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霞的头像

张霞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3/07
分享

未曾稍加穿凿的真挚写作———读张霞散文集《情满深圳湾》

周思明

《情满深圳湾》(花城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荟萃金融女作家张霞近年来历次征文中获奖与在文学期刊发表的30篇作品,全书以“情”作为主线,依次抒写“人间情”、“都市情”、“故乡情”三个单元。其中,“人间情”记录作者在文学创作及旅行中的见闻,与文友、同学、老师、名家名人在创作、高校课堂、文学活动中面对面的互动交流;“都市情”记录作者及同事、领导在职场中表现出优秀的职业素养,为金融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故乡情”表达作者的亲情及对故乡友人的情感。人间情中有都市情,都市情中亦含故乡情,亲情、友情、人情,诸般情感相互交融,彼此纠结,遂汇成这部散文集。读之,不难捕捉到作者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蛛丝马迹。

举凡有过文学写作经历的过来人皆知,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作家的头衔就是一顶桂冠,那可是《英雄儿女》中王政委所说的,脚板底下绑大锣——走到哪响到哪。有人说,大学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而是培养语文教师、党政干部、文学评论家的。但武大不信这个邪,武大说,我们就要培养作家。1985年,中国第一个大学作家班——武汉大学作家班招生。自1985年至1989年,武汉大学通过插班生的形式,共招收三届作家班。幸运的是,《情满深圳湾》的作者张霞,也曾作为金融系统作家班学员进入武大学习。收入散文集《情满深圳湾》中的散文《在武汉大学金融作家班的日子》,写得亦是真实而感人,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文中,作者写道:1985年,武汉大学招收首届作家班。作家班学员推荐的渠道主要是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和所属各省市地方作家协会。首届作家班学员中,获得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文学奖的有:《小镇上的将军》作者陈世旭、《乌龙山剿匪记》作者水运宪、《天山深处的大兵》作者李斌奎、《省委第一书记》作者袁厚春、《献给祖国的歌》作者熊召政、《麦客》作者邵振国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写进了当代文学史,是新时期各体文学创作的代表。1990年的秋天,武汉大学作家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这批学员与前几期学员的来源不同,大部分学员来自全国各地金融行业,也有一些学员来自地方文联和作协、文学杂志的编辑。这是中国金融文学的第一支拓荒队,金融与文学的融合,在国内尚属首创,因此同学们骄傲地说:“我们是金融文学的黄埔一期。”文中,作者对金融作家班的任课老师李惠芳、陈美兰、於可训、易中天、丁忧、白嶷岐、曹国臣、白嶷岐、曾庆元、李汝舟、熊礼汇、徐志样、曹永慈等人及其课程做了一一介绍,生动而详实。同学们边上课,边写作,课间交流互动,按老师授课课题组织分组讨论。学习期间,班委会与《金潮》编辑部先后举办了金融文学研讨会、学员习作朗颂会、学员自编自演文艺晚会。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作家班与中文系研究生、本科生班开展校园舞会等娱乐活动等,此情此景,读来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在散文《梦回长城》中,作者写道:南方的五月,已是夏日炎炎,初夏的阳光洒满窗台,清爽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花香。我遥望北方,此时,长城内外仍乍暖还寒。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多少年过去,记忆中那雄伟、古朴的长城,长城脚下那匹温顺的枣红马,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时在脑海浮现……作者在北京培训期间,与同学一起,攀上高高的烽火台,视野顿时开阔起来。“我”眺望着东西两边一直向前伸展、延绵万里、宏伟壮观的长城。远方,长城或突兀于峰巅之上,或俯身于峡谷之中。触景生情的作者,不由感叹:这就是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的万里长城啊!面对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气概的景观,“我”心潮澎湃。这篇散文,文笔优美,叙述自然,颇见文学功力;“走近城墙垛口,瞭望北面的塞外,只见一望无边的青纱帐,绿波荡漾;远方,重峦叠嶂,满山葱郁;俯视长城脚下,则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扫视渐行渐远的村庄,满园果树成林,青翠欲滴。望着眼前这融巍峨险峻、苍茫古朴、秀丽翠绿于一体的风光,我不禁想起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跑下长城,走到一片栗子树林中,我们在一匹专供游客摄影的枣红马前站住了。那匹枣红马很高大,显得很温顺,也许是倦于专供摆设的职业,全没有草原上的骏马那放纵奔腾、驰骋疆场的粗犷豪放、洒脱不羁的气概。”“我靠近枣红马,轻抚马头,马儿竟温柔地向我贴近。我怦然心动,兴致勃勃地戴上绛红色的绒帽。你提着一件绛红色的斗篷,披上我的肩膀,在我脖颈处打了一个活结。我抬起左脚踏进马镫,使劲一蹬,右腿一跃而上,身子就跨上了马背,稳稳地骑在马鞍上。”“斗转星移,冬去春来。漫山遍野的簕杜鹃花开花谢,深圳湾潮起潮落。多少次在梦中,我梦见自己展开一双翅膀,飞过南粤大地,飞过长江,飞过黄河,穿过一片片嫩绿的青纱帐,穿过一片片成熟了的板栗林,一直飞到长城。”这篇散文,篇幅不长,但情绪饱满高亢,风格自然舒展,情节细节真切,读来极具审美享受。

