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贤龙的头像

李贤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8
分享

一路芬芳

       在我看来,文峰南路应该算是小县城里最美的一条路了!幼儿园、党校、城关小学和老年大学,相距不远,都在这条路上,我称之为最美上学路!

       路边有条河,她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幽芳河,水源好像来自于不远处的南岳山,水流一路很静,很清,带着山林的气息,穿过乡村,来到城市…… 

       隔河相望,一座清代的宝塔,矗立于青山之上,古色古香。据考证,其实在清代以前这里就有一座塔,名曰“南塔”,不知何故被毁。如今所见是道光年间重建的,更名“文峰塔”,为的是“倡导崇儒学风,渲染山城之昌盛”,而“启人文,培地脉”。 

       河边多古塔,这是有原因的,在治水能力不足的古代,水的喜怒无常让沿途的老百姓又爱又怕,他们迷信地认为是河里有妖,在兴风作浪,为害人间。为了保护河流,免除水患,从而选一个风水绝佳之处,兴建宝塔,以镇“河妖”和“祈福”之用,“宝塔镇河妖”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虽说有点迷信色彩,在当时来说也无可厚非,毕竟是向善的,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淳朴之情! 

       文峰塔下,幽芳河边,不管是晴是雨,行走其间,清风拂面,耳听流水潺潺,都不失为人生的一种享受!春日里,桃花灼灼,绿柳婆娑,养心悦目,惊艳无比;到了盛夏,看那阴阴夏木,石桥流水,顿觉暑气全消,一路清凉;若是在金秋,那路旁的桂花悄然绽放,扑鼻的香气会弥漫整条大街;即使是在严冬,树叶落尽,北风萧瑟,白雪皑皑,这儿也是一副绝美的动态水墨画! 

       可喜的是,这条路上又新添了一处景致——“渡槽古韵”,这应该算是文峰南路的锦上添花之笔了。说起渡槽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要说“黑大桥”,我相信绝大多数老霍山都知道这个地方。 

       这座黑大桥,在以前可不是为了走人的,而是为了“走”水的渠道,是淠河灌溉渠的一部分。大概是它主要用青砖、砌石、混凝土等材料建成,本色出演,未加粉饰,其天长日久,日晒雨淋,表面的颜色越来越深,远远望去,这条水渠又是在这条文峰南路上方横穿而过,就像一座黑色的桥梁横在面前,才有了“黑大桥”这么个名字。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自1958年8月开始,整个皖西大地历时14年之久,进行了一场上百万人参加的,轰轰烈烈的淠史杭工程建设运动,霍山的这条淠源灌溉渠就是在那个时候建成的,幽芳河渡槽也就应运而生了,有道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渠”啊!自此以后,淠源渠便成为了霍山人的生命之渠,数十年来默默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切都在进步,当年的渡槽,今天一改往日模样,在保留原有功用的基础上,去除了影响交通的路上架空那一节渠道,运用“倒虹吸”的技术,改从路面以下连接现有渠道,做到了“水往高处流”,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是真正的科技与狠活啊! 

       改建过后的渡槽,不但可以通行,而且现在从这里可以直接去往文峰公园。如今的渡槽两端,各建有一座亭子,“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不信你看!凡是有亭子的地方,都能看到绝美的风景。最美的时候,要算是清晨了,站在亭子里,雾气氤氲的幽芳河就在脚下缓缓流淌,几只白鹭悠闲自得在河面上,时而飞翔,时而停歇。此刻,浣洗的人们早已排成排,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棒槌声唤醒了沉睡一夜的文峰南路,慢慢地,多了人来车往。只有一旁的文峰塔,依然安详地矗立在青山之上,默默地守望者这座小城…… 

       苏东坡有言:“人生有味是清欢”,但是少了烟火的人生是品不出来清欢之味的,为此我还是赞同作家梁晓声先生说的:“人生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就像眼前的这条路。

       以前,孩子在城关小学读书的时候,我跟着他一起在这条路上来往穿梭了整整六年,虽然早就不用从这条路接送孩子了,但每天来这里走一走,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边是风景,花红柳绿,有山有水;一边是生活,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在这里不但可以见到熟人脸上真切的笑容,还可以见到陌生人眼中奔向幸福的坚定,更能唤醒内心,见到真实的自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