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卫忠的头像

张卫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08
分享

大寨之行的感想

女儿的对象是山西省太原人,他们经过几年的交往,也差不多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按照我老家的风俗在双方关系确立后,在婚前女方家庭要到男方家中看人家。于是在2018年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与妻子一起从老家浙江坐动车先到了女儿工作的北京,在北京城玩了两天后,一家三口又坐上了去山西太原市的动车,在太原得到了男方一家子热情的款待。我是平生第一次到山西,当‘’任务"完成后自然少不了要去山西的景点游玩,当未来的亲家征求我去哪些景点玩时。在我的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去昔阳县的大寨村!到实地去看看当年大名鼎鼎的全国农业战线的榜样,如今究竟是怎么样的。

至于大寨,我想如今的年轻人恐怕没多少人会知道,而当年声名远播的大寨,对于我这个出生在农村的60后印象却颇为深刻。我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农业生产就相当落后。水利条件差、缺乏良种、亩产普遍很低,建国后也是如此,粮食不够吃是40年前大多数国人共同的痛苦记忆。

民以食为天,让国人吃饱饭是当时国家层面上极需解决的最迫切的重要大事,然而当时的亩产量已经达到极限,粮食单产很难再提高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开荒造田,增加可耕地,扩大种植面积。

大寨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典型的山区,土地不平适合耕种的田地很少,自古以来都非常贫穷。不过他们在当时的大寨大队书记陈永贵,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等干部的带领下,从农村合作化时就开始。不等不靠,不要救济、自力更生,开山造梯田,把山坡凿成一层层台阶,再把一担担土挑上山,全靠锤砸钎凿,肩挑人抬,苦干了十几年,终于把荒山整成梯田。因此扩大了可耕地,一举扭转了缺粮的局面。

1964年的毛泽东主席从各方面了解了大寨人的先进事迹后,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农业学大寨"应该说大寨人是先干出来后再竖起来的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从这一年起,大寨也就成了全国建设山区的榜样。

第二天一早,我们两家便从太原市坐车往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出发了。坐在车上,放眼道路两旁的田野里,成片的庄稼绿油油的,山上也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似乎夏日里的华北山区与南方山区也差不多。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目的地,短暂休息后,第一个景点就是登当年耳熟能详的虎头山。在爬虎头山的途中,景区的广播里传来了《我站在虎头山》、《敢叫日月换新天》等与大寨有关的高亢嘹亮的歌曲,我们几个60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广播哼唱起来。听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弦律。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家乡学习大寨时建设山区的劳动当中……

我的家乡是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浙江省开化县,山多田少,绝大多数人家每年也是缺粮。那是1977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就是在这一年生产队在收割晚稻之后没几天,我就随全村几百号社员参加了我们村一处叫做"乱石滩"的改造。

乱石滩位于村口的小河,由于小河常发大水而经常改道,自古以来这片乱石滩任由其荒芜。曾记得当年在河滩上,大家穿着单薄的衣裳,顶着寒风,在泥泞的路上大家挑着满畚箕的泥土你追我赶,人们干劲十足,有时候还挑灯夜战。还记得当时红旗猎猎、喇叭声声,大家一边听着激励人心的歌声,一起欢歌笑语的劳动场面,真的令人永生难忘。

经过全村人数年的共同努力。这片杂草丛生,荆刺密布,到处是沼泽的乱世滩,被整成了80多亩的良田。而这片乱石滩只是村子里荒芜的最大的一处,听许多村民说,在学大寨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村光耕地面积就增加了两成多。正是由于增加了耕种面积,使我们村每年要缺口粮食三个月左右逐渐到缺一个月上下。当然到了分田单干之后,粮食就不缺了,应该说我既是学大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在1971年我们村的大队书记也去了大寨参观,回来后掀起了一股学习大寨的高潮。大家开垦田地,兴修水利,建造水库,平整土地等农业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在农村"分田单干‘’之前干的,有资料显示,全国的八万多座水库也都是那些年建造起来的。可以说没有那一代代广大的农民艰苦繁重的劳动,至少如今的收割稻子不一定就能用得上机械。

现如今我们村子当时开垦出来的田地有许多都退耕还林了,更有较远的地方再也无人耕种,我想这些也非常正常的事情。那些偏僻的地方本来就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现在重新回归给野生动物。在大寨也看到这种现象,原来一排排的梯田,有一部分现在也种上了各种树木,看树形可能也有些年份了。也许会有些人说这不是瞎折腾,我认为这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那些开垦出来的荒地,缓解了缺粮的大问题,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我们中国目前是一个缺粮的国家,到时候如有需要政府号召农村扩大粮食耕种面积,听村民说把抛荒的山地重新种上粮食并不是太难的事。

大寨的景点除了虎头山,还有老英雄墓、郭沫若诗碑、大寨展览馆、陈永贵雕像、团结沟渡槽、大寨文化广场、大寨梯田等等。尤其是大寨展览馆内展出了当年大寨人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翔实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图片全面地介绍了大寨的变化,这仿佛将人们带进了当年大寨人战天斗地、不畏艰险改变家乡面貌的壮观场面。

这一天的中饭是在一个窑洞里用餐的,虽然在影视作品里也‘’见过"窑洞的模样,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第一次接触窑洞,而经营窑洞的则是当年的铁姑娘之一,令人倍感亲切。如今的大寨已经是4A级景区了,大寨人也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别墅。

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