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孑然的头像

孑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30
分享

听一场不一般的书法讲座

2021年12月18日,葛蒲南老师的书法讲座在赤壁市官塘驿镇张司边村村委会举行。

虽然我不练习书法,更不懂书法。但非常愿意去听葛老师的书法讲座,其原因一是久闻葛老师的讲座非常有特色,总能带给人不一般的感觉,总能给人无限启发,让人受益匪浅;二是张司边村在我印象里是个好地方,每一次前去都让我有不同的感悟,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

早上8点30分,清水、旺旺、邓淑文主席和我,四个人集合后直奔张司边村委会。讲座于9点40分开始,因为不懂书法,所以一开始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听着听着却入了迷,不仅听得格外认真,做了笔记,最后还反复看笔记,反复回味这场讲座。

因为起初的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葛老师讲的那个庖丁解牛、字跟音、书跟行什么的,听得不是很明白,大致理解为要想写好这个字,就必须了解这个字的音和结构,要根据这个字的特点和要表达的思想安排比例。但接下来就听得很认真了,因为葛老师的思想太有个性,讲课太有特色,太引人入胜了。

“笔没有被抽走,只能说是专注,不能说明就是字写得好”葛老师讲到大家常说的一个故事,说某某孩子练字,家长突然在背后抽他手中的笔,却没有抽走,家长和其他的人都极力称赞那个孩子字写得好。

葛老师说,那不能说明字写得好,只能说明那个孩子注意力集中,因为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笔没有握紧,突然间用力一抽,肯定会被抽走;而注意力集中的话,如果有人突然抽笔,你就会自然的握紧,那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和一种反作用力。

随后葛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两种握笔和手腕发力的姿势,让我们自己比较哪种更轻松、更适合书写。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发现确实如葛老师所说,并不是笔握的紧就能写好字,反而是轻松自在的才更适合。

反复尝试这个握笔,突然发现写文字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过分的去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美感或者某一种固定的模式,那么我们写出来的文字就会千篇一律,就会缺乏真情实感,从而显得别扭。远不如写适合自己的,写自己真正有感受的,这样才会轻松自在,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葛老师讲,什么是李白乘舟将欲行?那是李白都上船了,就要开船走了,他都要走了,汪伦也没有来送他,他这时候心情是非常郁闷的。然后忽闻岸上踏歌声,那说明什么?说明汪伦是要给李白一个惊喜啊,一个桃花潭边,要不是先前就安排好了人藏起来,怎么可能忽闻踏歌声?这个情景安排得好,然后李白一下高兴啦,就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理解这首诗,理解这中间的情绪转变,不仅有利于我们很快记住这首诗,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用书法表达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我们大家都能背诵,但是从来没有这么背过,也没有想过李白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怎样一种想法。葛老师的讲述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古诗,而这种方式,更符合我们文字表达习惯,以及写作情节的安排。“手是技术、心是思想”葛老师说,如果你只是练字,那么不管你练多少年,不管你练什么字体,不管你笔划练得多好,你最多也只能得50分,因为你没有思想,因为书法的灵魂在于思想,你都不了解字,不了解自己想做什么想表达什么,你怎么能写好字?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字,不管怎么写都会跟棺材一样,暗沉无力、死气沉沉。

葛老师说他曾经苦练了21年,那21年他每天都在自学苦练,那时候他固执地认为那是他自己的个性,是他自己坚持要走的路,那时候的他拒绝改变。但是后来他在一次突然的领悟中发现那只是一种思想禁锢,必须要破,不然他的书法之路就只能固定在那里,不会有进步。于是他尝试突破自己。他说,这个破,不是要打破什么,不是要走多远的路,而是要放松自己,放飞自己的心,要超越自己,要穿越自己的思想禁锢去认真思考,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因为突破,因为穿越禁锢,所以他才找到了今天的自己。

