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我爱上看连环画,前后自购的连环画有一百多本。
首次购买连环画《闪闪的红星》时的情景记忆犹新。1973年秋的一个周末,母亲要去距离村子约有五公里的河头圩卖香蕉,我执意随往。中午时分,香蕉还没卖完,母亲怕我饿了,给了我一毛钱,叫我到附近的食店吃面去,当时一毛钱可吃上一碗面。我接过钱,却左拐右拐,悄悄跑到圩上的书店购买连环画去。在书店摆出为数不多的连环画中,我选购了《闪闪的红星》。该连环画售价0.12元,我掏出口袋里珍藏多时的两个一分硬币和母亲给的钱,购了这本连环画,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随卖完香蕉的母亲回家后,一口气把这本连环画《闪闪的红星》看完。然而,兴奋之余又怅然若失:这本连环画分上下集,我所购的是上集,潘冬子在父亲参加红军离开家、母亲又壮烈牺牲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后来的命运牵动着我的心。我期待能有机会购买到该连环画下集,但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我由期待变成了失望。当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我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一年后,我十四岁了,到双水学校(位于双水西村)上初中一年级。一个周末,我带着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五毛钱,和几位同学到河头圩闲逛去。在书店里,我看到摆在书架上的小说《闪闪的红星》,作者是李心田。一个农村少年,还没有看过小说,且当时不知小说为何物。但看到书名,我知道这是写潘冬子的书,从书中不是可全面了解潘冬子吗?此书售价值四毛多,我立即购下了此书。
回到家,我急不可待地把小说《闪闪的红星》看完。潘冬子从一个孩童成长为红军小战士的故事,给了我鼓舞。潘冬子成了我崇拜的偶像。也是从这时开始,我爱上了阅读,从书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并让我的精神获得了莫大的满足。
班里的同学们知道我购买了一本小说,纷纷向我借阅。我也乐于把潘冬子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陈胜是遂溪县杨柑镇人,时任双水学校校长兼初中一年级语文老师,他悉知我购买小说后,问:“听说你买了什么小说呀?”
我说:“《闪闪的红星》,这书挺好看的。”
上课时,他还表扬我。他说:“古人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爱学习,也爱看课外书,这很好。多看课外书,对学习有帮助。”
第二年,学校从双水西村搬到田园村北面。这一年,我上初中二年级。当时,陈胜校长的爱人刘少芳任我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老师。刘少芳老师筹划在班里办图书角。我们听了都很高兴。
在班会上,刘少芳老师说:“同学们,我想办个图书角,让大家在学习之余,多读些课外书。但添书必须有经费,我想,如果全班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一起到野外挖芒根出售,就可解决购买图书的费用问题。”
一说到挖芒根,同学们显得特别兴奋:
“刘老师,挖芒根容易呀!可随便到野地挖到芒根。”
“我下午放学回家,常到村外挖芒根。”
“刘老师,我们一起去挖芒根。”
当时,河头圩设有药材收购站,收购干芒根等中药材。村里的大人常利用空闲时间,带着小孩子到野地挖芒根出售,聊补家用。
在刘少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带着锄头和畚箕,到野地挖芒根去。大家干了一天,“战绩”不俗。我们抬着满满的几畚箕芒根回来。
我们把芒根晒干后,卖给了河头圩药材收购站,得了30多元。刘少芳老师用这些钱,到河头圩书店购回了30多本文学、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图书。
看到班里的图书角建起来了,全班同学一个个欣喜若狂。这些书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高中毕业回乡后,我到河头圩赶集时,常要到书店逛一下。一天,我看到书架上摆出《随笔》杂志,该杂志由广州花城出版社主办,以文史、思想随笔为主,双月刊,定价四毛多。我当即购了一本。之后,我坚持购买该刊物。有一次,看到书店的书架上摆上新一期的《随笔》杂志,但苦于身无分文,只好回家硬着头皮向祖母借钱。
祖母听我说借钱买书,立即给了我五毛钱,说:“拿去买吧,不用你还钱啦!”
我说:“阿婆,这钱我一定会还给您!”
祖母没上过学,但她认为读书让人受用。看到有谁把书乱丢乱放,她就恭恭敬敬把书放好,说:“你们小孩子呀,真不懂事,要爱惜书呀!”
河头文化站所设图书室是我光顾最多的地方。该图书室位于河头圩老街,所有图书对外借阅,租金每天几分钱。我先后到此借阅了数十本文学书籍。这段时期,我读了肖红的《生死场》、柳青的《创业史》、曲波的《林海雪原》、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浩然的《金光大道》、黎汝清的《万山红遍》等长篇小说,还有一批历史、文化书籍。
有一年,我到河头邮电所订阅《人民文学》杂志。该邮电所一位女职员,二十多岁,还未成家,为人大方热情。她为我办理订阅杂志手续时,得知我家住距离河头圩较远的村子,取阅杂志不方便,便说:“你放心,杂志一到后,我就给你保管好,你来河头趁圩,就来找我取回。”
一个月后,我到河头邮电所,她看到我,笑了笑说:“你来得正好,《人民文学》杂志到了。”随即,她到宿舍取出杂志交给我。
我说:“真麻烦你了!”
她又笑了:“没什么!我把杂志放到我宿舍,还算保管得好吧?”
我说:“这样好!女孩子就是细心。”
一年后,她调走了,从此再也没有看到她。但她的热情,她的笑容,她的认真,也是让人爱读的一本书啊!
耕读之余,我开始练笔,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写的诗歌和随笔相继在《湛江日报》《湛江文艺》等报刊发表。
我从连环画迷变成书迷,其间甘苦自知。耕读的岁月,生活虽然艰辛,但自有一番乐趣。
我想,读书既能充实自己,又能享受欢愉,更能感悟生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