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剑新的头像

刘剑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20
分享

度假

1

1992年7月下旬,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通知家父颖川先生偕家属亦即我母亲阿樱,于8月初去“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度假。通知去度假的河北作家,还有王默沨伯伯和王伯母。同期度假的作家诗人,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大家都感到非常荣幸,因为这是新落成的创作之家而入驻的首批作家。

届时,父母从北京乘坐火车抵达北戴河。二老来到这幢造型别致的小白楼——创作之家,刚刚步入大厅,工作人员小李便彬彬有礼地领着上楼,打开居住的房间,沏上印有“中国作家协会”字样的小袋绿茶。稍事休息,父母便漫步于附近中海滩老虎石浴场,投入消夏的人的洪流,享受清凉的惬意。

那次去北戴河度假,父母荣幸地与朱子奇先生及其夫人陆璀女士住二楼隔壁。朱老乃国际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和国际文学活动家,时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他关怀每一位会员,特别像父亲这样工作在基层而成绩卓然的作家,更关怀备至。

某日下午,朱老敲开家父的房间,将签名散文集《飞向世界》赠给家父。朱老说,“你工作在基层,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全凭自己的主观努力。”听到朱老亲切的话语,家父激动不已。这赠书也不是一般的赠书,而是寄予着前辈作家对自己的扶植与希冀。

住在父亲对面房间的,是冰心奶奶的女儿吴青教授及其丈夫陈恕先生。这两位教授,大家风范,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他们不但与家父亲切交流创作信息,而且还跟我母亲亲切谈天,了解农村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以及乡村的风土人情。度假期间,他们还热情地给二老拍照。父母游历于山海关城头的那帧彩照,就是吴青姑姑拍摄的。

那次二老去北戴河创作之家度假,照父亲的话说,还有一层深意——

他说,自打我母亲过得门来,上敬老人,下育儿孙,没睡过一次午觉,没享过一天清福;自己能出版散文集、文论选,其中也有我母亲的一份功劳。

北戴河度假,在父亲的心间,蕴涵着几许对我母亲补偿人生缺憾的情味;北戴河度假,恰逢二老金婚之年,亦蕴涵着几许于飞之乐!

作为女儿,我深深知道,父亲的艺术人生,取得的艺术成就,确实有我母亲的一份功劳。几十年来,母亲乐观而豁达地支撑着家庭,肩荷着生活的重担。她悉心照料父亲的生活,创造舒适的天地与温馨的环境,能使父亲全身心地登临文学艺术的殿堂。

2

梦境是现实生活的折光。

翌年某夜,父亲梦上“创作之家”小白楼,再次与上次一同度假的文朋诗友相会。所不同的是,不像去年那样,只坐在中海滩浴场老虎石上瞧人家赶浪花,而是租赁两只救生圈,并肩下海,追涛逐浪。一同下海的,还有住在隔壁的朱子奇先生和陆璀女士。

父亲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或许早已感受到“雄关的伟岸,孟女的忠贞,鸽子窝的奇峭,莲蓬山的神韵”;此番度假,谁也不想乘车远游。“除了到附近浴场拾点贝壳或下海游泳,便自由结伴,三三俩俩,或在楼前芳馨的花木丛中散步,或坐在小凳上围着莹洁的石桌聊天,倒也清淡,潇洒,心旷神怡。吴青女士还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讲授美国文学;河南才子孙荪又发表几章《云赋》般的美文;我谓上海诗人冰夫,再给国人改编一部《封神榜》式的电视连续剧;大家恭贺徐岳出任《延河》的主编。”(《白楼梦》)

父亲将这场温馨的梦境,原汁原味地书写成篇,取名《白楼梦》,收入由林非伯伯作序的散文集《羽片集》,同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3

有时候真的梦想成真。1994年,亦值8月初,父亲再次接到中国作协创联部通知,到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度假,居住的房间依然是朝向大海的白楼二楼。家父动情地说,真要感谢命运女神的恩赐哟!

这次度假,的确出乎家父意料之外,因为与第一次度假只相隔一年,而且这次河北作家只他一人。连同期度假的各省市自治区的作家诗人,都惊羡不已。如果说跟第一次有什么不同,这次二老还带去他们的宝贝孙子,我的侄儿大虎。

父亲说,那“由沙滩和礁石,波涛和浪花,游船和汽艇组合而成的海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住了大虎”。大虎拉着爷爷奶奶,站在高高的海岸上,看个没够。待到去了游人如织的南戴河,大虎便向爷爷奶奶提出要求,也和上海胖诗人沈善增叔叔的宝贝儿子似的,租一只救生圈,下海游泳。父亲在《归去来兮》中写道,“尽管出于老年人特有的某种心态,没有答应孙儿的要求,未能瞥见他匍匐于翻滚的雪浪之脊的虎虎身影,心里却感到甜丝丝的。”

父亲说,也许几年不与孙儿生活在一起吧,那次带他去北戴河,从他每天所写的日记中,依稀觉察到他已萌发出同龄儿童不易企及的文化意识。大虎的棋艺,也在文人荟萃的创作之家,初露锋芒。何况对手不是沈善增的儿子,而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晓明先生。作为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文学工作者,父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老人家暗下决心,将不遗余力,配合校方,教育培养孙儿。但是,并非刻意把他带进文学的殿堂,跟爷爷似的,常年跟稿笺打交道。

这次度假,父亲又结交了几位来自江南塞北的知心朋友。他们也都有着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着自己的创作个性和文化品格,孜孜不倦地为广大读者,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文学作品。(原文刊发《渤海风》2021年第4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