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古道话沧桑
——柳下蹊
十月小阳春,秋色染古道。笔者随监利市作协文学采风组前往上车湾镇,寻访三国历史文化遗址。华容古道,是这几处遗址中最大的亮点。一路上,大家想象着那条充满故事感沧桑感凝重感的小路,历史的基因在体内流淌。华夏文明的流传,正是我们这些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文化基因载体承先而启后。
走过秋收后枯黄的田垅,站在“华容古道”石碑前,眺望远处秋阳下的漠漠平原,寻找那早已暗淡了的刀光剑影,用心聆听已然远去了的鼓角争鸣,慢慢涉足湮没了的黄尘古道,去鸟瞰荒芜了的烽火边城,于无声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一个个鲜活且熟悉但也陌生的面孔,虽然历经千年岁月,他们都不曾在我们的心中消失过。华容古道,为什么是华容古道呢,古华容县在当年此地,可是一片片芦苇与杂草丛生的沼泽地,很不适合人行走,更不便车马通行,只有拨开历史的烟云,才知道曹操当年是迫不得已而走的这条死亡之路。公元208年,曹操在夺取荆州后,一路马不停蹄,欲乘胜一举平定东南,完成统一全国的宏伟夙愿,奠万世开国霸业,没想到曹操在平定中国北方各路诸侯时的顺畅,让曹操及所属将士,都产生了骄傲自大的轻敌思想,以致被盘踞在东南的东吴孙权与西蜀刘备联手,在赤壁火烧连环渡江战船而惨败。赤壁对江,古地名乌林古寨,现属洪湖市管辖,距市政府新堤城区有可望见的路程。曹操在乌林上岸后,沿长江堤向西狂奔,那便是古华容县属地,行不多远,忽见前面丛林中狼烟四起,(实为诸葛亮所布疑兵),曹操担心那里有刘备的埋伏,想沿长江堤逃到南郡(现在的荆州),已是此路不通,无奈之下,曹操只得拐道向北,走华容小道。古华容县城,在现今监利市城北约30公里处的周老咀镇附近,到了公元222年,才置有华容和监利两县,长江南为华容县,(现属湖南省),长江北归原监利县(今属湖北省)。
当然,即便是不适宜人行的华容小道,诸葛亮也设有伏兵,守华容小道者,乃蜀主刘备的结拜兄弟,当年威震华夏的大将军关羽,关云长。曹操逃至关羽跟前时,已如强驽之末,几乎是身无缚鸡之力了,面对那寒光凛凛的青龙偃月刀,曹操只有乞怜的份,他垂首耷脑,声哀神悲,举手投足间尽显卑恭屈膝之态,而这恰好是关羽做人处事的软肋,杀硬怕软,更何况当年曹操有恩于自己,于是,这关乎历史走向的一刀,就这么轻轻的放下了,使得曹操终于逃出生天。为日后重建霸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留下了根基。这一放一逃,似乎冥冥之中是沿着中国历史框定的路线在走,但也成就了一段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标志性事件,成就了忠与义的典范。华容古道流传千多年而不被世人遗忘,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关羽念及曹操往日恩情,冒砍头的风险违抗军令而放走曹操。
华容古道,一条不适宜行走且充满危险的荒野之道,却在这条小道上演绎出了一曲空前绝后的忠义故事,忠义之情高出了国家利益,这怎不令后世之人顶礼膜拜呢。任凭当年那一页风云散去,也变幻了各色时空,可忠义总是历史进程中的主轴。
翻开三国时期那段历史,曹操与关羽一生都在四处征战,在他们长长的一生中,不知走过了多少道路与险境,但都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而唯有这条华容古道,总能让世人津津乐道,历时千年不衰。三国过后,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无论是喧嚣的市井之地,还是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一座座关帝庙,关公神像,都在享受着世人的香火与膜拜,这看似与华容古道并不相关,但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不难被看出的,因为世人说到华容古道,就会说到关公,说到关公,就会对忠义二字发出一番情不自禁感慨,纵观数千年中国历史,再没有第二次因为忠义而左右历史进程的,所以,忠义成了华夏子孙做人的标杆也就不足为怪了,上至君臣,下到黎民百姓,千秋功罪,公道自在人心。
