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荔琄的头像

杨荔琄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5/15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 生活大于天

生活大于天

这是我一直以来信奉的生活哲学,很久之前就想写,但心中一直有一个隐隐的担忧:在这个崇尚奋斗,膜拜成功的时代,写这样的文章不是逆时代潮流而为吗?不是太不“积极向上”了吗?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我终于有了非写出来不可的冲动:那是一则关于某企业又有过劳死事件的新闻,而且猝死者还是个花季少女。(拼多多 23 岁员工加班后猝死,打工人难逃「过劳时代」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099201679099748&wfr=spider&for=pc)此刻,在灿烂阳光下读到这样的新闻,我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悲伤—无论世界多么美好与明亮,都与这位美丽少女永远无关了,对世界而言,她的消失不过如水中的泡沫一般,微不足道,悄无声息,但对她自己而言,一切都戛然而止了—她从此活在永远的寂静与黑暗之中了,虽然我与她素昧平生,但我的心中仍感到无比的沉重与哀伤。同时,我也在想,她的工作果真值得她付出生命的代价吗?工作难道高于生活吗?这究竟是谁的想法……此刻有一个声音从心底腾然升起,,充盈了我的头颅—好好活着,活的健康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义务,因为对于个人而言,生活大于天!

难道不是吗?普罗大众不懈的追求财富、成功、爱情。最终不都是为了追求同一个目标—幸福的生活吗?

有一个朋友曾经为了工作而没有了像样的生活,我常劝她做减法,找重心,可她一副不攀高峰不罢休的样子,结果她爬到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后来有一次在旅行中,当她看到苍苍茫茫的山,郁郁葱葱的大森林,方泪流满面而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与这样美好的世界擦肩而过了。从此她才开始学习生活,她说自己终于明白该怎样活着了,而我也终于如释重负。

有人说:我们工作是为了好好活着,而不是相反。但很多时候,我们本末倒置了。

有一位朋友是通过我的文字认识我的,后来她发现我并非双手不沾阳春水的文艺青年,相反我很热爱做美食,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生活在厨房”,有一次我边做饭边兴致勃勃的谈论柏拉图的思想,她就开玩笑说:“你真是厨房里的柏拉图啊!”我笑着说,谁说形而上与形而下就是矛盾而不可兼得的呢?

因为热爱生活,闲暇时我喜欢购买日常用品,研究做菜,整理杂物,那种建设生活的感觉无异于一个建筑师一砖一瓦搭建心中蓝图的喜悦。

因为喜欢像水草一样浸润在生活的水波中,所以喜欢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买回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面包,站在厨房里一边用刀切片,一边抓食面包的一角;冬夜里一只大猫,静悄悄懒洋洋地钻进自己的被窝;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喜欢这样和生活缠绵悱恻的样子,像恋人一样,待在一起多久都不厌倦,因为有太多的甜蜜需要发现,需要品尝。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生命便会开出花来,我们活着不就应该这样浪费时间吗:享受美食划过舌尖的幸福,拥抱冬日里妩媚的阳光,感受孩子甜蜜的亲吻,我们应该欢笑、发呆、写诗、欣赏美好,我们应该热烈的活着,热烈的相爱……

对生命而言,没有比活的健康快乐更重要的事了,看到那些有着华美外壳,内心却饱受煎熬的生命,如顾城 海子,我常想,如果上帝可以选择,他宁愿不要一个个所谓诗人、才子,而要他们健全的生命活泼泼的在世间走过,即使他们平平凡凡,甚至庸庸碌碌。

好好活着吧,因为生活大于天,即使你不以为然,生命亦不可辩驳的存在于一粥一饭,一起一居之中,生命如鱼,在生活之水中游曳,她生于斯长于斯,如果你爱你的生命之鱼,又有什么道理不厚待你的生活之水呢?

