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不体检,或许可以不知“病”为何物。但基于当下的生活方式,我想有这种健康自信的人恐怕不多。
年年体检,都有那么几个红色向上的箭头,过二年好像多了一个,再过二年,又多了一个。每年体检得到的提醒是:你的健康不达标。我有时觉得自己纯粹就是冲着那个“提醒”去的,希望它至少能让我在短时间内对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所节制。于是就导致这么一个情况,拿到体检报告单,看一看那几个熟悉又讨厌的红色箭头,扔到一边,有那么几天惴惴不安,而后故态复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抽烟,熬夜,不运动。
二十几年前就脂肪肝了,现在还是脂肪肝。
二十几年前转移酶就高得没谱了,现在还是那么没谱。
五年前左肾结石。四年前左肾结石没了,变成右肾结石。三年前,鬼斧神工,两肾皆无结石。这鬼东西忽左忽右,忽来忽去,忽有忽无,有如儿戏。
什么叫“甘油三酯”?这是后来发现的,它就像三支伏兵,潜滋暗长,步步为营。不过也没怎么理会它。
胆囊息肉及以上种种,医生都说定期复查就行。我一百个想不通,小病不治,等它演变成大病再采取措施,这是什么科学理念?这时我就会想起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扁鹊有可能是谦逊,旨在阐明治病救人的根本在于防微杜渐(另一篇《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也旨在阐明这一道理),不得已时才“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这可能也是中西医理论上的不同,但问题又来了——难道说,扁鹊践行的是西医理论?几千年前又哪来的西医呢?
不管怎么说,反正现在的西医,你要是跟他说什么“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他会认为你神经有问题,那还得去看西医的精神科。
还有一个潜伏者,名叫“空腹血糖”。例行体检都像是走走过场,查完就完了,一切结论都在报告单上,自己看吧。如果你看不懂,那是你的事。我也没当回事——既然医生没说有事,那不就是没事吗?至于“空腹血糖”这一项,向来不也是众多红色向上箭头之一吗?况且从字面上看也远没有“脂肪肝”、“转移酶”、“肾结石”、“胆囊息肉”之类敏感吧?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一查,“空腹血糖”7.02。我原本也不知这意味着什么,却忽然心生一念:每年饿肚子憋尿好不容易体检一回,就带回几张废纸,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找个医生咨询一下。于是找了一个内科医生,说医生,你帮我看看,说道说道。医生看了几眼,问你是空腹检查?我说是。医生说,那你马上要专科检查,可能有糖尿病。说着医生拿起笔要给我开单子。我说等等,检查了会怎样?医生说,可能会要求你马上住院。我说,那就先不查了。医生语含责备地问,你能对自己这么不负责任吗?我说,我怕住院。
生活的不节制是因,一切红色箭头为果。空腹血糖7.02,只是在临界点上,所以我希望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果是可以逆转的。住院或者不住院,等我想好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