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每年立秋时节,惯是前夜开始淅淅沥沥地下着雨。自是消解了一些暑气,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这也似乎是季节转换的前奏曲。虽然时令入秋了,但还没有出伏。雨收过后,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去郊野公园“透气”。我则顺便登喜鸟山,试图找找立秋的物候。
立秋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意味着岁年过半,也昭示着暑热准备离场,开始“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天气模式了。立秋前夜雨带来的清凉,进一步印证了我国传统历法之科学,不愧是文化瑰宝。当然我国幅员辽阔,经纬纵横,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为基准的。
相传华夏始祖舜王在今天的山西翼城历山,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编制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并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六个节气为一季,四季为一岁。沿用至今而不废。先祖们是何等的伟大啊!缘此,翼城历山被国家气象部门冠以“历法之源”之名。
立秋节气也有三候。分别对应的物候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刚立秋的一候,早晚开始感受到有凉风了。或是因为前夜的雨,或是节令的转换,只觉得脚底下偶有凉爽之气绕膝。虽然太阳一出来,还是溽气腾腾的。不过,已是“强弓之末”了。你看,松树稍上、草叶上,珠圆的雨滴依然挂着,亮晶晶的。要是在往日,一下子就蒸腾成水蒸气了。
秋雨洗过的喜鸟山,林木似乎更加葱郁。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挥洒在石径上,斑斑点点。微风吹过,树枝摇曳,斑影随之浮动,更给人以静谧之感。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空山新雨后”的千古名句。是的,入秋对于骚人墨客来说最为敏感。“秋”更是表达不同内心感受的主题。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吟秋的诗篇汗牛充栋。然而,我最喜欢中唐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不由得抬头望空。虽不见云鹤飞翔,但长天如洗,白云朵朵,颇有几分秋气。更直见天边的香山、西山等燕山支脉,宛如几条玄色卧龙,把京城拢住。不过,秋的大门已经打开,秋色伴随着秋瑟,将再也关不住了,直到把燕山侵染得七彩斑斓。其实,脚下的狼尾草,已经开始迎秋了。前几天它们的花穗还是粉白色的,今天已生出斑斑点点的赭褐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