古人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想必那热闹而又热切的一切总能融化一颗被世界冰冷的心。正如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所写的:“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我想,作为凡人,活的热气腾腾即是对生活最真诚的致敬吧。

其实,对于人生,我们的古人有更通透的认识,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追求幸福的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至高的理想。

而一个人如果两种欲望都不欠缺,即生活富足,感情满足,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 在心理咨询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心理咨询师不要轻易去四川,因为会被饿死,四川人民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一顿不行那就两顿!不愧是四川人,早已明了人生的真谛。而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隐喻——如果心灵中的痛苦能用生活这一火锅来解决,就不要用别的什么来解救了。

此刻,我想起了我喜欢的作家余秀华,比起读她之前带着忧伤愁苦的诗文,我更愿意看她活得欢蹦乱跳的样子,即使她再也写不出那么优美的诗文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活得幸福而美好不才是她最好的作品吗?

有时我甚至想,对于过的特别简单又幸福的人而言,他们并不特别需要文学,因为真正的文学很多时候都是在生活的泥坑里摸爬滚打后产生的,活在灿烂阳光里的人既不怎么需要热切的文学,也不大能体会其中的万般滋味。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上帝是不屑多制造一个艰辛又丰富的生命的,只要他已足够幸福,谁又忍心打扰他的幸福呢?上帝原本要的就是玩泥巴的孩子,只要他开心就好,何苦让他踩在泥沼里呢?

生命像一棵树,比起她被做成昂贵的书柜让人啧啧称赞,我更欣赏她在田野里蓬勃生长,在微风中快活摇晃的样子。

生活即信仰,幸福即追求,这是我的人生观,“人,应该赶快生活。”不是吗?与生活失之交臂,也就与生命失之交臂了,何况我们只有此生。(完)


尊敬的编辑:

您好!

这篇文章我写完很久后做了修改,改完突然发现文章风格不一致了,但又不忍舍弃,于是索性改做两篇(同一题目)。现将另一篇也附在后面,烦请过目,并麻烦您选择一篇适合参赛的作为此次参赛作品,非常感谢!


生活大于天(二)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但我却特别想做这篇与节日主旨相背离的文章。因为作为一个劳动者,在“劳动”即工作中我感到疲惫不堪,也丝毫体会不到所谓“劳动的快乐”。早晨当我被可怜的生物钟叫醒时,恍然发现,原来今天不用上班,我顿时像一个被特赦的囚犯,激动的不知道怎样面对这些自由的时间。当我准备要认真生活时,那满屋的狼藉,好像在提醒我:老兄,你已经好久没有生活过了!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天被工作裹挟而行,神色匆匆,忙碌不已,不是盼着放假,就是盼着退休。而当工作的开关戛然而止,突然来了个小长假。就像心爱的姑娘突然一丝不挂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你激动万分又不知所措。当你和生活这一女子缠绵悱恻时,你也许才会感叹:这才是人生啊!而我终日忙碌不堪,差点儿都不知此生为何了!

生活大于天,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人生哲学。是我奉劝一位在工作上全火力全开而在生活上荒凉不已的朋友时说出来的一句话。

话说一位和我认识多年的朋友见我对所谓事业一副死驴拉不上磨的样子,于是非常认真的问我:“你这辈子究竟热爱干什么呢?”我一本正经的回答说:“我不热爱干活,我热爱生活”。他哑然,我解释说:“我对这个风骚的世界性冷淡。”他哈哈大笑,从此也放弃了对我的“激励”。

在我看来,所有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做的工作都如妓女这份工作一样—身心被奴役蹂躏,只为那点可怜的钱财。当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却又无可奈何。但我们要明白一点:“我们工作是为了好好生活,而不是相反。”这样我们才不会本末倒置。

虽然对大部分人而言人生艰难,但我想人依然有选择怎样活着的权利, 而我选择了随性甚至野性的生活:给亲友做一顿美餐,一起饕餮,一起嗨;到郊外晒太阳,像群马一样奔跑撒欢;和朋友一起吆五喝六,喝到言语互殴,前俯后仰,方才畅快淋漓。

