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光留痕》有感
2022年2月25日,收到了言农递来的《时光留痕》,异常兴奋。他于我,亦师亦友,更是文学路上的知音。读他的文章,总能感到有一股感情的溪水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清澈灵动,隽永清新。
《时光留痕》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录的文章秉持他一惯的文风,以爱为底色,握真挥毫,或歌或吟,或笑或喜,或叹或思,满腔热情。文集包括人生旅途、岁月生活、亲情友情、南腔北调、读书评论五部分,或以真挚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或以淳朴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字,或以情真意切且酣畅激动的评述,他都把自己的生活岁月与人生阅历幻化成优美感人的文字,从这些文字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他的热爱和感恩,也读出了他乐观开朗、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而贯穿全书的那种热情、激情和亲民情怀,使本书更富有艺术魅力。
著名作家王岳川说:我们要用自己的每一份心灵去写下自我每一份真实的感受。他正是这样一位“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下自我每一份真实感受”的作家。正因为如此,一帘雨、一缕风、一片绿、一泓碧,在他的眼里都饱含醉人的诗情;一池碧水、一群鸭鹅、一抹阳光、甚至一地枯草,在他眼里都是巨幅作品中最美的点缀;一街一巷、一楼一阁、一窗一门、石道小巷老街,在他眼里也是如诗如画。
《时光留痕》是一曲爱的交响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是这曲交响乐最高昂的乐章。作者《行走在巴山大峡谷》关注的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和保护自然生态,奔赴新疆思索的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的不断富强,这茫茫沙漠中会有长出茂盛庄稼的那一天;漫步在厦门的海岸线,想到是的保家安邦的海防事业。置身于四月天,他激情满怀“我的生命以翠绿着色,以诗意绽放,捧一缕阳光,为生活的美好蘸墨,为春风的柔情写诗,为大地的丰收作序!”这是怎样一种挚爱?短短的几句话,表现出激烈的情感,是对大自然直抒胸臆的爱的倾泻。
作者是农民的儿子,他对土地和故乡有着深深的爱恋。虽然他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城里人,但在他眼里“田园风光是最美的画卷,农舍、炊烟是乡村的诗行。”他只要走进大自然,走向田野,浮现在脑海的是“那长势喜人的庄稼”。回到家乡,他会挑起水桶,会走进邻居家嘘寒问暖,即使在外地见到故乡人,他也会有“家乡人带着故土的情怀、老家的气息而来,仿若自家亲人”兴奋与激动;无论他离家多久多远,无论他站得有多高,而故乡的那条河永远是他心中无限的美好,河岸边洗衣女子的欢声笑语永远是他记忆中最明亮的画面。每当他站在山峰,看到他工作的南岳的田野与农舍,就会情不自禁自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真见、真知、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读《时光留痕》会被贯注其中的真情所感动。新疆之行中,作者与一个小女孩子偶尔邂逅,这本是人在旅途再平常不过的相遇,却因彼此的热情有了搭讪,成就了几个孩子照相的渴望。读到这里,心里很温暖很明媚。人生路上,我们或许都会有这样的相遇,就像两朵流云,偶然相遇后又随风散开,或许不会再相见,但人生中已拥有了一片被真情、热情和爱感染过的天空。在去布尔津五彩池的路上,他的车被后面赶来的警车挡住了。警察开车专程追赶几公里的路程,只为提个醒。读到这里,我与作者一样“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如果每一个执法人严肃的脸上闪着人性的光芒,执法的理念中开着文明的花,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作者在《吃酒》返回时,姐夫扛起一袋子大米,姐姐到里屋捉了一只大红公鸡放到车上。短短两句话营造了一个让人泪盈眶的画面,在这充满亲情与爱的画面中,展现了人情的感人肺腑。初到厦门的作者,有种摸不着北的感觉,而当他看到“中国海事”几个霓虹灯大字时有了归属感。“我这一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看到悬挂的中国国徽和政府标志,内心就自然而然地觉得踏实,不再有因陌生而带来的恐惧。”这段话真挚自然,是他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流淌中自然包含孕着热爱与自豪两种情感的律动。也正是因为对祖国的这种挚爱与强烈自豪感,他在新疆坎儿井面对浩大的水利工程,由衷地喊出“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才能做到”;他坐在家里从电视上看到港珠澳大桥,会“浑身像注了兴奋剂,热血沸腾”;他观看电影《中国机长》会无比激动地说“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团结,体现了祖国的强大和力量!”
作为一个成熟的作家,他的散文集已具备了有文采、有思想、有情怀的言农风格。他的文采主要体现在游记散文,文意活泼,写景状物诗意盎然,极富表现力。他写山岭:星罗棋布的山岭,如大海波涛汹涌,云遮雾绕,妙化成仙境神韵;他写游船:游船一只接一只,在溪河里游动,溪河像下满饺子一样沸腾;他写岩丘:像大地突兀的肋骨;他写高原缝隙里的植物:矮矮的、瘦瘦的,像没有营养的孩子般瘦骨嶙峋;他写山路:那弯弯曲曲的路,像系在山肚皮上的一根绳索;他写云:有的腾空而来,呼之而出,有的泼洒蓝天,天马行空,或密或疏,或大或小,自然天成。在每一篇游记,作者都以其真切的感受,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大自然不同景物的独特风韵与斑斓色彩。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谈写作时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好作家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作者的游记,以个性的语言与新巧的想象力,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意与美感的艺术天地。
作者写散文,善于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也可以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在表达真情实感中,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给读者以启迪与思索。他写银杏树,赞美它的美丽和高贵,在他眼里银杏树不论春夏秋冬都是收拾得体的谦谦君子,“这些飘零的叶不是落入尘埃的忧伤,而是灿烂的笑脸,是落英缤纷的美”。由此他想到职场的急流勇退,这何尝不是人应有的人生态度?他写冬荷,“这些枯萎的茎,折的折、弯的弯,或折而不断、弯而不屈,或竖直不倚,或偏倒斜向,无论是歪的、偏的、倒的、直的、折的,都像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符号,或像五线谱上的音符,音乐一般在田间跳跃。”他由衷感慨“即便这枯萎了的茎,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无法复制的风景。”这一句诠释着每一个生命及生命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它独特的风姿,值得我们去热爱和尊重,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加强了散文的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
记得一个作家说过:文学应有悲悯情怀,文学艺术工作者应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从《时光留痕》这本散文集,我更深刻的感受到的是作者的爱民,他旅行在路上,不论是苦村的五十多岁夫妇还是毡房外刺绣的萨克族妇人,不论是苶经县对烧制品上釉的几个妇人还是龚滩独居的一家人,他都会关注他们的生活,或聊天,或询问,或欣赏,或喜悦。而在他的生活中,无论是隔房姐姐还是表妹小晴,无论是泽华哥萍姐还是顺叔黄婶,他都会以寄予亲人的关心与温暖。他散步时遇到老农,会坐下来攀谈,问“年猪杀没有”;路过农户,会站在门口了解治安情况。人民群众怎样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他在思考,所以他会关注停车难和地摊经济。
《时光留痕》是真情流露的诗篇,如乡村清澈见底的溪流,感情是那样的真挚,没有半点虚伪和装腔作势,读来感人至深。读这样的文集,犹如与作者一起旅行在路上,谈笑于岁月生活,沐浴着亲情友情,聆听着时光里的生命歌唱,心里充满了爱、感恩和希望。
由于笔力不深,读完这本散文集也只能写下这些文字,算是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