散文《有凤来仪》,记述2022年6月7日,香港著名财经女作家、女企业家、原全国政协委员梁凤仪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黄宜弘梁凤仪伉俪图书馆”举行媒体、影视、文艺、读者等各界见面会,宣布即将推出新作“心系祖国影视系列三部曲《紫荆风云》《濠江岁月》《宝岛旭日》”,介绍创作构思并与与会者交流的全过程。6月6日是梁凤仪丈夫、原全国人大代表及原香港立法会议员黄宜弘博士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梁凤仪博士表示,为纪念丈夫,并遵照其“心系祖国”的志愿和鼓励,继去年率先在祖国及香港完成十大慈善工程后,开始创作反映港、澳、台三地百年苍桑的大型文学影视作品,分别以香港、澳门、台湾三地近百年历史背景为题材,贯穿三地的政情、商情、人情、爱情,弘扬爱国主义。她表示,特别选在丈夫逝世一周年当日宣布开始构思及撰写第一部曲《紫荆风云》的剧本,特别有意义。梁博士预计以三至五年时间完成首部曲的制作,于2026年黄博士逝世五周年时推出,以作为对亡夫的纪念。文中,作者张霞记述了她与梁凤仪的对谈,对梁凤仪年逾古稀仍竭心尽力,争取在80岁之前完成该三部电影和电视剧的剧本的精神与勤奋表示由衷敬佩,是一篇颇具史料价值的散文。

可以说,《众里寻他》是《情满深圳湾》中写得最感人的作品——没有之一。何以会如此?我想,大概率是该文乃出自作者真实的情感经历所致。作品讲述了一个令人惆怅的哀伤故事:那一年,“我”被录取为银行干部,到县银行报到后,被分配到最基层的小镇营业网点。就在“我”对小镇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感到郁闷、对未来一片迷惘时,“我”遇见才华横溢的小镇中学老师冬子。冬子在教书之余,也写小说。相貌平常的冬子,对“我”展开了执拗的追求,那情形,如同当年沈从文追求张兆和,可以说是不顾一切、锲而不舍。一次,冬子以为“我”庆生为名,顺带也庆祝他发表了一篇中篇小说,欲以他的稿费请客,盛情邀请“我”一起去餐馆吃饭。酒酣耳热之后,冬子提议一起散步,而“我”头脑一热竟同意了。在酒精作用下,在朦胧的月色下,冬子忘形地伸手搂住“我”的肩膀,做出了出格的亲昵动作。这一举动让“我”恼羞成怒,失去理智,想也没想就扇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并且吼骂他“别以为你发表了作品就自以为了不起。你这个混蛋!”就是这一记响亮的耳光,将冬子的自尊心彻底击毁!随着“我”的调离,冬子也自动离开小镇中学,远走他乡。有人说他去了深圳,或者香港,但“我”寻找了多年,也没有冬子的音讯。在“我”写这篇《众里寻他》文章的时候,依然在想:也许有一天,他会看到这篇文章。那样,冬子便已知道,在他离开小镇后,“我”一直在寻找他,向他作无穷无尽的追悔,“我”欠他的一声道歉,“我”要对他说的话,全在文章里。众里寻他千百度,他却消失得无踪无影。“我”相信,茫茫人海不会把他湮没,终有一天,他会浮出水面……这样的结尾,的确令人惆怅,也让我联想到沈从文小说《边城》结尾那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丢下的悬念,使得文章的想象空间骤然间加大,令人浮想联翩、心潮起伏!我甚至觉得,《众里寻他》大可作为一篇小说来写。如果,我是说如果,《众里寻他》在细节上、情节上、语言上,再做几番深加工,再让作品丰满一些,精悍一些,感人一些,它一定是一篇特别感人的小说佳作。

散文以真实赢得读者的青睐。虽然散文偶有不真的文本面世,但总体上的真实不能改变。然而,细察近年国内散文写作态势,像小说那样凭空想象式虚构在一些“新散文”中已然成为一种“现象”。文学理论家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指出:“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描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样式。”散文自从诞生之日起,即属非虚构范畴。“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所描写的事物,包括作者所抒发的主观感情都必须是真实的。如果说散文所描写的内容是虚假的,是无中生有的想象,那它就失去了散文的生命和力量。散文是非虚构文体家族的一员,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散文的出发点和最高境界是真、善、美,其中真为前提。散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是“有真意,去粉饰,勿造作”的写实美学呈现。保持与发扬散文“真”的硬核,这绝不是保守和迂腐,而是类似于遗传学上的“基因”;一旦被改写,散文所追求的善美就将因失去依托而瘫痪。就此意义上,张霞散文写作对于“真”的坚持,对于“善”与“美”的追求,是令人欣赏的。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中有言:“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读张霞散文集《情满深圳湾》,深感这部散文集与鲁迅先生所言极为切合,而且因为它是非虚构的散文,这一特征就更为鲜明。这本散文集作为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汇集,收入的作品并不刻意追求语言技巧上的奇崛新奇,而是注重自我独特生活经验与真实阐发;南国女性的阴柔与文字表述的情真意挚作为一种审美风格,可以说贯穿了作者散文写作的全部。作者从过往的经验出发,在真实故事叙述中抒发自我情感,表现了一名女性散文作家的真实心理触动,因而可信可感,赢得了读者的共情与共鸣。总体而言,张霞的散文写作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可圈可点的。希望作者再接再厉,把散文写得更深刻、更优美、更精粹,向“经典化”的目标砥砺奋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