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永军的头像

王永军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9/18
分享

灵魂点燃的灯笼

在现代社会商品化的一片喧哗声中,在众生竞相追逐浮名实利、追求荣华富贵享受的滚滚红尘中,那种出于生命本真发自心智的声音已不多闻。那些彻夜仰望星空沉思玄想的哲人,独步天下游记大地万物的诗家,隐居深山野水间潜心著作的贤者,仿佛都成为千年的传说。

多年前的书籍,在书橱内衡量着时间的长度,如同在噩梦之中使我感到痛楚。静下心来,重读《文化苦旅》,才知道自己错了。一下子敞开了许多,拒绝了许多,被文字间透出的高寒之气牢牢攫住。我真实感到了生命的渺小,偏执与狂妄,有种尖锐的啸音穿过情感的阵地,让自己一瞬间就完成了对人生的总结。并且心绪难宁,义气难平,这是余秋雨先生曾经举笔夜行的忠实记录,更有对人文精神衰退和堕落的严正警告,而显见思想的深挚。一个踽踽独行的大地之子,经过艰辛的跋涉走到思想的野地,面对数千年来时光地带上谜一样的文化群落,倾听着历史墙角不时传出的义愤的呼声,有点黯淡、模糊,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不仅泪水涂面,还一次次发出淤积多年的叩问与质询,在心力交瘁的来回超越和跌落中,进行非常意义的探索,充满了书卷气又绝非尘世烟火,显得无援却指引你走向光明,如何知心认性,由智而灵,反抗一切庸俗、乖巧、虚伪、贪婪和麻木。真实的拒绝与批判精神构成此书最具神采的部分。每个章节都潜伏着思想与人格的焰火,类似凝血的颜色融化了自己,每个字眼都布满了生命行进的时光历程,阅读中,我甚至想到作者的身躯是否能够支撑。这样渊博而纯贞的心灵,为何总沉重地传出冰泉凝绝弦断柱折的逬裂脆响,那是一种撕心裂肺般的声音,以至现在,听着外面雨夜里凄怆的风声,也觉得代替了我的语言,是感激,是畏惧,是迷思中的跟随,仿佛听到响彻终生的天籁。俨然已经成为某种遥远的、清晰的召唤,召唤每个人去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过去与未来,面对自己的纯真与欺诈,也面对自己的良知与罪咎。

这部书,记载着古代文人以生命和牺牲为代价去寻找理想的历程。《十万进士》、《一个王朝的背影》、《风雨天一阁》、《苏东坡突围》等以血写的文字去证实墨写的谎言,引证和考据严谨缜密,立论持重公允,融入了传统文化而显得庄严、深沉、自信和自尊。在悲悯与感慨中,集中体现古代诗人的内质,文人的悲剧,从而更为直接展示了历史本身恢弘漫长的悲壮图景。

《文化苦旅》是数千年文人走过路途的履迹,亦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渴盼,精神的一种向往,实际也是给自己寻找一个安慰和归宿。

因此,在媚俗和背叛的洪流中,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反抗的作家,在信仰中坚守,在崇高中运笔,在苦难中超越,在神圣中呼喊。站在大地的中央,他们积极顶礼人文的精魂,重缅人的灵性与自由,再悼失败文明的尊严。从书中出发,品味不尽昔日的光荣和寒酸,凝视历史黑夜中永远哀伤的眼睛,拾掇永远钟情又不断破碎的心灵碎片,永远去聆听悲怆的生命之琴。其实,周围的人大都沉沉入睡。手指尖尖,如喙般啄食日月的燧石,我们面对诗歌一样的意象,渐渐觉得有水漫过头顶,而河床恣意流动的阳光,覆盖了历史的废墟和力量的源头,也轻轻地弥漫了瞳仁里的两朵火焰,是传承、引渡、穿过心的苍崖,以至我能有幸握住你的手,去看时光绕过一片迷人的花冢。

在一种表达中,梦想就是心灵的直呈。

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就是心灵的布景。我们发现了心与心碰撞的声音,雪的低吟,石头内部的尖叫,还有幽暗中侧立的火焰,成为典籍、墓群和大泽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灵魂的短笛与书内天籁合而为一……

可我知道,夜是无边的广场,梦是心灵的时令节气,养育一切美好与丑恶。只要舔破一层宣纸,就能听到山鬼一样飘渺的民谣,感受祖先的心跳、思想和声音。我是虔诚的,默念一个个使人震颤不已的名字,遭遇着四周的围剿,像一朵圆形的花在春风里自鸣。仿佛是面对面交换着呼吸的冷暖,思想,似乎成为睡眠黑暗处的蜘蛛,沉寂被它低沉的鼾声窒息,彻底地迷失在自己的谎言之中,也终将完全遗忘心灵,生命和家园。

合上书,虽然我们无缘同行,唱不出笔尖上天鹅绒般的歌声,湮没了一路走来的惊喜和悲凉;在这黑与白的时空中,黑色的颗粒状的悬浮物不停地在眼皮向下塌陷着,灵魂点燃的灯笼,是回路,是归宿,是一个家,我想,即使苦难,人类的信仰往往在危机之中做出不朽的抵抗,并且永不停歇地筑建生命的家园。总有一些人,必然穿越红尘和时光,穿越浮世的迷云乱雾而成为不老的青藤,不朽的花树。

远处,又有了魂的流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