我爸见我活得极不入流,警戒我说:“你要活正经一点!”我哈哈大笑:“爸,你误解了人生,历史上的哪个大家是正经人啊?” 的确,你们想想:李清照喝酒喝到“沉醉不知归路”;李白就是个资深驴友,玩乐才是他的人生主题;苏东坡的一大乐事是研究如何做出美食和如何挤兑他的朋友佛印…我想,如果他们没有这些肆意生活的沃土,又哪来那些脍炙人口滋润人心的诗文呢?如果说做苦行僧能让我“得道”,我也宁愿放弃“得道”,而在滚滚红尘里欢快地打滚。听了我的一番“宏论”,我爸对我摇摇头,从此再也不想扶我这个“烂泥”“上墙”了。

我经常想,所谓文学,很多时候其实是一个人的自我救赎,而后又救赎了很多和他一样承受着苦难的人。如果一个人活得足够满足和幸福,文学对他而言大都不是必须的——他既不需要用文字来诉说不幸或幸福,也不需要文学过多的安慰。

每当我看到那些饱经痛苦的艺术家,如梵高,海子,我就想如果上帝可以选择,他一定宁愿选择让他们成为愚钝但幸福的平凡人,平平安安,快快活活的度此一生,因为上帝原本要的就是玩泥巴的孩子,而非深陷泥潭的灵魂。这让我想起我喜欢的作家余秀华,比起读她之前带着忧伤愁苦的诗文,我更愿意看她活得欢蹦乱跳的样子,即使她再也写不出那么优美的诗文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活得幸福而美好不才是她最好的作品吗?生命是树,比起被做成昂贵的书柜让人啧啧称赞,我更欣赏她在田野里蓬勃生长,在微风中快活摇晃的样子。

而艺术,本应该是人生之锦的花,如果艺术只能沦为苦难之海的草,那也不是艺术的错,而一定是世界错了。

对于人生,古人其实有着更通透更坦诚的理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个人如果生活富足,感情满足,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看到现在很多人内心饱受折磨而无法自救,我就想起在心理咨询界的一个段子:心理咨询师不要轻易去四川,因为会被饿死,四川人民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一顿不行,那就两顿!哈哈,不愧是四川人,早已明了人生的真谛。而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隐喻——如果心灵的痛苦能用生活这一火锅来解决,就不要用别的什么来解救了。

所以当你活的痛苦的时候,不要纠结犹豫,像喂饱一个饥饿的孩子一样,去喂饱自己干瘪的生活吧,去打扮、去聚会,去吃美食,逛美景,去听音乐,去运动,去恋爱吧,去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吧,碧波荡漾的西湖不会轻易干涸,荒凉无比的沙漠之中亦不会有生命的欢笑。让生活像湖,滋润、平静、丰盈,幸福自然会从中溢出来。

对于芸芸众生而言,生活方才大于天,我想,这就是“人间正义”吧!活的幸福是人生的义务,活的尽兴是生命的至高境界,正如木心所言:“一个人如果在一生中经历了艺术的极峰,思想的极峰,爱情的极峰,性欲的极峰,真是不虚此生。”让我们人生的“形而上形而下”都肆意丰饶些吧,这样方不辜负上帝的盛情吧?(完)

后记:其实,现在想想,个体不太容易得到幸福也许还有客观因素:当人们为着生存忙到没有休息,没有生活,也没有性生活,谈论幸福,也许都是荒谬的。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一般情况下,只有睡眠充足、食物充分、居住稳定这些猫狗都能达到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才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生命才会展现其蕴藏的价值。既然是人,就得尊重人的动物属性,生存尚未解决,就不要动不动就强人所难地要求奉献牺牲了。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古人最尊重常识,提出了“安居乐业”—身体得到安顿,心灵才会有所依托,才有心思去干真正的事业。看看他们的话语就知道他们有多关切普罗大众的生活:孔子说,“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官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多么朴素的愿望。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么恳切的理想。一个社会只有尊重常识才是正常的社会,也才是有希望的社会。而一个社会如果到了“单只是活着就要拼尽全力。”的状态,那幸不幸福就不是个人能力的事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