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金启的头像

王金启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6/14
分享

通灵宝玉的前世今生

 

通灵宝玉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红楼梦》有很多名字,比如《情僧录》、《金玉缘》、《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等等,其中最为经典被人最为认可的就是《石头记》,在这部感情深沉、内容丰富、人物鲜明的伟大作品中,通灵宝玉对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件通灵宝玉,不仅是稀世珍宝,而且富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
   一、通灵宝玉原来是一块顽石,但却不是一般的顽石
   富有神秘传奇经历的通灵宝玉,究竟是怎么来的,书中叙述的非常清楚。最初,通灵宝玉只是一块顽石。不过,这块顽石,可不是一般的顽石。而是女娲娘娘在炼石补天的时候,炼成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中的一块,因为没有被用来补天,而且灵性已通的一块顽石。

   据书中描述,这块顽石的历史,是这样的: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二、《红楼梦》的内容是不是雕刻在顽石之上
  洋洋洒洒却是惜墨如金的全景式描写,千丝万缕却是直抵心灵的情感交织,浩瀚如辽阔情海,广博如百科全书,这部百万字大书是不是全部内容都会雕刻在一块大石头上,根据《红楼梦》书中的描写,回答是肯定的。书中是这样写的: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事实上,这部书的写作是饱尝艰辛历尽风霜用全部心血写成的。书中描述,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红楼梦》传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抄写的内容有一些区别,其中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研究所使用的庚辰本被认为是较符合原著的一种版本。在其他版本中,有一首诗,其中有两句特别能够表达《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写作的痛苦和艰辛。这两句诗就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事实上,曹雪芹先生是用一生的心血,全部生命的泪水化为笔墨写成的这部巨著。这两句诗的原诗是: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三、通灵宝玉上镌刻的是哪几个字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翻开《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就可以找到,书中记载,
这块通灵宝玉的形象,是大如雀卵,灿如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通灵宝玉的正面是篆文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镌刻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与之相对的,宝钗的金锁上也镌刻着八个字的篆文,正面是“不离不弃”,反面是“芳龄永继”。
  通灵宝玉上的这几个字,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传国玉玺。当年秦始皇战胜六国之后,建立了大秦帝国,曾经让宰相李斯用和氏璧制作了一块传国玉玺,上面用大篆雕刻了八个字,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叹息。伟大的曹雪芹先生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是不是也想到了传国玉玺了哪。
  四、通灵宝玉最后的结局
  在《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让人过目难忘,那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当所有的幻想都回归本真,当所有的繁华旧梦全部散去,所有的人生和命运,在饱经风霜历尽悲欢离合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如梦幻一般,最终归结为人生如梦。
 《红楼梦》里的顽石,本来也有补天之才,而且经过女娲娘娘的锻炼,已经具有灵性,但最终却被弃落在大荒山无稽崖之下。
  通灵宝玉虽然是幻想,却真实地表达了作者满腹经纶胸怀奇才无处施展的不平感慨。通灵宝玉最终的结局,在《红楼梦》结尾是这样记述的:贾雨村与甄士隐有一段对话,
士隐道:“非也!这一段奇缘,我先知之。昔年我与先生在仁清巷旧宅门口叙话之前,我已会过他一面。”“雨村惊讶道:“京城离贵乡甚远,何以能见?”士隐道:“神交久矣。”雨村道:“既然如此,现今宝玉的下落,仙长定能知之?”士隐道:“宝玉,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从此夙缘一了,形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方显得此玉乃天奇地灵锻炼之宝,非凡间可比。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
  曹雪芹先生的神来之笔,令人感慨万千,对于通灵宝玉的命运,让世世代代热爱《红楼梦》的读者有无穷的叹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