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几十年的业余乒乓生涯中,记忆最深的是在汕头参加全市企业职工乒乓球赛,那是一次惊心动魄的乒赛。
20世纪8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便接到单位乒球集训通知。此前我打乒赛较多的是读小学、初中阶段,读初中时我体育老师的乒球很厉害,他曾参加省队比赛,并进入8强。老师在学校带出好几名体校生,我也曾得益于他手把手的传教,读高中后打乒球、乒赛渐渐少了。这次职工乒乓球赛的主办方是中国农业银行汕头市分行。当时的汕头市是潮汕大市,尚未分拆成多个地级市,包括现在的汕头、揭阳、潮州、汕尾四市。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地级市企业的乒赛。当时揭西县代表队参赛队员有三男两女5名队员,赛前经过一周的封闭集训,便赴汕头开战。领队带着我们一行雄纠纠、气昂昂地从山城揭西奔赴滨海城市——汕头市工人文化宫赛场。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式拉开帷幕,运动员依次进场。开幕式结束后,比赛开始。比赛项目有团体、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六项。团体、女单、女双打循环赛,男单、男双、混双打淘汰赛。除团体项目采用五局三胜制外,其它项目均为三局两胜制。按当时国际乒联比赛规则,每局实行21分制。
赛前运动员抽签,我抽到第一个上场。第一场比赛关注度高,影响大,多少双眼睛盯着这个赛台。我心里有点发怵,但又不能表现出有一丝胆怯、畏缩的情绪,否则影响后续队员的状态。我暗暗给自己鼓劲,要镇定。
与我对阵的选手是汕头队的海甸,对手选到发球权。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双方即刻进入战时状态。
海甸是个左撇子,握横拍一面生胶,一面长胶,是极别扭的乒乓球打法。我用传统的直板正胶,很难适应这种非主流打法,一开赛我便陷于被动局面,她连发5个球我一个都没接到,不是出界就是落网。换发球后,我使出浑身解数,先发下旋过去,被她搓了回来。她搓球旋转力强、杀伤力大、控球稳定、失误少。双方对搓几个来回后,我试着进攻,搓中起板,糟糕的又是失球。我换发一种侧旋球,海甸照接不误,几番过招后,我接连失分,海甸以9:0遥遥领先,这时观众席一阵躁动,裁判对观众席连喊“安静!安静!”结局似乎注定,第一局以21:5结束,我惨败。
第一局结束后,揭西县代表队男一号种子刘伟钢把我叫到一边,与我分析了对手的球路和弱点。对手擅长搓球,习惯打长球,防守能力强,短板是攻球和短球。而我的强项是发球和攻球。刘伟钢叫我调整打法,下旋球改发上旋、不旋、网下短球交替,以已之长,克她之短,攻破对手的强项,有针对性的反击。
第二局是关键的一局。开赛后,我按队友的建议,把握发球权的有利时机,采用近台快攻打法。先发网下短球,习惯打长球的对手,身体往前一探,接过球来不及复位,我快速起板,打个措手不及。接着发上旋球,直达对方心脏。对手左撇子左右开弓应对自如,但台桌中央的球接得不太利索,比赛打的就是对手的短板。对手发球时,我调整好接球的角度和力度,尽量减少失误,瞅准时机即抢攻,接连甩出几手“杀手锏”,频繁地变换球路,比分交替上升。场上比分21:21时,观众席沸腾了,很多观众坐不住站了起来。我最后一个快攻,夺得关键的一分,于28:26的比分扳回第二局,这一比分大爆冷门,与对手打成平手,挽回颓势。
第三局是决胜局,我基本按照第二局的打法。这是一场球技比赛,更是智力、胆识、心理、临场应变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比赛。下半场对手多次叫暂停,调整紧张的情绪。这局打得极其艰难,最终,我于25:23比分险胜,赢得开赛第一场球。
比赛结束后,我和对手海甸握手暂别,裁判对我的领队说:“这小姑娘的心理素质相当好,在0比9的情况下,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最终赢球。”
后来,我参加无数场乒赛,也曾与专业运动员过招,而记忆最深的始终是汕头第一场乓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