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是一个特别的年头。这一年我换了一份工作,成为了一名制造业技术工人,又在当年完成了人生大事,与妻子步入婚姻殿堂。
我即将在家乡宁乡市这个龙头塑印包装公司度过四年安静的时光。我的姐夫和公司董事长是表兄弟关系,源于这层关系,我在进厂做学徒的那两个月时光,获得了不少优待。
我认识了制袋部的车间主任L,我对他微信里昵称印象深刻:我不是静静。他是我在专心技术这条路上的贵人导师。
一年以后,通过参加一个文学大赛,我结识了四川省南边文艺馆的一位编辑Y,单名一个静字。我工作之余正式入轨文学事业的征途,他是我文学的第一位导师。
就这样,在技术与文学这两条道路上,我遇到了可遇不可求的两位领路人。整个制袋车间,技术过硬是高收入的前提。开制袋机的Z师傅,平均一个月的收入可达1.5万以上,比制袋部领导层还要高。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操机技术天才。
除了制袋部,还有印刷部,复合部,吹膜部,仓管,后勤,以及高档白领办公区。而制袋部是整个厂区面积最大,机器最多,工人最多的部门。我被安置在制袋部下的瓶标机台,负责操作品检机。
学徒生活是比较辛苦的,承受学习的苦,体力的苦,还有老师傅的责备,或者偶尔的刁难。在姐夫的疏通下,我做学徒期间向L主任通融了不少假期。日常的工作,他也给予了很大限度的帮助。否则我的出师之路会艰难得多。
岗位转正后,我在检品机上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多。下班时间,我把精力都倾注在了文学创作上。天道酬勤,我顺利与一家杂志社签约,发表了不少小说作品。
编辑Y,就是在签约过程中相识的。日常投稿与创作,他给予了我不少建议。二零二一年,是我创作的井喷期。在杂志及官网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同时创作了近两百古诗词。
后来,诗词作品集结被艺术馆以独立出版的形式面世,年底的时候,由于文笔出色,作品集中我的诗词被颁予了当年的评优最高奖,“南边文学奖”。
一年以后,我的第一本书《双璧》在编辑Y老师和策划公司S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出版,公开面世。同时,我也认识了不少在文学道路上砥砺前行的青年创作者。
在21世纪的今天,文学已经偏于边缘化,搞文学甚至成为了一种奢侈。科学,工程,技术是理工科人才的三个出路,对于没有学历文凭的人而言,躬身技术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我又不甘于此,我还有志于创作。我深知,文学创作出头之路比技术路线难上十倍百倍,但困难的事才有坚持下去的意义。被嘲笑的梦想才让人有实现的骨气。
技术聊以养家,艺术激活灵魂。技术与艺术上的领路人,我辈当以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