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入夜了。
和太阳一样,书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将宁静的生活酝酿成幸福的风景。年轻时从书中汲取力量和教诲,而到鬓发染白、书生意气不存之际,则给予心灵以抚慰。
我蛰居在斗室里,选择书籍、桌椅和台灯为伴,为黑暗守住一盏灯火,也守住一片放飞翅膀的光明。年少时不懂得独处的妙处,而今终于学会领略寂寞的辰光,学会在内心里放慢脚步,在其中平缓呼吸。视野里没有枯藤当风摇荡,也没有昏鸦浅浅几声,天地的洁净让人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但我明白,黑暗时要看到光明、失落后要想起初心,沉淀是一种生命净化的过程。天空一片墨蓝,视线之外,是别人的风景。
少小时,汗湿书角,臂黏作业,风里来、雨里去,心里装有太多压迫的文字。后来始读诗书,领会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意思,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大地是一部厚重的书,与江河山岳、飞禽走兽、人间烟火、荒漠旷野一样的惊心动魄,一生能知几何。古人曾有言:天地之大,尽存于芥豆之微中,静观才能自得。可以繁,亦可以简;可以退,亦可以进;曾经张扬,亦不妨寂寥;曾经细致,亦不妨沧桑。世界无声无息,半床明月半床书,便有无数描摹、揣想浮上心头……
书籍,是时间在空间的遗留,是历史的化石,是开启记忆与想象的契机。譬如《新华字典》后面的历代年表,任何人都无从返回那些朝代。但书籍留下了踪迹,黑暗中隐约浮现与起落,遗忘在时光背后的梦境,不是所有的寻梦者都能捡拾到的。所以,生命必须进取,必须振臂,有时也必须沉思。
天道夜行,目光所及是四面八方的辽阔,思绪伴着行文而迂徐跳跃。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区分了喧嚣和静默,区分了麻木和惊喜,正如停下脚步的地方不是路的尽头,正如寒冬遗落的种子、枝桠同样可以拥有整个春天。尘寰中,现实失落的一切将被精神取代,而精神摒弃的又将返还现实。
人以文存,文以人兴,积文如积德,悟句像悟禅,得诗似得仙。逝去的夜晚,自由自在的生命,连同梦想也可置之度外的时光,如陈年的佳酿,默默散发着醇香。千古文心,一脉相承;万千情结,忧乐相关。那么,即使生命终被挟风入林,寂灭烟飞,亦无怨无悔。
在我的想象中,文字是与歌唱、舞蹈同时产生的。远古时代的星空下,燃烧的篝火缓缓熄灭,狩猎的歌舞徐徐落幕。在传说里,在习俗里,在欢庆里,在祈福颂神里,在扶乩打醮里,人的精神一直在寻找家园,创造未来……
从这个角度讲,书籍对于历史时间的铭记,本身就是一种留存、一种纪念,继往开来,爝火传薪,构成了一个民族和国度的不朽灵魂与标志。
一窗明月的夜晚,属于自己的一段时光,心里什么也没有,漫无边际。书籍与自己亲密相处,自然想起一些如云如水的往事。生命的过程无可代替,有时如群鸟起飞又栖止于林,有时如击鼓声中猎猎旗舞。在日渐斑驳的字里行间,让甘甜的回味从心底泛起,使难言的苦涩从喉头咽下。在雨中,在风中,在冬寒暑热之中,让昏黄的灯盏一点点明亮起来,宛若在寒冷中沐浴着阳光,在沙漠中感觉绿色。
偶一回首,古歌依然清晰可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对于内心与情感当是一种淬锻,暗暗砭人肌肤,如大海容纳众流,不厌涓滴,砥砺着力量。
千百年来,尝闻古人读书,清风明月,独守一缕淡薄的灯火。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如悠悠白云,点缀蓝天,似浩浩大泽,长流不尽。
三更有梦书当枕,仅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表现为绿叶映衬着绿叶,山峦呼应着山峦,自己梦见自己的灵感。掩卷之余,在滴水的细语中,我们听到大海的声音;那瞬间的花朵,则让我们嗅到了永恒的芬芳;至于一瓣落雪,更让我们感动得不能自已。享受午夜,享受爱的初始和发端……
窗外一片寂然,瞭望一下自己的心境,回味着一种涩涩的清香,一步步接近黎明和春光,一步步走向深重和清醒,使平凡的生命绽放美好的光芒。
合上书页,一切,都变得遥远了……