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建华的头像

郭建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01
分享

富可致富记

富可姓刘,吉水尚贤人。

与刘富可不期而遇,是在七月流火的季节里。那时,我来到刘富可的家房前,而他正挑着一担花生从田地里回来。中等的个子,短平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给我留下朴实深刻的第一印象。一席交流,劳动者气息满面扑来,他的脱贫“可富”之路,正印证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生活真理。

现年65岁的刘富可,家庭人口3人,是村上出了名的贫困人家,全家一直居住在祖上流传下来的一间破烂不堪的瓦房内,每逢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

说起刘富可致贫原因,堂兄刘富勇最为清楚,因祖上家境贫穷,刘富可娶了一位智障姑娘为妻。婚后生下一男婴。然而,初为人父的刘富可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儿子也是一个智障孩。随着小孩的长大,智力问题越来越明显,简单的数鸭子数,在娘儿俩那儿都变得异常艰难。一度泄了气的刘富可,不去想明天,不关心未来,守着一亩三分地,守着智障妻儿的起居生活,消极度日,外出务工收入几乎归零,生活十分困难。

看到刘富可的消极,村小组长罗三仔连连摇头:“他经常义务帮村上的老人家们酿造高粱酒,出牲力、出人力,免费为老人犁地等等,吃得苦,肯劳动,心地善良,可惜了这么一个热心肠的好人。”

10年前党和政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刘富可所在的村被列为十三五贫困村,县乡两级政府分别派驻干部,进行帮扶,村庄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同年,村委通过精准识别,将刘富可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党的系列扶贫政策也开始吹进了他的家门。

首先是党和政府为他全家交纳了新农合、新农保,让他妻儿吃上了低保等;其次是县乡扶贫干部纷纷走进刘富可家,向他宣讲国家扶贫政策,鼓励他利用家乡山水田地资源,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脱贫之路。

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帮扶和驻村干部的支持下,年近花甲的刘富可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点燃了,他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现状。在做好田地管理的同时,积极走出去,他外出就近打点零工,揽点打水井活来干等等,通过辛苦劳作,刘富可于2015年底新建了二层砖混房(含一层地下室带院子,用于养鸡、鸭,关牛等),实现了住房安全,达到脱贫标准,成功脱贫。

脱贫不脱政策。在党的扶贫政策春风持续吹拂下,脱贫户刘富可“可富”道路十足,不让水田抛荒,解决了一家人的口粮问题;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安排妻子养点鸡鸭,在改善伙食的同时增加收入;养了三头母牛,下的牛犊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此外,村里开发村卫生清洁公益岗位,刘富可每天天刚亮,就带着妻儿,推着板车,带上劳动工具,在村道上、巷道清扫垃圾,为村庄营造清净整洁的人居卫生环境。

此后,村上创建井冈蜜柚产业基地,被吸纳到基地上的刘富可,又通过劳动取得基地上的劳务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加上分红收益,收入越来越多。2019年,刘富可在二层的房屋上加了一层,变成三层小洋楼。

更令他高兴的是,年过20岁的智障儿,在附近务工,越来越懂事,每年还能有1万多元工资收入。有了收入的刘富可于2022年将房屋装修一新,生活更有奔头了。

“有了好政策,就要努力奋斗,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努力奋斗的刘富可现在盼头很足,“咱是农民,有的是力气,只要好好干活,同样可以致富。”

“党的脱贫政策好,改革开放好,帮扶干部好,让我过上了幸福脱贫的生活。”成功脱贫的刘富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会走上致富之路。

过上幸福新生活的刘富可心存感恩,他说得最多的词是“感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