我不知道葛老师21年的苦练是个什么样子,不知道他当时的书法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他的突破是什么,突破后他又到了什么境界,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是他的这句话让我深思:虽然我跟葛老师的爱好不一样,虽然我的水平太低,远远不能跟葛老师比较,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其实正处于一个思想禁锢过程中: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眼中的世界就是那个样子,又不愿把眼光放远一点;总固执的认为自己所写的就是自己应该写的文字,所以从不去学习,更不会借鉴,时隔多年没有一点进步,反而在退步。即使这样,却还是拒绝改变,总把这种退步推到年龄大了的原因上。听着葛老师的讲课,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发现自己真的需要突破,需要打破自己的思想禁锢。

“修养修养,先修,后养”葛老师说,就如张司边这条路,你不修,路都没有,需要养吗?你怎么养?你养什么?所以我们要先修,修自己的品性,修自己的爱好,修自己的人格。然后再好好的养,因为路不养就要坏,因为技能不养,就会不进反退。所以既要修也必须要养,要让自己的品性和人格越来越好,让自己的爱好不停地修炼进步。

葛老师的这句话我誉为经典,因为我们真的需要修需要养,我们都要认真地修基本的品性人格,也要好好地修自己的爱好,葛老师在他的书法路上不停的修炼进步,就算他今天到了如此顶尖的地步,却依然不停的在养护。

想想我自己,有个文字梦,应该可以算是修了一条坑坑洼洼的烂泥路,这条路本来修的时候就不认真,修得潦草,后来从不曾认真养护,总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还美其名曰没有灵感。以至于现在这条路已经近乎不能前行了,却还在找借口,说是年龄大了,脑子迟钝了。

其实我需要的是养护,这条路既然铺了,就应该好好地走,要想好好地走,就得用心去养护。郑因老师讲过,她一直坚持写,疫情防控期间她写了50万字,2021年她已经写了38万字;姜洪主席说,要想写好文字就要多读多写。他们都在认真地养护自己的路。

我想,尽管我的这条路从当初的坑坑洼洼,还算是条路,到如今的杂草丛生,甚至看不出路的样子,可只要肯开始就不算晚,我应该努力地重新开始养护,就算永远也没有畅通的那一天,但既然修了,既然喜欢,就该好好养,不能再找借口。

“知轻重、明主次”葛老师说,字的笔划安排和落笔的轻重就跟做人做事一样,要有个轻重主次,要讲究舒适和美感。比如说这个字的笔划多,你跟其它笔划少的一样落笔重、笔划粗,那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怎么成看?看得像什么样子?对比葛老师的两种写法写出来的效果,我们立马看出区别来。

而我们写文字也是一样,也需要知轻重、明主次,写小说,主角和配角的笔墨是不一样的;写散文,因为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不同,在写的过程中文字分量也是有区别的。

“感悟在于思想,体悟在于身体”葛老师说,感悟就是你对这篇文字、这首诗词的理解,你得先理解,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自己想表达什么,你得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光有思想也不行,你还得体悟,体悟就是练习,你练习多了,自然就可以找出一些书写和绘画的技巧,也就是熟能生巧。

这句话用在写作上也适用,对于写作来说,个人认为感悟就是你在生活中或其他情况中看到或听到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画面,然后你在这件事或这个画面中体会到什么,你对这件事或这个画面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感想;但是光有感悟是不行的,你得写下来,写的过程就是体悟,可能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要写成什么文体,不知道怎么措辞,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但是如果你坚持写,在写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现、总结,然后你就会找到其中的诀窍,就会知道怎么安排布局,直至慢慢地找出一些诀窍。

细细想来,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融合贯通的,书法和写作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其原理和本质却是相通的。当我们在事物本身寻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从另一件事情去发现去理解,所以我们的突破不一定要在原事上去寻找出口,其实也可以在不同的事情上,以不同的方式寻到突破点。就如我听的这场书法讲座,他所带给我的知识和领悟超出我的想象。

一场书法讲座,没有让我在书法上有多少进步,却让我思想上变得开阔,让我在写作上有了一个质的转变。也许我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字爱好者,但我会在修养这条路上认真努力勤奋地走好:修好我的文字路,养好我的文字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