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建华的头像

郭建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04
分享

一座厕所的人生哲学

一座厕所的人生哲学

无心插柳柳成荫。自然现象如此;人生的中很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是一个发生在江西省吉水县阜田老圩镇上的、横跨半个多世纪的真实故事,关于一座厕所的故事。

故事得从20世纪50年代初说起。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旺。生活中新中国的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么好,甚至于很艰难。

也就是在那时,一位罗姓中年人从外地逃荒至阜田,并在阜田老街(当时是最热闹的区域)生活。善于经营的他,用了自己的全部家当,租了一间临街房子,经营起茶水店。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阜田街上开的最早茶水店。

阜田地处吉水县西北角,距离县城有40来公里,加上赣江天然江河的阻隔,形成了阜田特有的热闹与繁荣:不仅本公社人口多,还成功吸引了枫江、盘谷、尚贤、万福等公社的人前来赶集。

也因这个缘故,茶水店生意特别好。但茶水喝多了,也就出现另一个问题,内急。人有三急嘛,这内急之事还得上厕所去方便。但周边没有厕所或者说没有像样的厕所,茶客们跑到老远地方去方便,多数情况下,去了就不回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水店的生意,茶客的方便之事成了茶水店的不方便之事。罗老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知晓问题根源的罗老板心想,如果盖一间厕所,不就能为茶客们方便之事提供方便,这也能为方便自己的茶水生意提供方便之门。

那时是村集体,圩上周边的地块比较多,要弄点地来建个茅房,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的事。说干就干,在茶水店不远处相中一地后,罗老板与当地村干部一说,意料之外的是,没想到村干部答应得很爽快。罗老板决定,将厕所盖大一点,以方便更多的人。

自己的住房都没有,却盖这么一个茅厕。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笨。但不管说他傻也好,说他笨也罢,因为建厕所是一个公共好事,能方便周边村民,还是有很多村民非常佩服他的做法。

于是,厕所在没有一个反对声音中顺利建成了,且建成当地体量最大、也是当时最高档的公共厕所,分男女两用,蹲位达50余个。

那个斥巨资创建的、占地近50平米的厕所,给周边居民方便之事确实带来很大方便。人们在如厕的同时,对罗老板多了一份感激,毕竟能让大家方便之事更方便了。这不,茶水店的生意更好了。

农业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那时农业是根本,农业又靠粪当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开始向罗老板要粪,随着要的人多起来,厕所变得越来越吃香。起初,罗老板也是爽快一声,去舀吧。有些村民为了取得粪的控制权,向罗老板提出承包,一年多少费用包下。

放着大好赚钱机会,罗老板不干了,他说,乡里乡亲的,许你舀不许他舀,这要不得。最后,达成一致,小户舀不限制,大户舀就受限制。这样一来,前期的巨资慢慢收回来了,还落得一个好名声,更主要是解决大家方便之事。罗老板的好名声也就在当地传开了。

历史的发展总是大步向前。

当历史的列车开进21世纪,社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各样物品也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比如斗笠,比如簔衣,比如水车、风车,等等。阜田圩镇也比原先扩大近3倍,那座厕所及厕所周边的一大块地,成了圩镇中心了;而旱厕,也在一夜之间消失:新农村改造,国家大力推行厕所革命,家家户户安装上了冲水厕所,名称也改为卫生间、洗手间了。

此消彼长,这是一个永恒的规律。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改善住宅也成了向往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宅基地一地难求,何况地处城镇中心地块呢。

罗老板家的厕所在拆除之列。此时,不应该再叫罗老板了,连他的第二代也退居二线了,他的第三代成功取代第二代当家理事了。他们原本没有地,更没有宅基地,要建房改善居住环境,难上加难。

但祖辈的阴德,让罗家的第三代建房梦变得十分顺利。

罗家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顺应周边村民的心愿,主动地拆掉这座当时得心、现在不应时的厕所。就在被拆掉的厕所及厕所周边的空地上,建起了一栋120多平米还带近50平米院子的新式住房。

要知道,在阜田老街上,人多地少,不能说寸土寸金,但也是一地难求呀。罗家的第三代能如此顺利地在老街中心地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已成为老街的中心地带)建房,这不能不说是托了祖上的阴德。遥想当年,罗家第一代在此建房厕所的那会儿,还真没有想到会成为后代的一大好事、善事,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呀。

积善人家有余庆。住上新房的罗家第三代更是心有所悟: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并作为家训,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