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永军的头像

王永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24
分享

诗人,可安好

时间,是一个幻觉。

暮冬,冷风在街头流浪,房间里堆满了寒意。

那些夜晚,文字滑过记忆的斜坡,几乎是一点点往下坠落,角落是最好的去处。心空旷起来,有时漾开忧伤,有时惊起隐痛。人的信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给风一拨拨撩乱,往事在皱褶的纸上被一页页吹去。家园,可能在比星辰还遥远的高处闪烁,至于能否到达,已不重要。那些黑暗中加深自己的诗人,仍然背负着只有草鞋、瓦罐和火石的行囊,西西弗斯般一路攀援不止。在这个过程中,曾忍受了多少未遇时的痛苦煎熬,失去了多少世俗的快乐,才在肉眼之外唤醒它的意义。

诗歌对我来说,是有体温的,使心灵懂得彼此相关怀,更使形而上的目光获得极大满足,焕发出坚定自信的光芒。天空的浮云撒着无边无际的音符,大地的山峦开满晶莹剔透的花朵,我们敞开的手掌就是敞开的心灵……

在鲁北平原上。大雪过后,我在一处茅屋里小住数日,夜里,大风在冰冷的雪地里继续流浪,没有方向,没有支点,时高时低,时远时近,盘旋再坠落,不厌其烦,好像很用心地完成某个永无止境但神圣的使命。

此一时、彼一时的春、夏、秋、冬在屋檐下比邻而过,唯独把你留在了从前,迷失了前行的道路。

那么旷世,随着前行的风,逐着天命般的神秘舞蹈;那么入世,渐渐升起的穹顶,星辰一样不可触及。这时,诗人更像一棵树,从第一个文字的萌芽到最后一片叶子的凋零,诗歌得到了升华,生命的重中之重,就简洁而挺拔地出现了。

这时,春天向平原的深处跋涉,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状态,像一阵风,跑进了冰封千里的世界,照见了如磐的背影。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大自然的一部分,长诗中的一章,一章中的一段。形式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法,而不是全部,最终是精神品质的决定。譬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如白纸上泼出的一片水墨,万古不泯的文字完成了崇高的延续和继承。在出生时,汉语就紧紧地挨在了嘴边,简直呼之欲出。

我喜欢所有的诗歌,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新锐先锋,独自以心血为背景的一首诗是孤独的。在虚无中,向前一步,时间就退后一步,与现实相比较,内心更久远而坚强,空间也更为广阔。那墨香是湿润的,带着古老的青草的生涩气息,带着各种树木散发的汁液的气味,新生的枝叶在欢舞,延伸的根茎在攒进,浑身焕发着一种源于光明的热情。

在夜的荒原上,更多的是大片长久的沉静,星光点燃叶片,满树跳跃着火焰,半明半暗的光影加上阒寂的氛围,泛着幽冷而虚浮的色调,一轮苍白的冷月浮上苍穹,让人想到了往事,想到了墨水,想到了雁过寒潭,想到了霜天孤影。诗人的责任,只能一个人把自己的心灵保管好,把一粒秘密的种子暖了再变凉。经年浸润,才能养出骨子里的诗书气质。也许可以说,一边在大地上劳动,一边在星空下歌唱,就是一种完美、诗意的栖居生活。

诗歌,这让人心头一软的词语,给人以遐想、安慰、会意的一笑,像春天一样温暖人心。满怀虔诚,带着纯朴与感恩,内心能够感受出一片光明,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现实被一点一点融化,一点一点蒸发,然后成为一种永恒的意象。

我们在现实的枝头上,会感到生活的负担,感到梦想的闪耀,感到四季的延续,感到无声的给予和交换。并且高竖起耳朵准备聆听,远方传来轻幽的乐声,像马车上摇响的铜铃,又像山间吟唱着的溪水。春暖花开,渐入佳境,饮一口清茶,捧一卷诗书,感觉一脉古典的菊香,在我和朋友们之间悄然绽放……

许多年来,我没有栽过一棵树。绿荫和鸟鸣已经很少降临我的周围。前些天,有机会实现了一个夙愿,轻而易举地改变了态度。身边是一树一树野火似的桃红,只需一缕关注的眼神,或许春天一下子就焕发出一种脱俗之美。在忽视的目光中,绿色无处不在,而在一双能认出美丽的眼睛里,所带来的感觉是深远的。就像吃饭、喝水、睡眠一样充实。

芭蕉窗前,书房内,在温和的天气,安处一隅。我期待唤醒自己和诗歌,能成为一种境界,一种高度,一种信念的符号,一种生命的昂扬。

诗人,你可安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