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是“茶余饭后”……
茶,是炎热夏季,父母从地里劳作归来,母亲坐在灶间烧开水、洗茶壶、捏茶叶、倒热水一系列动作之后,缓缓进入父亲口中,被冠以可以解乏的琼浆玉液;茶,是冬日里,姥爷从烧得通红的炭炉子上拎起水壶,倒入早已等候多时的茶壶中,陪伴姥爷同他的老兄弟几个整整一下午的伙伴;茶,是故乡家家户户迎接远道而来的亲戚进门后的第一道也是必不可少的盛情招待。
西湖边,周四晚。周四晚,是时间;周四晚,是茶。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漫步于杭州湖滨银泰广场,不经意看向左侧门面店,“周四晚”三个倾斜的汉字吸引了我。进门后店员未曾抬头看我一眼,手中工作不停,好几位外卖小哥在确定着属于自己的订单,店里已没有空位。终于走过来一位店员问我喝什么茶,并告知我需要等位。等位间隙,我在柜台前浏览,店员在柜台上煮茶、分装,轻拢慢捻;身后,各种品种的茶介在一长条展柜的书笺上伸展着,供顾客了解与选择。环顾不大的店面,起码有二十多桌,几乎是清一色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什么,每个人面前是一杯茶。
这是怎么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以前,茶店或茶庄里,从装修到布置,天生一种“老派”风,;茶叶包装从材质到选色,都显得很厚重,铁盒装、牛皮纸装或袋装;茶的色泽、口味很“老龄化”,清茶如水或苦涩交加;甚至是常喝茶的人,都自带一种老气横秋的成熟感。年轻人与小孩子一般看都不看一眼,汽水、奶茶是首选。
再看现在,各种品牌各种风格的茶层出不穷,“茶颜悦色”“周四晚”“静茶”“嘉木”等等,不胜枚举。店面装修风格或简朴、舒适、随意,装修中式,炭炉火红,茶具古朴,茶点精致,三五好友围坐闲聊,围炉煮茶;或雅致、清幽、静谧;或奢华、绚丽、热情;或茶、食一体,年轻活泼态,随性、热闹。茶融入了现代商场,喝茶看书、购物娱乐;茶融进了日常消费活动中,显得平易亲切……
从碳酸饮料、奶茶到人气爆棚的多元化茶饮,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年轻人如此疯狂呢?
首先,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太快,每天都在被时间推着走,吃饭压缩成快餐,上班延长为加班内卷,所以只有端起杯子喝茶的那个空闲时间,是属于自己的,一杯杯茶水入口,使年轻人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冒着热气的清茶成为了现代年轻人必不可少的解压神器。
其次,爱美、健康一直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所以曾经带给我们无限刺激感的碳酸类饮料开始黯然失色。天然,健康提神的茶饮完美地踩中了年轻人的需求点。
再次,紧跟潮流也是现代年轻人的特点。各种新式茶饮为年轻人打开了茶的大门,他们大大降低了茶的门槛,不再受限于器皿以及品茶地点的约束。因此年轻人对茶饮的这个消费频次非常高。逛街渴了可以喝,交友聊天的时候可以喝,工作之余要喝,馋了要喝,彰显时尚要喝,追赶潮流还是要喝。“周四晚”的外卖茶,茶杯是铝制品,轻便实用,喝完茶,茶杯可以循环使用……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翻译过来就是: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劳动;而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迎雪则是生活。四季里的轮回各有快乐不同,而茶是可以活在四季中的神话。嘉木一叶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也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是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她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这样想着,我等位成功,茶已泡好端到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