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日兴的头像

李日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2
分享

村里的运输工具


雷州半岛属于丘陵地区,地势平坦,自古以来,当地都是用牛车作为交通工具。坡心村自开基以来,村民一直以牛车作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在交通落后的年代,牛车称为农民最忠实的肩膀。据广东古代道路交通史记载,牛车自西汉(公元23年)传入广东,何时传入雷州尚未发现记载。

雷州过去因为牛车很多,外地人称为五大怪:汽车没有牛车快(牛车多常阻路,汽车难超越);人赤脚牛穿鞋(防牛蹄损伤,给牛穿上特制的牛鞋);牛屁股后面带粪袋(保持道路清洁,又可积肥);牛有阴篷不怕晒(牛车梁上挂有逢布为牛遮阴);青年男女在牛车谈恋爱(一边劳动,一边谈情说爱)。

牛车是农村特殊的环境产生的特殊的交通工具,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源远流长,其实并不可怪。

从考古发掘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发明了牛车。据《史记》记载,西汉刚建立时,因为多年战争的原因,马匹奇缺,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一些官员被迫委屈乘牛车。当年有的大官不仅坐牛车,还亲自拿着鞭子驱赶牛车,如同今天一些人开私家汽车一样,官员过了一把赶车瘾。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雷州半岛的农家如果有牛有牛车,生活就算是富裕的了。当时,姑娘选择对象,首先要看对方是否有牛有牛车,就像今天姑娘选择对象要看男方是否有房有车。

建国初期,我老家坡心村实行合作化,私人牛车全部入社。村里实行集体化时期,生产队只有两辆牛车,这是当时村里大型的运输工具。牛车可装2000斤货物,运粮回村,送肥下地,外出运输,样样离不开牛车。

古时的牛车体积较大,牛车的轮子直径1.8米左右,俗称为“高轮车”或“八斧车”。八斧车的车轴用质地较好的荔枝或龙眼树等木料制作,轮子用铁片镶边,两个车轮与人齐高,体积十分笨重,常常要用两头牛拉车。这种牛车一直沿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逐渐消失。

驾“高轮车”十分费心费力。过去没有润滑油,一遇上大热天,“高轮车”转动久了,车轴磨擦变热,车心冒烟起火是常事,赶牛车人急得到处找水淋,否则解裤撒尿,给车轴降温。

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已弃用的“高轮车”就摆放在生产队队屋旁,我和小伙伴有时在这车上玩耍,大人们会说:“快下来,掉下来多危险。”

“高轮车”的安全性不高,牛拉着前进时如遇上坎坷的路,会出现翻车。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把“高轮车”作了改良,成为低轮八斧车。车体结构虽然没有变动,但安全可靠,牛拉起来也省力多了。

如今,低轮八斧车又经过改良,变成铁制胶车。

牛车的各个部件名字怪异。车王(辕)、车母(车轮中间的主部)、车斧(小配件)、车心(车轴)、车驴、车朗、车外、车枕婆、车轭(挂牛脖的地方)。农家为有一辆牛车,要花费十天半月才能备好材料,然后请来木匠制作。

制作牛车是一门很有技术性的工作,要尺寸精密,斧凿纯熟,有经验有技术的木匠才能制作。制作时,既要削刨,也要凿眼,更要开榫,什么凿子、斧子、锯子、锛、角尺、墨斗和铇子,每一样工具都会用上。

1989年,村里分成了几个生产小组,我家和张忠辉三兄弟组成一个生产小组,为解决生产运输问题,我们合计制作一辆牛车。我们备好木料,请来了下墩村郭生满父子来村制作。郭生满父子光膀上阵,卯足了劲,干了一个星期,才把牛车做好。

制作牛车当天,我到公益趁圩,特地买了一只鸭子和打了一瓶米酒回来招待郭生满父子。

赶牛车,成了农村一道独特的景观。

驾牛车拉粪土时,要在车厢前后两头插上挡板,以防洒漏。拉稻子时,先把车箱底部的稻子打实后,然后一人上车站立,随后下边的人就把成捆的稻子仍到车上,车上的人就前后左右地忙着把一捆捆稻子码好,这样就可以装得很高很满,最后用几根绳子,顺着车厢绑上几道,就可以稳稳当当地赶车了。

听村里老人说,建国初期,姑娘出嫁大多是徒步而行,如果婆家比较远,那就需要向生产队借牛车做交通工具。现在说起来,大姑娘坐着牛车出嫁,真是热闹和富有情趣。

1990年,村里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都添置了一辆牛车。我家添置了牛车后,我常驾车忙于生产运输,成了驾车好把式。父亲购回了一头黄牛牯,其体型大、步伐快、挽力强、性温驯,役用性能好,成了我家的好帮手。犂田耕地、架车运输……这头黄牛牯样样干得出色。

为让黄牛牯拉好车,我父亲对它格外照料。

村外牛车路多。由于泥土路面长年累月受到牛车轮的辗压,留下了两条平行的很深的车辙。特别是雨后,路面松软,压痕更深。由于压痕深,阻力大,这时候牛拉车十分费力。有时牛车陷于泥沟中,一时走不了,心急的赶车人怒气冲冲,打牛出气:“你想死呀,拉车不出力,回家我杀了你!”

牛只有挨鞭子的份儿。

我赶牛车去较远的地方有二次:第一次是运送甘蔗到客路镇田头圩出售,来回二十公里。另一次是到江洪镇购买猪粪,来回五十公里。

“牛车咿呀过黄尘,徐步轻行可养神。懒管王孙飞宝马,优游老子点星辰。”这首题为《牛车》的诗,道出了赶牛车人的悠然和神气。

如今,我客居城市,每当想起当年那牛车在乡村慢慢腾腾而过的情景,仿佛又听到那响亮的吆牛声和车轮转动的“咿呀咿呀”声。这一幅生动的乡景,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