋,即便清晨时而有江风裹着正在抽穗的稻田、正在壮果的橘园那一袭袭绿浪涌来,也稀释不了还在漫延的炎热天气。

不过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秩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一辆贴有“11”标号的公交车徐徐地往1公里之近的县城方向开去,二、三十位放了暑假的孩子背着书包来到了“四点半课堂”等待前来义务辅导做作业的志愿教师,三三两两的青壮年男女农民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开摩托车正朝新家斜对面的工业园区上班,做母亲的做婆婆的不是在这家超市买菜就是在那家便利店选果……8月12日的早上,在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位于高村镇龙池村G354国道边、靠近高速出入口、比邻长寿产业园的龙升社区大门口,“上映”的情景,与我在三日前到这里看到的一个样。

翻开8月9日记存的电话号码,我拨通了唐荣六的电话。哪知我站在打电话的位置,正是搬迁入社区安置房4栋1单元402号的唐荣六新居所的进门空坪,门口对着的就是社区物业服务公司办公所在地。在他应话的当儿,我就听到了他在楼梯过道透过窗户发出来的声音,清亮而亲切。

“老弟,那天说过几天再来,你真的再来了。”唐荣六幽默而随和地说道,“不用脱鞋,不用脱鞋。”其实,门边的鞋架上,已经摆放着好几双干净如新的拖凉鞋,就是用来为串门的近邻、亲戚和朋友准备的。我一边换鞋一边扫视了一下他的新家,电视、沙发、冰箱、洗衣机、餐桌一应俱全,物什摆放井井有条,地板保持干干净净,与我们在县城生活多年的市民没什么区别。

坐在临街的阳台上,我与唐荣六就这样很投缘地攀谈起来。

生于1960119日的唐荣六,原住在和平溪乡大坡村17组一个小名叫杨冲的地方,这里坡高路陡,水源欠缺,收庄稼、做买卖全靠肩挑手提,买肥料要走到8里路之远的罗家冲,加之自己生下来8个多月的时候就不幸摔倒火塘烧伤左右手指、手掌和面部,导致了肢体2级残疾,付出的血汗自然比常人要多得多。后来尽管修建了简易公路,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的生产生活处境。2017年,唐荣六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怀化市农业农村局等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之下,于201811月退出了贫困户序列,20192月成为第一批入住龙升社区集中安置房的后续帮扶贫困户之一,成为现在来自全县18个乡镇的远至西晃山、近至文名山的9663742人的社区业主之一。

这时,他的老伴高聪英从超市买用做早餐的粉条回来,又是一阵寒暄。寒暄中一句话让我记得深刻,那就是唐荣六自小爱哭,是因为他有四兄弟、六姊妹,排列在第六的他总有着上帮不着哥哥姐姐、下顾不及弟弟妹妹的自卑和自责,直到他读初中的时候才改掉这一“习惯”。

我不禁插话敬赞道,看着你的左手只有拇指、食指两个指头,右手只有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合起来就是常人的一只完整的手指,这么多年来打拼生活真不容易。他老伴趁时特地从抽屉将残疾人证拿出来示给我看。

“衣烂不放领,裤烂不放裆。只要行得直、吃得亏、用得心,别人十个手指养活全家,我两个指头也盘好了三个儿女。”一种自强而自立的表情蓦然在他的脸上洋溢开来。“因为读书拔尖,读初中每期75毛钱的学费全给我免掉,只是身有残疾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要说遗憾,这就是我唯一的遗憾。”

唐荣六又接着满脸堆笑地说:“农活中除了手指不便不能插秧外,犁田、割禾、打谷、挑粪、担谷我都干过。我还担任过生产队监察员,负责记工分、仓库保管、协管大队事务。” 老伴补充说道,老唐的工分由当初的55评到了正常劳力的10分。 分田到户后,稻田山喇的活,还有喂猪养牛,也都是自家料理,很少请别个帮忙。

但是患有终身残疾的唐荣六毕竟一年老一年,老伴也体弱患有肠胃病,扶贫政策的春风哪能不沐浴他们。自从搬进新家两年多来,社区从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安排他做社区街道油路段卫生保洁工作,每个月1500元,按时领取,让他过上了“楼上生活、楼下上班”的稳定生活。还给他家分配了30平米挂牌870号的“微菜园”,可以种植豆角、辣椒、黄瓜、茄子等时令瓜菜,体味进城后一直难以割舍的乡愁。瓜菜两口子有时候吃不完,就分给同社区有需要的“一家人”吃。

唐荣六每天坚持一大早、下午三、四点钟的时段,推着垃圾车去油路捡拾、清扫垃圾,风雨、冷热从不间断,如果隔日不去,还有种坐不自在的感觉呢。因为脾性好、做工踏实,廉价租来街道两边门面用于水果、餐饮、南杂等经营的搬迁入住户主见得他来,都“唐师傅、唐师傅”地叫唤不止,也很自觉地改掉了以前随丢果皮、烟头等不良卫生习惯。

唐荣六夫妇是村里有名的孝子贤媳,爹妈都活了7880岁的寿数,晚年母亲瘫痪卧床4年,全靠妻子的服侍,洗澡、接便、喂药、送饭,从不生半句怨言。入住社区以后的同年冬月,隔壁401号一位来自谭家寨乡滕紫坪村的72岁王士华大哥,生病住院前几天,由于王大哥的老伴吴二妹也体弱多病、行动不太灵便、中年生育的唯一儿子在长沙打工一时难以赶来照料,都是他家煮饭送他,“我家吃什么,就给他送什么,远亲不如近邻吗。”儿子王连福回家以后,在唐荣六的劝说和社区支部书记范文忠的介绍之下于20203月进入了社区一家家具厂上班,现在既能照顾老人,又能在家门口挣得收入,一家爷孙四口生活得其乐融融。唐荣六的善行,也赢得社区干部、邻里近居的连连称好。

“现在社保、医保不要自己交,住院又能报销,每月有养老金、保洁工资,老家的田林还有流转收入,区里环境好,出行蛮方便,生活是相当的知足了。平时,逢年过节,帮扶单位、联席办、残联、社区领导、干部都要来看我,给我送钱送物,今年5月初,廖园熙副县长又登门看望我,真让我感谢不尽。我是真心诚意地感谢共产党的,感谢这个好时代的。”唐荣六的话闸子一旦打开,就滔滔不绝起来。

“两个在福建泉州打工的儿子,大的37岁了、小的31岁了,积攒的钱我俩都不要,只盼望他们早日成家,趁我们还抱得动孙子。”说到这里,唐荣六夫妻都流露一副巴望儿子圆成婚事的心情。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两兄弟会把握时机的,只是暂时还不动姻缘。你们不是当外公外婆十多年了吗。我释语道。

这时来自他村里的一位熟人踏进了家门,按照前客让后客的礼俗,我于是起身告辞,并对耽搁了他们吃早饭的时间表示歉意。握手的当儿,我真切地看到一脸笑容的唐荣六不仅搬进了与日俱增的自信,也搬来了生逢其时的幸福。

这个时候,刚刚上午9点,阳光正从龙升社区的上空斜照下来,明媚着每一户安置贫困户当下生活的快乐笑脸,也灿烂着他们未来日子的美好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