当然,这条古道上,还有四处关于曹操的典故,虽然没有关羽放跑曹操那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也是那个多彩多姿的历史的组成部分。马鞍桥,救曹田,曹鞭港,放曹坡。庆幸这些遗迹,让今天的我们都有迹可循。相传曹操败军冲过了赵子龙把守的白螺镇境内的杨林山关隘后,又拚死血战得以脱身于更北面由张飞坚守的狮子山葫芦口,终于来到了上车湾镇境内的王塘桥附近。当年这里并没有桥,只有一条湍急的河流挡住了曹操的逃亡之路,就在曹操焦急万分寻思过河之计时,忽然有战马嘶鸣,曹操扭头一看,见到了马背上的马鞍,心中不由灵光一闪,主意即定,于是急令军士将马鞍卸下,寻到浅水处搭成浮桥,这样溃军终于过河,后来,当地百姓在此用木头建成了一座木桥,取名“马鞍桥”。历史走到今天,马鞍桥遗址处,早已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就是现在的王塘桥。
曹操过河后,已是人困马乏,饥寒交迫,根本无力前行了,军士多有昏倒,有气无力者众,曹操也倒在了一片绿叶葱郁的菜田内,当他被人唤醒时,发现这里是一大片白萝卜田,当即心头一热,直呼天不灭曹矣,于是命军士吃萝卜充饥,马吃菜叶解乏,后来这片菜田被人称为“救曹田”。也许这救曹田是块风水宝地,不多时便有人在此修筑屋舍,再后来人们聚集而居,千百年来。这里终于形成了一个集市街口,这就是今天的上车湾镇太平街。
由太平街继续向西北而行,才走出一华里,便是“曹鞭港”所在地,当年这里全是淤泥腐草,渍水成泽,人马行走其上,小路更是泥泞不堪,三两步便使人深陷淤泥中不能自拔,并且越挣扎就陷得越深,如此死伤者无数,曹操无奈,只好下令停止前进,先让人砍拾芦苇,蒿排,蒲草填路,再且填且走,曹操也丢下了马鞭,下马步行,行到无可填之物处,大队人马只能从倒下的军士身上踩过去,如此才走出这段险恶的沼泽地。如今,曹鞭港因人烟稀少,虽已过千年,却依然还有一截小路,全是淤泥与蒿排堆积而成,路基松软,路面狭窄,用力踩踏,就可显示出脚底鞋印,人行其上,晃晃悠悠,不免使人依唏。想到曹操当年在此遭遇到险恶与困苦,今天也一样让人心有余悸。
过了此地,再遥望西北,隐约可见一处高坡,那便是放曹坡了。当年,此处的高坡,紧紧的扼守着这条南来北往的小道,关羽立于坡上,手持青龙偃月刀,一脸腾腾杀气,上千弓箭手侧立两旁,蓄势待发,令几乎脱了一层皮,抽掉了浑身筋骨的曹操魂飞魄散,但强烈的求生欲望,使曹操不得不装可怜,博同情,奴颜鄙膝,终于讨回一命,这也是华容古道上最终上演的高潮戏,也是这条古道流传千古的基石。如果没有关羽放走曹操的这段历史事实,这条古道上无论发生过什么样的冲天大事,都不会在漫长的历史画廊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供后人乐道。当然,对西蜀统治集团者来说,这是一条充满遗憾与惋惜的古道,也是一条就差那么一点点让三国历史出现拐点的古道,但更是一条义薄云天,传颂千古的君子之信义的古道,也是一条秉烛夜读《春秋》,而延续《春秋》大义的古道,我默默地行走在这条华容古道上,仿佛看到了关羽,关云长手捧《春秋》在与我们同行,这怎不使我们对他顶礼膜拜呢!也更使我们采风组不虚此行。
华容古道,一头连着炎黄,以农耕文明立国,一头以《春秋》大义延续,流淌至今日,在风起云涌的世界大格局中,中国的声音,始终是和平共处,忠义相向。我们今天来到这里,重拾昔年的峥嵘岁月,也是聚散皆缘,离合关情,仰望且数说着历史天空中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昔日古战场群雄逐鹿的壮观场景,虽然烟消云散,但上车湾镇广袤的润景生态园林,我们还是欣喜地看见了生态养殖场的梅花鹿、孔雀园,还有那参天古树,越野草场等。你看,在这华容古道两旁,一座座果园农庄,以及生态农业旅游景点。引成群结队的红男绿女前来或观赏,或访古,亦或是消费,车水马龙,一派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昔日的芦苇荡、沼泽地早没有了踪迹,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古道沿途智慧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一样创造了美好生活的壮举,忠义之情,永远植根于广大的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